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艺首页 > 2006第1期>再染山城一片绿
艺术教育

再染山城一片绿 ——访山西省贺昌中学
             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宋应川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贺昌中学是1981年由山西省教委确认的省级首批重点中学,始创于1946年,原名建兴中学,掐指算来,已走过了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地理位置优越,文化积淀深厚,人才济济,生源广泛。高考达线人数逐年攀升,清华、北大榜上有名。目前的新生质量数量高于任何时期,各项工作达到了超前进度,走向良性循环,立足吕梁,放眼未来,现任校长宋应川誓要把声誉日隆的贺中办成“山西的启东”。
  这所老牌名校的导航者宋应川在贺中的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中间是最年轻的,高中校长却是当了整整十五年了,是一位饮誉一方的老校长。1955年他降生于原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同志的故乡——山西交城。他毕业于山西省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专业本科班,在职研究生。倘若宋校长需要制作名片,那么名片背后的内客应该是这样的: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吕梁市名校长、吕梁市第二批优秀专家、吕梁市校长协会会长、山西省中学校长协会副会长、省级学科带头人、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早在1982年,他作为“全国优秀团委书记”赴京领奖,偌大一个山西省仅有屈指可数的四位代表。后来的1995年,宋应川先生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组织评选),在祖国的首都,在盛况空前的表彰会上,宋应川受到李鹏、李岚清、雷洁琼等党和国家高层政要的亲切接见。载誉归来,他所在学校的教师围着他这位核心人物一片欢呼:“我们在中央一台亲眼看到我们宋校长和领袖人物握手的珍贵场面了!我们宋校长走上中央一台了!”
  宋应川身边的办公人员告诉我,老宋是个急性子,做工作注重一个“细”字,办事情追求一个“快”字,他要速战速决一抓到底效果立现。他要求后勤部门硬环境的改善和政教部门软环境的改善两手同时抓,两手都不敢有一丝松懈。宋应川主张将他自己制定实施的著名的“六有战略”中所提到的“启迪学生睿智,激发学生创新”和艺术教育结合起来去搞,他是这样说的:“贺中的艺术教育要弯下身子来真拼实干,在实际操作层面上真正展开,绝不能停留在空喊口号上,一哄而起,一哄而散。”
  一年一度的运动会,龙腾虎跃的冬季越野赛,洋溢着青春魅力的大型艺术团体操表演,“东方红”队列方阵组合演练,小礼堂里巧夺天工精彩绝伦的师生才艺展示,2002年10月隆重热烈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五四”青年节校长指定的硬性任务——一个年级一场特色文艺晚会。国庆节的“心系祖国”文艺晚会和“颂歌献给党”文艺晚会,警校共建庆“八一”文艺晚会,吕梁教育电视台录制、播放的长达两小时的贺中“金秋文艺晚会”,获地级优胜奖的秧歌表演,庆祝吕梁撤地建市歌咏赛,“保持先进性,构建大和谐”集体舞表演,纪念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的“和平从哪里来?”、“幸福从哪里来?”演讲赛,贯彻十六大精神演讲赛。与此相关的素质教育活动还有:“班内小先生讲题”、“师德演讲”排练厅里开展的“英语演讲赛”,政教处和团委联办的“中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辩论会”、“文明中学生评选”、“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文艺活动,遍地开花;素质教育,硕果累累。除此之外,贺中校团委还创办了自己的报纸《贺中文化月报》,它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和阵地;组建了拥有20人的民族小乐队;贺中师生共同编导的《过河》(小品)、《雷雨》(话剧),《天竺少女》(舞蹈)搬上广场大舞台,赢得阵阵掌声,令官方文艺团体的专业人士都颇感惊讶。《中国美术报》发表了贺中美术教师的静物画;《全国影视歌手大奖赛》(山西赛区)中有来自贺中的小歌星拿到群星奖;“九省区第六届大河上下艺术摄影作品展”入选了贺中学生凭灵感凭直觉的摄影习作;山东大学艺术系有从贺中培养起来的刻章小专家……一页一页翻看着《贺昌中学艺术教育成果汇报》,我年轻而敏感的心在剧烈地跳动着。打开贺中的“校用文艺器材库”看看吧:圆号、长号、15号、钢琴、手风琴、电子琴、二胡、笛子、牛皮豉、架子鼓、电贝司、萨克斯、黑管、笙箫、埙、四强阮咸……仅宋应川调任贺中校长以来,从组合音响、舞台灯光设备、演出专用服装,到200盘听力磁带,40张自制光碟,耗资八万。在贺中的历届领导里,宋应川对特长教育最为重视,综上所述,便是最具说服力的佐证。他一再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的全新的评价体系。可以说,破冰改革他为先!当他一旦觉察到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滞后了,他便果断地率领一班人马杀出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走出怪圈和误区,走出死亡谷。
  今日贺中,是“山西省民主治校先进学校”、“吕梁首批地级名校”,还承担了国家“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研究课题,并且申报了“青年文明号活动”,正在积极地为“省级实验示范高中”的验收做准备,在增长幅度上居全区第一。高考达线先后突破二百人、三百人大关,目前正磨刀霍霍向四百人大关冲击。登上了新台阶,创造了新辉煌,正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吕梁学子的命运,正在一笔一画地改写着吕梁山的历史。大智大勇的“大老宋”满脑子都是“创新”都是“超越”,他目光深邃、睿智,认识事物,他总是比他的同行们更深一些更远一些更宏阔一些。一些细心的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正是敢为人先永不言败的宋应川的到来加快了学校的发展步伐,抱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坚定信念,以实际行动重塑了贺中形象,给贺中带来了恢复名校的春天。
  打铁先要本身硬。懂一行,才会爱一行,有懂有爱才会有重视有积极倡导。宋应川吹拉弹唱都能行,会写一手好诗文。因此才能推动贺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给贺中带来无限生机。这里的天是永不褪色的蓝,这里的松柏是永不凋萎的绿,这里的花在高考的年度轮回中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永无尽期。屡经硬化的悠长甬道上,记者和宋应川校长并肩散步,边走边淡。我把此次采访当作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耐心听取宋校长具有鲜明个性的针对艺术教育的深入理解:“艺术教育对学生来说,其实是一种激活,一种调节,一种储备。吕梁农民所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也就是这个道理。眼睛如果只盯着升学率,只盯着分数,最终不可避免地会使我们的学生学业未成身先垮,常使父母泪满襟!惟其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完善的人格,成熟的心智,才能投入紧张繁重的学业,才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各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随风摇曳的轻盈柳枝上跳动的阳光,尽情挥洒青春的活跃在蓝球场上的身影,投向巨大推拉窗和峨黄色窗惟上的含羞的红霞,井然有序的课间操,午风吹起沐浴在阳光里的读书小女们那稀松的刘海……走进贺中,你能感受到崭新一天的无尽活力,感受到一种和谐、民主、高效、向上的贺中精神。
  省教育厅长李东福莅临贺中视察、指导,转了一圈,“真的是进步很大,真的是变任很快,希望你们贺中早日成为一所以名牌教师来支撑的以出名人为特征的吕梁第一名牌学校!”宋应川风趣地接过话茬子:“看来我肩上的担子不轻哪,让我们携手共进吧。”
  哦,贺中,你这温馨的乐园,理想的圣殿,我想,每一个接受过贺中滋养,哺育的少男少女,当他(她)告别了贺中,进入新的追求,在人生驿站人生旅途中频频回望,都会怀着丰盈的感恩和深情的眷恋。不忘母校贺中熏陶了他们的品质,改善了他们的心态环境,提升了他们的生命价值,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不忘“大老宋”帮它们插上了翅膀,扶他们上马,为他们千里万里的驰骋指明了方向……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6年第4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