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维走出大墙回到家里,他的父母见一个电线秆子似的高大汉子站在院子里,一时都怔住了。直到他们听到大维喊了一声爸妈时,才知道是儿子真的回家来了。这时,徐金夫妇又忧又喜,一时,竟然激动得双眼落下泪来。喜的是儿子这些年在大墙里长大成人,在这世界上能做得端行得正,是条响当当的顶天立地的汉子;忧的是,毕竟是从大墙里出来的,恐怕遭人白眼,处世就业难,都三十多岁的汉子了,谁还给说对象找媳妇呀!徐大维心里更是忧谗畏讥,他时不时地观察父母的脸色,决定自己今后去留的走向。见爹娘都喜眉笑眼的,胸中悬着的那颗心也就踏实下来,但他仍然不敢走出自己的家门。
在徐大维回家的下午,村里的杜嫂等几个妇女来看望他,见大维紫红的脸膛儿,高鼻梁儿,浓眉大眼的,可说是个美男子。于是,杜嫂便与他叙家常,问寒暖,戏说桃园的变化,并说,“你走这些年,咱桃园人没有忘记你,都盼望你早日回家!村里人见你回来了,都说,这回可是‘浪子回头金不换’,看,大维走路都显得那么精神,一定要在家乡干一番事业!……徐大哥呢,这回你可有帮手了……”几个妇女的一席话,说得徐大维的爹娘眉开眼笑的。徐大维听乡亲们这么说,心里也豁朗了。
原来,徐大维一走出大墙,村党支部书记程华就接到派出所的电话,立即召开村干部会议,
通报徐大维刑满释放回家的事,一定要做好接收工作。他要求全体村干部要体人情,送温暖,不许歧视,要使这新人在家有饭吃,在社会上有工作,让他稳住脚。并教育其父母要正确对待儿子,……并派出几个妇女在当天下午去他家看望他,这使徐大维外面飞着的心收了回来。同时,两委会妥当地给徐大维安排了工作。让他到燕京啤酒厂去上班。徐大维有了饭碗,换了新的环境,他那暴躁的脾气,也变得温和了。
一天,徐大维的父亲徐金找到党支部书记和村长,叙说儿子近日的表现,最近有点烦躁情形,“什么事又使他烦躁起来呢?”程华问道。徐金说道,“可能是我们东院儿的王三儿结婚,就又使他烦躁起来,并且冒出一股子野性,说话特别生性……”
徐金走后,程华根据徐大维的表现,又组织党支部以如何巩固徐大维在大墙里受改造的成果为专题,召开村干部会议,讨论怎样对徐大维进行再教育,帮助他在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进!程华笑着说:
“……我们一定要善待徐大维,不能有任何轻慢的态度和轻侮的表现,现在他的思想包袱很重,见比他小得多的年轻人都娶了媳妇,而他已经三十多岁了,现在还是个单身汉,也很想成家立业,我们要在这方面从思想上、行动上帮助他……”
“还要怎么帮?难道还要给他说个媳妇吗!……”一个支委插话说。
“对,就得这么帮!”程华说道:“有句俗话‘知夫莫若妻’!我们就是要在他身边布下一颗子儿,给他说个媳妇,只有媳妇才能够更贴近他,体贴他,帮助他,教育他,使他真正从以前的渊源中拔出脚来,在家庭里扎根,在社会上树标立本,在人群中成为一个有知识,有道德,遵守纪律自谋生路创造财富的新人。……”程华信心百倍地笑着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寻觅,党支部真的给他找了个对象,徐大维高兴极了。在他结婚的那一天,桃园满街树上挂鞭炮,杜嫂给主持婚礼,在新娘进家的时候,桃园天上地下满街鞭炮鸣响,空气中飘散着刺鼻的硝烟气味,满街的人喜气洋洋的,见徐大维西服革履胸戴红花,把新娘背进家,无不赞许大维洗心革面的进步,……现在终于成家立业了。
徐金对到他家喝喜酒的乡亲们说:“我们大维成人了,成家了!感谢共产党教育得好!……”
杜皮匠
杜皮匠是个跛足人,性格柔和善良。我常到他家里补鞋。他的家坐落在李桥村东南角的三家巷里。那时,他家只有五间瓦房,一间门楼。他孑然一身,日子过得很艰辛,家境十分贫苦。当时,我认为杜皮匠是个单身汉,生活一定很孤独寂寞;但事实上杜皮匠却过得很快乐。
后来,他吐露有个闺女在北京城里的外祖母家。原来杜皮匠有媳妇,五年前死去了。那还是在知青上山下乡的年代,他娶了一个北京城里的姑娘,姑娘姓李,叫李小双。小双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后遗症,腿脚也不灵活。李小双随大批知青进村时,正逢十冬腊月,北风呼啸,天气阴冷。村干部把她和另一个女知青安排在杜皮匠家的西屋居住,杜皮匠见两个北京姑娘住在他家的西屋里,这屋子冷若冰窖,他心里很是怜悯这两个姑娘,心想,城里的女孩子哪里吃过这个苦啊!村党支部既然把孩子交给咱们了,咱就一定要把她们照顾好,让她们的爹娘放心。于是,他就跛着脚天天抱柴禾给这两个女知青烧炕,让她们的小屋温暖如春。
小李返京时,常向母亲提起她的房东杜皮匠,说他是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一次,小李从城里回到农村的家,在刚进街门的时候,突然,她与杜皮匠撞个满怀,他们不由自主的对上了眼光。霎时间,杜皮匠心里咯噔一动,竟嘶的一下起了爱慕之心,不过,他又想,我一个农村臭皮匠,偏又跛脚,走路一步三摇,哪儿配娶个如花似玉的京城姑娘啊?可小李却非常喜爱杜皮匠,认为他虽然跛脚,却心地美,是个非常老实可靠的小伙子!再说,他跛,我走路也不平啊!于是,小李便大胆地与他亲近,说贴己话儿:
“杜大哥,你家里就你孤身一人吗?”
“嗯,我有个弟弟,娶了媳妇单过去了;我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后来,爹娘都过世了,现在只我独身生活。”
“暖,真怪可怜的……”
一年过去,和小双同屋的小王看出了小李的心事,她便千折百回地挖小李心中的隐秘。一天晚上,小李在灯下读《红楼梦》时,不时哧哧地笑,小王向小李投去询问的眼光,小李便抬头向 小王讲述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小王趁机笑着向小李问道:
“李姐,你是不是有意中人了?”
“瞎说,没有!”
“没有?你心中那面镜子在脸上可映出来了,我可看的清清楚楚!”
小王这一说,小李的面皮不由得羞红,还一再左遮右掩,若无其事似的。但机灵的小王却从她羞红的面皮上看出了她心中的隐秘,便单刀直入地说道:
“李姐,你心中的那点事儿瞒不了我,我会相面,我看你对杜大哥可有点儿那个!”
“瞎说,你这死丫头尽是瞎说!”小李红着脸,假意地反驳说道。
“瞎说?你心里怎想的我可知道!照实说吧,你骗不了我,你这是完全在骗自己!”
“那,……我说了你可别向别人说去!”
“我一定为你保密!”
小李见小王那样真诚,认定她是自己的知心朋友,平时,她心里有什么话都向她说,小王有什么事也毫不保留的向她吐露。所以,小李也就把自己和杜皮匠相爱的心里话向小王说了。小王一听笑着说道:
“真地看中了!?”
“嗯”
“嗯什么?还犹豫?你再三心二意的我可要夺了!”
“嘿!死丫头,调皮鬼,你夺去吧!”小李娇嗔的一笑说。
“哟,看中了!姐,你真有眼力,杜大哥多俊呀,圆圆的脸,白白的面皮,浓眉大眼的,高高的个子,膀大腰圆的,多棒啊!我王丽美‘君子不夺人之美’,
哎,你要愿意,我就做你们的红娘,怎么样?”
“嗯,容我想想。”
“假斯文,我早看出你的心思了!”
经过小王穿梭周全,终于成全了李小双与杜皮匠二人的美事。婚后,当地民政部门给杜皮匠送来一辆手摇式残疾人车,小两口儿常到集市上摆摊儿缝鞋。人间处世,既要讲地利还要讲人和,杜皮匠人缘儿好,他以诚待人,给人缝鞋针脚细密,活儿既结实又俏美,受人欢迎,所以,左邻右舍,三里五村的人都到他这里缝鞋,一天收入也颇丰盛。日子过得挺红火。一年过去,小李生下一女婴,因患月子病,治疗无效死了。杜皮匠无奈,只得哭着抱着孩子给老岳母送去抚养,自己只得单身耍手艺,热心地给乡亲们缝鞋过活。
十八年过去了,杜皮匠的女儿杜英花读书学技,长大成人,就从外祖母家回到父亲身边,侍奉父亲。杜皮匠心里乐开了花,逢人便说,“俺闺女和她娘一样美,面貌俊心也美,对我很孝顺,我这后半辈子有依靠了。”两三年过去,杜英花招了一个外地小伙子入赘结婚,小两口儿和父亲一起生活,早晚侍奉父亲起居,杜皮匠乐极了。一次我去他家修鞋,他笑着说,“这年月,生儿生女都一样,我这闺女姑爷对我可孝顺了,现在我不愁吃不愁穿,有时他们还给我买点营养品吃,我这辈子没别的本事,一心朴实的为乡亲们缝鞋,心气儿也顺!细想,人生一辈子也就这样。儿女养你到老,让你吃得好,喝得好,玩儿得好,得了,也就结了……”
说着话儿,我的鞋缝好了。杜皮匠一笑说:“您试试……”我穿上杜皮匠给我缝的鞋,舒心惬意地走出了他的家门。
(作者系中国国际文艺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