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艺首页 > 2005年第2期>古朴中见高雅 稚拙中显厚重
名人专稿

古朴中见高雅 稚拙中显厚重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谈著名书画家、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院长孙泳新先生的花鸟画艺术
       □ 长 明
  写意花鸟画自明清到近现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画家。明代林良、吕纪的花鸟画在继承了宋元花鸟画传统的同时,又把花鸟画向前发展了一步,由工变写。徐渭的大写意泼墨花卉更是在其坎坷的经历,高深的修养下完成的千古不朽之作。清代的花鸟画在继承了明代绘画风格的同时,不断有新的突破,使花鸟画在某些方面达到了更加完美的高度。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八大山人和“扬州八怪”。近代写意大师吴昌硕的花鸟画则更富有创新精神,把花鸟画推向了一个新高峰。齐白石在继承八大、昊昌硕的基础上,凭借他对艺术的独特感受亦成为一代宗师。但传统的花鸟画似乎发展到了极点,再难有更富创造力的突破。而孙泳新先生却异军突起,以高屋建瓴之势,大刀阔斧,另辟蹊径,把传统花鸟画推向新的顶峰。

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在皇宫接见画家孙泳新并赠关珍贵礼品


  孙泳新所画的题材都是一些为人们画了千万次的牡丹、枇把、金鱼、寿桃之类,但他运用丰富的艺术想像力,在这些相当常见的,又深为我国人民喜爱的题材中,重新发现艺术形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所描绘的一切物象全都具有了独特的形式感。这些形式并不是对自然物象机械地复制,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创造性地把握。那种特有的“稚拙感”和蓬蓬勃勃的生命力,使我们想到了具有稚拙、纯朴趣味的上古时代的艺术;想到了简洁、概括、沉雄博大的秦汉艺术;想到了古朴凝练的汉代画像石上动人的艺术形象。这种令人神往的新奇性和具有启迪作用的方式,使这些古老的题材焕发了新的风采。孙泳新所画的“八哥”形象,造 型上崇尚八大山人强烈粗犷,但更加单纯概括“拙无巧”的用笔历历可数。他继承了恩师崔子范敢于用水、用墨,破墨而生韵的特长,用笔方圆兼施,追求饱满丰富的艺术效果,简于笔,简于线,简于形,却又不失其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和生动性,这就是历代大写意画家的共同追求。
  孙泳新非常推崇先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及崔子范等大师的作品,在用心揣摩其作品内在精神气质的基础上又具有独特的创造。吴昌硕和齐白石的构图开阔,善于突破空间来增长气势,潘天寿则长于以“稳”求气势,而孙泳新却善于把民间艺术中富有生活情趣、健康朴实的格调,天真纯朴的气质融化在他的构图立意中。孙泳新的折枝花卉,比之昊昌硕、齐白石更近于电影的大特写只取花梢枝头,寥寥数笔,虽简率而神足,这种饱满、均衡、厚重、平稳的构图,使人心平气和,坦然而亲切。他的《常春图》看似杂乱却富有节奏感,具有特殊的装饰性。他运用对称均衡的手法,于多层次重叠排列中造成一种韵味和节奏感。9条斜向的藤蔓,粗细相错,藏露交杂,在对比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左边横斜向游弋的两条金鱼,更使画面气荡波流,上下均衡呼应。这正是孙泳新处理构图的匠心所在。

著名表演大师成龙,在他捐赠助学开幕式上,

将书画家孙泳新的书法《龙》作品,赠关给新

疆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


  在用笔上,孙泳新的画中,传统绘画的勾线、染墨、赋彩被一种单纯的写意性手法所取代,即一笔下去,很难说是线还是面,既有墨的深浅变化,又有体积结构的描述,还有光线明暗的暗示。笔的转折与速度随心态而变化。而笔根的淡墨则由于用力着纸,在纸上微微渗化,使得描绘对象的体积外缘朦胧而富有体积感。这实际上是对五代徐熙以来中国花鸟画中没骨画法的继承与发展。孙泳新在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崔子范的基础上将这种没骨、没彩画法引入了一个更加自由酣畅的境地。例如《红牡丹》,牡丹的花冠在继承齐白石笔墨,变形的基础上更趋于简化和粗放。为了使艺术形象能够简而不简,他以大块水墨模糊的浓叶作衬托,健壮饱满又滋润的墨叶极富生气,对比之下,显得花繁叶茂,生机勃勃,在菊的花冠上,部分用了点笔,将点线面和水墨色自然融合,另有一番别致而生动的趣味。
  对于孙泳新画中的色彩,论者多注意到其对比鲜明的民间特色。其实,自晚清海派以来,就多以艳丽色彩入画,修正了明清文人画只重水墨,孤傲清冷之弊端,这是文人画受商业化和市民趣味影响后、由雅向俗的重大转变。孙泳新吸收了吴昌硕、齐白石、崔子范墨色相衬、重墨淡彩、重彩淡墨、浓淡彩相结合的手法,更加注重大块面浓艳色彩与墨色的对比,但又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避免了水彩画似的有色无墨,表现出了多变和谐之美,同时又富有现代生活的气息,这种简洁浑厚的画面更适合当代人的视觉欣赏趣味。孙泳新在《金秋醉》一画中采用的以固有彩纯色平涂为主,部分运用浓淡变化,加之墨色的配合,以及空白背景所起的明暗映衬的作用,构成了画面色彩强烈振荡的韵律,造成自然的光影感觉。

画家孙泳新先生在2005年中华德艺双馨艺

术家五一座谈会暨书画展上与中国国际文

艺家协会副秘书长、世界文艺杂志社总编

刘云峰先生合影


  孙泳新立足于传统,面向生活,勇于创新,对民间美术有着执著的偏爱,通过变形夸张追求“返璞归真”的艺术新境界。同时他又广泛的涉猎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大胆地融合了许多西方现代艺术所长于艺术造型和笔墨变形之中,巧妙地融注了西方现代造型观念,产生出了西方现代艺术大师们所追求的画面单纯,构图巧妙,色彩强烈,用笔奔放,富于平面装饰效果的和谐美。
  走民族化、时代化、人性化的创作道路,是著名画家崔子范先生结合东西方绘画的发展趋势所总结的一条通向未来,走向世界,结合中国画发展与革命的一条新路。作为崔老先生入室弟子的孙泳新在这条道路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相信孙泳新先生在新世纪一定会取得更大的突破,更大的成就。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6年第4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