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三千年而今向何方 |
|
|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
|
山东 张捷升
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瑰宝,它是依汉字的特点用点线构成的美的组合,并借助于墨法的浓淡适宜,笔法上运用的巧妙,创造出深遂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的一种特殊的文字上的艺术。它不仅是中国艺坛乃至是世界艺坛上光辉灿烂的明珠,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由于历史的演变,时代的推移,对这一光辉灿烂瑰宝的继承发展,至今仍无一个成熟的定论。这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今所有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们有责任全面系统地去研究它的发展和未来。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历史时代都有不同的崇高精神,并以这种精神去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完善,使它更具有时代精神。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人尚质,那么今人又尚何物?新乎?奇乎?怪乎?精乎?还是乱乎?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抉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这里不妨先谈一下我们的问题。
一、理论指导与理论队伍问题
正确的理论是指导我们工作的关键,没有正确的理论往往会迷失方向,盲目的乱干,导致工作多走弯路,甚至是失败。因此,在书法界很重要的问题是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理论队伍。自从中国书法热风刮过神州大地之后,便涌现出了多如牛毛的“书法家”,办展者遍地皆是。更有甚者为了参展得到名份,于是便苦练几个地头大字。今次参展出之“腾飞”,下次参展依然“腾飞”,再次参展还是“腾飞”。你别说,还真的“腾飞”了,甚至还飞的很高。然而搞理论征文、理论展开的,却寥寥无几,甚至年内无一家。笔者以为这首先是书法界的领导机构忽略了书法理论
的建设,忽视了对理论队伍的建设。
按一般人的惯性,写几个字容易,作一篇论文却是苦差。甚至是出力不讨好的工作,更甚者理论文章一旦触及了某一家或某一派,你所遭遇的不是口诛便是笔伐,其讨伐围攻并非说理,而是当头一棒。这种不怀善意的反批评所造成的氛围也是紧张的。因此,错了也无人敢说,出力不一定讨好,甚至招来许多麻烦。研究商榷绝不是当头一棒,要正确的对待批评,批评要有善意,要取长补短,实事求是。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愿望和虚心好学的态度,弄清问题的是非和曲直,认认真真地去探讨问题的究竟。在学术问题上要实事求是,不摆资格,真理有时也会在年轻人的手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速度还是青年一代强,但是年轻人也有稳妥持重方面的不足。老年一代的书法理论家应当关心爱护新一代的成长,要为国家培养一批后起之秀,作为时代所赋予的责任。
理论队伍的培养要从学校抓起,形成法规统一教材,至少要使学生懂得我国的文字及书法发展的历史,懂得通俗的书法理论基础,要有执笔行书的能力。搞好社会办学的质量。加强专业学校的管理。有计划地搞些征文赛事活动,注意发现的苗子,把理论放置在一个较为重要的位置,让它在艺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把理论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二、关于继承、发展
这实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然而似乎是谁也定不了它的基调。在书法界好像是你谈你的我干我的。致使书法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曰派:关于流派问题自古有之,这是艺术发展的必要结果。但是流派却不等于宗派,更不等于派性,也不是排它主义。如某一地区书法界的领导是写草书的,在这一地区便只有草书吃得开,某一地区的领导是写隶书的,在这一地区便只有隶书吃的开。其他书法一概排斥在外的师承之风,独霸一方的现象,这是典型的排它主义。这种排它主义便严重的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曰乱:乱引进、乱立名目、乱创新、乱办展、乱出书……
书法本来是中国的产物,而且是中国的国粹。有某些外国非书法类的作品也被登在显著的地位。有几位日本作者的作品竟是许多弯弯曲曲的线条勾画在纸上,像这种不以汉字为基础的东西根本就不予以承认。很多国家的艺术家对汉字有颇深的造诣,他们某些人的水平的确很高,他们写的都是汉字,决非是用许多弯弯曲曲的线条勾画在纸上当作中国的书法。这种看法像许多凉着的挂面竟然也被当做是书法,岂非咄咄怪事。
对于所谓的创新,一是奇,二是怪。甚至泼一滩墨也是书法,需知书法是写出来的不是泼出来的。书法不仅是艺术而且也是传播信息、交流思想、记载史实的重要工具,书法是离不开汉字的。对于那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只有作者才能立个名目,否则,谁也识别不了写的是什么东西。
至于办展出书只为效益而不顾质量、不顾影响的大有人在。为了金钱可以搞艺术投机,哪里还管什么艺术不艺术,影响不影响,完全站在利已主义的立场上,做纯粹的艺术投机商。
那末,对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与发展呢?笔者认为:一是要有古人那种铁砚穿、池水黑的顽强毅力。二是要具备时代赋予我们的精神,三是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工作,要做到既不亦步亦趋,又不照抄照搬,熔百家之长,树自己风格,做到“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笔者以为在接受古人成熟经验的同时,熔入时代的风格,用毕生的刻苦,把点线组合的美,推向深遂的意境。这便做到了既不诬罔古人,又不迷信古人,而在发展中继承了前人的传统,达到了推陈出新的目的。
剔除在艺术领域中形而上学的精神,认为书法艺术已经到了顶端,不可再发展了;要么就是另辟蹊径,走“奇”与“怪”的路,严重的歪曲了继承发展的正确途径。用大篇的文章吹“奇”吹“怪”。吹的越离奇便越是“精品”,每幅作品皆附加以吹。任何事物的发展只能是达到一个时代的顶峰,它不可能永远是顶峰。世界上没有永远是顶峰的东西,任何事物都不会静止不变的,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的变化的。古人的书法艺术,尤其是深厚的动力,乃是以刻苦的精神苦练而成的。同时,古时的人以毛笔为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意识和思维方法的产物。不用毕生的精力刻苦的学习,要想以“奇”以“怪”用一个早上便得意忘形的创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作”,简直是天方夜谭了。如此书法艺术的生命力也许三天后即行灭亡。
对古人留下的艺术财富应当珍惜,但也要筛选。所谓筛选,便是批判地继承。就书法而言,从理论到实践,从美学到功力,从章法到结构,从笔法到墨法……都有继承的价值。然而只有批判的继承才有健康的发展。如李公哲先生对“永”字八法的批驳,不仅维护了“永”字八法的创造性,而且是在“永”字八法的基础上,更加发展和完善了“永”字八法的科学论证。笔者认为这就是正确的继承和发展,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如今人的隶书多以汉隶为主,但又非完全是汉隶,在某些方面又熔入金石与魏牌的气质,从而使隶书脱胎换骨产生了新的局面,开创了今人的一代书风。又如在笔法上,古人强调笔藏锋,而今人强调藏露结合;古人曾片面的强调虞字圆,欧字方,而今人强调方圆结合,该方时方,该圆时圆。如古人云“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今人强调“取百家之长,扬个人书风”。不照抄照搬,不亦步亦趋。我想这些都是正确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在艺术上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外国也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做到“洋为中用”。但不是外国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借鉴的,对于他们不规范的东西也拿来做宝,登在我们的报纸上,甚至对根本就不属于书法范畴的东西吹的肉麻,大有外国月亮也比中国圆的感觉,这是错误的。但在艺术理论中有人注入西方的《美学论》,什么再现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等主义之类,也许这就叫“洋为中用”。我们古人是不讲什么主义的,但这不等于说他们就不讲美学了。卫人的《笔阵图》就是一篇十分优美的美学论文,她写出的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就是十分优美而论证十足的文章。如:“一”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具实有形。“,”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丿”,陆断犀象。“讠”百钧弩发。“丨”如万岁枯藤。“乙”崩浪雷奔。劲弩筋,这种险、绝、力、壮、气、雄美的显现,在世界文字史上亦不过如此。就美而论,也是绝隹的描述。
现在在理论上所强调的结构、造形、力度、气质、行气与章法、神彩与变化等等,笔者以为这都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中国人有自已的美学思想和美学世界观,对外国有助于我们进步和发展的好经验应该欢迎。洋帽子该戴就戴,不该戴千万不要强戴。就像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染一头金发、红发、即不像人又不像鬼,失去了父母和自然赋予纯真的美,这叫自讨无趣。
三、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三千年来中国的书法名家,也是有学问的名家。都具有高深的文学水平、从蒙恬、李斯到张芝、蔡邕,从王羲之到欧、柳、颜、赵、苏、黄、米、蔡,从董其昌、祝允明到包世臣、康有为,那一个不是大学问家、诗人、理论家。由于他们的文学素养造就了他们艺术上的成就,由于他们的文学素养也造就了他们广阔的胸怀和深遂的意境,他们从丰富的实践中造就了理论,又用深遂的理论指导了实践。历经数千年的锤炼造就了我国的书法艺术和波澜壮阔的书风。形成我国独特的书法理论体系。这些宝贵的财富,没有一支具有高深文化素养的队伍是绝对不可能的。
培养新一代的书法队伍,必须辅之以文化素质的修养,否则就不是一支健全的队伍。展出的作品一是要大块文章(长卷),二是强调自作诗词;三是任意发挥健康向上的词句、格言类。真正从高水平上提出较严格的要求,让书法队伍从质上起一个变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已经走向了世界,这说明书法艺术孕含着极大的艺术魅力。它必将造福人类,陶冶更多人的情操,让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珍惜它,热爱它,为它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时代精神与正确导向
究竟什么时代精神和时代风格呢?笔者认为,所谓好的时代精神,时代风格,乃是指当代人所尊崇的,所赏识的一种风采。如晋代崇尚二王,唐代崇尚欧颜,这就是时代精神和风格。而今人的时代精神与时代风格是十分复杂的,这是因为今人既接受了民族文化又接受了西方文化,然而书法艺术特殊性就是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要想注入别的东西是十分困难的,在这方面稍一大意,就会搞的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使我们的民族精华失去了灵魂,从而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这一独居世界民族之林的瑰宝艺术将断送在我们这一代。
书法艺术之所以高雅,之所以数年而不衰。这是因为它是一个没有顶峰的无形大山,人们永远也达不到它的顶巅,它是没有止境的艺术,这种妄想找捷径,想省工省力的做法,妄图一夜间就攀登高峰的人,简直是痴人说梦,倘若书法艺术到了一看就会,捉笔成书的地步,那它还有什么高贵可言,还有什么独特可言。正因为它是人们倾毕生之力亦难涉其巅的高雅艺术,才得以弦耀世界艺林。正如体操的高难度动作一样,其难度非常人皆可行之。假如只做个前滚翻便是世界冠军的话,那末,在下也可以挂一面金牌了。
因此,正确的理论导向是事关重大的,正确的导向来源于正确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又来源于丰富的实践。我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我们有条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书法理论队伍。就目前的形势,培养造成一支书法理论队伍是势在必行的,十分迫切的。然而研究理论又是一件出力不讨的工作,这还需要正确的引导,为了我们的书法艺术事业在世界艺坛上保持它强大的生命力,让书法艺术永远放射出它的奇光异彩,每个热爱书法事业的华夏子民们、艺术家们为书法事业作出一点牺牲吧!
(作者系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中心特聘书画师、一级书法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