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艺首页 > 2004年第4期>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文艺评论

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尝试解读《浪漫部落的留言》
                 人民文学杂志社 商震
  为一个从未谋过面的人的作品集作评,于我商震还是第一次,可山西青年诗人亚子的几次诚恳的电话与来信让我不得不知难而进了,没见过人,只能面对他的一部厚重的诗集《浪漫部落的留言》说话。因此,也就难免有“隔靴挠痒”或“南辕北辙”之弊。
  亚子在给我的信中写道“您在电话中说不很了解我,我却认为这样朦朦胧胧扑朔迷离,岂不更好吗?彼此过于熟稔,反倒戴上有色眼镜,含混不清了,对诗的批评也做不到客观公允”。也许亚子的这种说法有道理,于是,我便挤出本周的一些时间对这些篇什浏览再三,贡献一点管见。不一定算“评”,权作诗友间的切磋交流。前人说过:一千个观众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就姑且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吧。诗的许多问题,其实戴不戴眼镜,怕都是莫衷一是,既不含混也不清楚的。
  从亚子的“私人档案”中我知道: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是报告文学作家兼方志学家,著述颇丰。他哥哥是一位现代派小说家,在当地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少年早慧,大梦先觉,上中学时亚子就以一个稀奇古怪的笔名开始发表诗歌,迄今获奖二十余次,作品被收入各种选集,早在上一个世纪的九三年,他已出版诗集《夜行者》。除此之外,每天早晨的五公里越野已坚持到第十一年……以其二十多岁的年龄来看,成绩可以称得上不菲。他在宣传系统工作,兼职记者,抽空采写新闻稿件,“把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留给思考、感受、观察,支付百分之一的时间去干预世俗,过着读书写作的单纯而并不单调的生活。”什么叫单纯而并不单调?一个二十多岁的人的“单纯”意味着什么?这与诗歌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让我们把亚子作为一个个案来进行一番粗略分析,也许能引发些许有关诗歌创作问题的讨论。
  “读书写作的生活”。亚子读过,或者说他爱读的有哪些书?这恐怕是一个相当难回答的问题。他本人没有给我开列过书单,诸多诗作中关于历史、文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知识完全可以说得上涉及广泛。具体到文学及其相关的学科,我们大约也可以感觉到亚子的知识结构并不狭窄与陈旧。亚子诗歌中的意象从上帝、天父、海伦、荷马、算命先生、厚黑教主、命运之神一直到新娘、女朋友、牛仔裤、休闲装;从“戴着假面的屠夫”、“殉葬的纸人”、“阴森的古宅”、“剃光脑袋的囚犯”,一直到红樱桃、红鲤鱼、红草莓、“节日之夜的大红灯笼”;从跟在“我”背后的冷若冰霜的“女巫”、站在窗前的“疯女人”、在碎玻璃片里站起来的已故的“奶奶”到涌进淡蓝色深谷的“一群小白羊”、衔着野果跑过缤纷季节的那只怯生生的“梅花鹿”、“坐在朴素的岁月里”舂米的“小和尚”……足够丰富。在接受诗歌美学思想的影响方面,亚子也曾花费过不少力气。当然,看得出来主要是中国现当代诗歌理论的影响。如收录在第一辑中的《初恋》一诗让我们想起北岛的“红波浪/浸透孤独的桨”;接下来的小诗使人想到顾城的短制;艾青、江河、海子及第三代诗人的著作肯定也是熟读了的,不过亚子在诗歌《浪漫部落的留言》中还是保留了他自己的东西。孤独、焦灼不安。困惑、悒郁,夹杂着一丝忿懑。希望沟通与信任。应该说,这部诗集已经具备了成为优秀作品的诸多因素:对于新的诗歌语言和新的想象空间的探索;对于丰富的复杂的人性的把握;对于形而上学的思考。辽阔的诗歌之美、恶的深度和力量、怀疑精神。生活在遥远的事物之中的亚子是忧伤的,尽管他把这种情绪隐藏得很深,即使在《奇异的婚礼》上,他竟然也能联想到“赤裸的烧鸡/带着刀叉/从盘子里站起/客人们肚上/隆起那么多坟墓”,这种忧伤,近乎绝望。让人禁不住要到他更多的诗中去寻找这忧伤与绝望的理由。
  亚子诗歌创作的题材比较广泛,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笔尖触及之处,佳境迭出,意趣横生。仅就他这部诗集《浪漫部落的留言》而言,从偏远乡村到开放城市,从当下信息的密集轰炸到古典情怀的追索,于时空序列阵中自由穿梭。亚子带有魔幻性质的铺排与推演使读者的阅读能力受到一次空前的牵引和考验。在对诸多题材作品的品读与比较中我感觉到他对乡村自然景致的痴迷与深爱,如《青春》“春天的早晨/鸟儿跳上带露的花枝”。他对乡村风俗的关注对它的贫穷落后流露出的幽怨与悲叹,美丽而且揪心。亚子在对大题材、对历史人物处理上所表现出来的浓墨重彩是我始料未及的,一股雄壮的气势在其间穿行。表现现实生活场景的篇什在集子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约数十首之多。不愿讲和的亚子在与世界的尘土飞扬的较量和搏斗中敌我同时扑倒在地,体制、时尚、流行文化、权力话语被迫为一种陌生、粗糙、不洁的非纯诗化写作让路。读者可以细细品味,在此不再例举。但是一种浓郁扑鼻的夹杂着人们的世俗之欲、世俗之气和这欲这气的距离感、厌恶感的味道蒸腾不散。由此我感觉亚子可能的确是那种沉浸书斋、脑海里挤满了幻象、注重内心生活、不断擦拭心灵使之不染尘埃的修士。当然,他的心中依旧充满矛盾,东一锹西一镐地挖掘探索,他还不能把各种主义、学说、体系熔铸一起,贯通圆融,形成属于他自己的那一套,艺术家风格的形成有时甚至需要一生的努力。但他的诗中有一种悲悯在,这使我对他另眼相看。“花费整个青春/登上山顶的人/并没有找到/他的始祖鸟/龙/和灵芝草“(《秋》)。假如我们阅读得更细些,我们会对其中的情感迷宫、叙述圈套、学理玄机看得更清楚。亚子放弃了以实用主义的眼光看待问题的那部分读者,也就是说,不是人人都有资格来作《浪漫部落的留言》的读者。尝试解读亚子,我还注意到另几首诗作,一为《现代人》:“守卫着金钱的孤岛/让一切都退潮//只要自己房子没有受伤/从来不在乎广场上/被炸毁的铜像”。人众仿佛正在进行着全面的退化,人从神的最后一点微光中退出,一步跨入永不回头的世俗。那么,就象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人何为?他当然不能只是《重读旧报》而“若有所失”,只是“把门关住窗关住心关住/在象牙塔里变得强大起来/变得不可征服”(《诗人》)。他要关注自己的灵魂问题,他要有《家 或者生活》”就是房子 女人 炊烟/就是开门和关门/出去和进来/就是系在裤带上的一串钥匙”。这是灵魂存在的物质基础,谁也逃脱不了干系。因此他对《读书少女》投以羡慕之目光;因此美国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启发我们的诗人写出《春》中透明的句子;斯蒂文斯的《观察乌鸫的十三种方式》在形式上诱发了《对花瓶破碎过程的十二种叙述》的产生。以上所举诗作可以帮助我们约略看出亚子诗歌创作思想的大致状况。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诗人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内容未必就是诗人的真实生活内容,我们在阅读时不要发生误解,但诗人笔下的意象、语词、诗人对语言的结构方法,对题材的点化,通过语言和结构发散出来的意韵、情感、思想,却是可以欣赏、品味、分析的。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亚子很年轻、纯净、率真、敏锐、富于创造性,同时潜力大,才气足,悟性高,前景看好,对与亚子年龄相仿的人来说,亚子很勤奋很执著有勇气有耐力,他厉兵秣马,性命身家两不顾,甘愿为自己的抉择为那些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作出牺牲,他重拳出击他快枪点射,且已作品丰硕,我对他寄予厚望。
  通过对死亡、自由、反抗等重大问题的思索,亚子以一种否定的立场建立起自己庞大的诗歌帝国,他以一部《浪漫部落的留言》填补了一片空白,改变了我们对诗歌未来不太乐观的预测,它带给我们以“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般的启示,它的红花绿叶改变了山西诗坛的荒凉。吕梁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大小山岭不会知道,一个出类拔萃的诗人一天到晚背着褪色的牛仔包在它的怀抱中跋涉、遛达、转悠,觅寻感应、吸取灵光、随意采集宇宙间的各种能量,以此营造氛围、构建精神基地、成就自己的金刚不坏之体。其实吕梁山若想开口说话,若想成为广告、成为品牌、成为封面上的插图和风景,它只要一把抓住它的尤物亚子,将他变成自己的嗓子,就可以让神话降临大地让梦想成真,从而结束它千年的沉默和沉重。祝贺诗歌竞技场的新拳王亚子的披挂上阵闪亮登场,感谢他呕心沥血耗精费力为我们推出的精品力作《浪漫部落的留言》,既然先锋派诗人亚子的目标是地平线,既然他罗盘的指针永不偏移,那他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是一本新书,是它的作者亚子,促使我激发我商震说了这么多关于诗歌的话。
  
                 (作者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秘书长、诗歌编辑)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6年第4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