世界文艺首页 > 2006第2期>小议绘画艺术的社会属性
文艺理论

小议绘画艺术的社会属性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 柳振坤
  内容提要:什么是艺术,艺术在社会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这本来是艺术家必须得到深刻认识的问题,但是现代艺术领域里却充满功利与虚名,即使大名鼎鼎的毕加索的艺术成分也过分地带有贪婪与杂耍性。因此,如何端正艺术创作态度,是每位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的第一要务,必须讲求真诚与无私。
  在当今绘画艺术圈内,如何为自己打造品牌,始终是画家们热衷搜索的动向,因此一些绘画创作都以超常的步伐冲锋在脱离“艺术的社会性”轨迹的跑道上,挤上绝对占有主导地位的“人文关怀”的时代列车去追求虚荣,让超载的车头一路吐出喘息的浓烟,重度污染了艺术空气,促使艺术的生态发生了变异,由此也衍生了“登门热”艺术。由于“艺术的社会性”在很大一部分人的头脑中,从来就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一些人只一头钻进功利小圈,盲目追求创新表现,精心制作与功利化有密切关系的画作,一心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如果绘画作品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脱离社会文化,那么这种即使成为名噪一时的大作,也难免有它的最后失落。因为此类作品的弘拓与高扬并不是靠艺术家个人摒弃一切私心杂念,静心修炼而得来,而是靠社会诸多的“人文关怀”去索得,而且这类过分“人文关怀”的绘画作品却恰恰是当今绘画艺术的主流,这种定论不是没有道理,如果我们从大的文化背景去分析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走向,从意识形态方面去领悟整个艺术发展的趋势,那么,那些辛苦一辈子却没能得到相应荣誉的画家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原来艺术是一件虚幻的“皇帝新衣”,随官两个口,说优可优,说劣可劣。其实,什么是艺术?艺术在社会中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在我们广大艺术队伍中只要每个人都能弄清了这个问题,那么纯真的艺术精神就能够在整个华夏民族中发扬光大,才能为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而打造名符其实的优秀绘画艺术作品。
  八五艺术新潮后,随着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各流派的艺术家对艺术的观点都各执己见,很大程度地站在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角度上来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从第一届中国企业名人肖像画展中看到中国最具权威画家的真实艺术功底与绘画水平。但是也有些作品还欠缺“雅俗共赏”,无论是为了迎合民俗口味,还是艺术功能老化,都不应该让那么显赫的造型破绽的作品供大众“观赏”,有失学术尊严。如果是画家本人感觉不出画面某处有误的话那还情有可原,但是,如此高学术的评委机构,竞然也看不出画作中的不足之处是万不可信,这显然是人为的自私操作。因此,人的思想的自私与狭獈,是人类最原始的动物本性,而艺术则是从这种狭獈的心态中分化出来的产物。人们都把自己认定的“艺术语境”崇高化,并用这种崇高化了的“艺术语境”来排斥异端,根据这个逻辑推理,不难看出“艺术”是骗人的产物。
   让我们来客观地评述毕加索的《亚维农少女们》这幅油画作品,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另类艺术”的本质。《亚维农少女们》作品的画面表现了五个少女的裸体形象,个个都似是手舞足蹈的怪兽,画面凌乱,毫无主次,五个人物的表现形式不一,左边少女的侧面脸部采用了简明的明暗与冷暖对比;中间两少女又以单色平涂;右上方的少女脸部则用红、绿、黑三种颜色交错排列,又夸张出一双与众四位少女不同造型的眼睛;然而右下方一位少女的脸部又突现另一番怪模样。立体派艺术能够肆无忌惮地抛开色彩美、人体美以及笔触、造型与主题内容,也可以任意地践踏绘画画面的协调统一法则。后人还创造以丑代美的“精典学说”来支撑起立体派这台权威操控的艺术机器,不然这类丑陋颓败的画作也就没有理由被推崇近一个世纪,受骗人遍布全球达数亿万之众。我想如果有数十年行画经验的老师傅,随意在画面上抹几笔也许都不会比《亚维农少女们》差。如果按照“艺术高深莫测论”的游戏规则来评估的话,如果有一天某权威人物看上了这位行画老师傅,那么这位行画老师傅将成为中国的“毕加索”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其实毕加索本人晚年时对自己的立体派绘画作了深刻的忏悔,他认为乔托、提香、伦勃朗、哥雅才是伟大的艺术家,他承认自己与同代人竭尽所能扮演的只是种种愚蠢、贪婪和杂耍。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艺术只有创新才有出路,因此许许多多画家都在为了“谁能闯出一条绘画新路,谁就能登上艺术顶峰”而绞尽脑汁,为此就出现了有专门画做爱的,有专门画动物内脏的,有专门画油锅里煎出的人尸等一系列专利画家,先不管表现这种脏器的美丑如何,这种反胃的生理反应人之皆有吧。事实上以上这种创新理念并不完全存在创新路子问题,也许只是一种虚拟与误导,界定主流艺术作品的水准还不是强势则高、弱势则低,看来,一些品牌画家十有八九是靠炒作出来的。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积极倡导文艺工作者不能脱离群众,确定了文艺创作的基本方向和总方针。之后的四十年里,在艺术创作必须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针指引下,强调并规范了文艺作品的内容必须与形式相统一。四十年过去了,艺术创作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也过时了,现在有的作品甚至干脆取消主题内容,直取“形式美”格式,然而观念艺术的要论也逐渐地涵盖主题性创作思维。关注一下这些年的美术有关刊物,里面的一些绘画作品似乎大有“设计色彩”与“另类素描”的倾向,其实,这种倾向与当今院校的教育密切相关,由于八五艺术新潮后也随之兴起了“设计色彩”和“另类素描”的基础教学,因此“设计油画”、“设计国画”等一系列绘画作品也就很自然地成了克隆的对象。“设计素描”是促进“意象构成”练习,直接把画面的形体、空间等加以超正常的虚构与变异,并夸大“错位”、“幻觉”感应效果,提升其创意性思维,这本来是一门很好的教学内容,在基础教学中强调充分发挥个性自由是教改的趋势,现在美术教学的观念更为开放超前,可以动用艺术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员进行渗透融合,艺术作品允许融入视、听、嗅、触等诸多艺术要素,诸如诗歌、文学、音乐、戏剧等等,旨在活跃创作思维。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重手脑并用,只动脑筋不勤劳作画或只勤奋学画而不愿动脑都是学习之大异,也绝对杜绝走极端和施展投机取巧术,因此在毕业创作或主题性创作中必须把握充分发挥个性的尺度,应积极开拓创作思维,挖掘创作素材,充分发挥主题与题义的表达,在作品的绘作上下一番真功与苦功,营造一个令观众既兴奋又满意的画面,既能给民众带来美的享受,又能丰富社会的文化生活。但仅从一些美术类刊物上,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在美院的一些毕业生毕业创作缺乏洞察生活经验现象,如一些作品的画面仅仅只是表现一幅简单的“照片画”,或一幅“习作”而已,看不出其它更深层的内容要义。有的毕业创作只画一张椅子,远不如凡?艾克兄弟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画幅中心的一面镜子里的内容丰富。还有一些在个性上发挥过分自由的“另类艺术”作品,这些从西方后现代艺术中勉强分娩出来的怪胎有些题不达意。大家都知道,李白在酒醉如泥意识模糊时赋诗,其诗文绝纶精妙;凡高在疯疯颠颠神志不清时涂鸦,才出佳作名品,他们的艺术动机是纯洁无疵的,纯属自然造化。如果怀有投机的心术去刻意模仿与作秀,那无疑会犯下刻舟求剑之大错。
  凡?艾克兄弟发明了油画颜料是为了方便自己献身艺术,也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创造美的动力因素,其愿望的纯洁性可想而知。现在,五百多年过去了,同样的油画颜料画出来的东西,有的却会污染人们的视觉了,甚至还会引发硝烟战火,烧得许多涂鸦者不自在。现代流派的艺术家不断地反传统艺术,新古典画派的也不甘示弱地反击现代派艺术:艺术的弱势群体竭力批评艺术权威机构办展与评奖不公,强势艺术家反驳弱势艺术群体在搞“垃圾艺术”……。这种纷争虽然有助于艺术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心态健康才是艺术的本份,博大精深的艺术才华不是靠纷争与口水战来张扬与拔高个人作品而获得,而是靠艺术家个人实实在在地劳作为基础,靠密切贴近生活为动力。另外,艺术作品的欣赏,无论从哪个艺术专业角度来界定其高度都并不重要,只要艺术作品本身能自然地透析出艺术品位与文化品位的能量来,迸发着美的震撼力,穿过观众的视网膜,并植入感官中传导永久的回响,那么这类属于观众青睐并且认可的优秀画作,才颇具蓬勃的生命力和时空穿越力。而且艺术作品的评判也不仅仅只锁定在技巧上的形式表现,还须拓展到作者内在的文化素质上。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那些兢兢业业,一心献身艺术的画家,为社会文明建设创造出更丰富、更高质量的艺术文化生活。让艺术成为广大人民的精神食粮。

  作者简介:柳振坤,1954年生,1986年入党,长期从事装潢教学工作。1974年高中毕业回乡劳动,1980年2月作为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毕业;1988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系;1997年再次进修于福建师大美术系;2005年进入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学习。自幼喜爱艺术与运动中的多项技艺,经常参加学校蓝球、排球、乒乓球、游泳及部分田径项目的比赛;刀、剑、拳、棍等各种武术项目风雨无无阻锻炼十多年;小提琴、笛子、声乐等乐器经常参加学校晚会独奏。1984年小提琴曾参加市小乐队后台配乐;1966年前便开始练习各种书法、美术字、章刻,并从小擅长电工、木工、农活等许多手工技能。2003年初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柳振坤画集》,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6年第4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