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水上浮技》表演的回忆 |
|
|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了解世界艺术的窗口 走向世界艺坛的平台 |
|
浙江 楼宇然
我在少年时期爱好和学会游泳,青年时期在部队文工队学会放喉唱歌吸气法,在33岁(1965年)那年夏天无师自通能在水中“仰卧”与“仰游”,37岁那年夏天能在深水中笔直站立,在直立中能讲话,唱歌。1992年9月5日上午,我偶然地在办公室内看到9月2日的《中国体育报》上刊有湖北《姚达瑞水中漂游30分钟》的报道和照片,对座的陈文龙同志了解我有“水中直立”一技,鼓励我也不妨投书自荐。于是我即动笔写了一封自荐信投给《中国体育报》。9月23日该报在同版面发表了《编者的话》,其中讲到“浙江诸暨市农业银行楼宇然同志来信称:我也能在水中漂浮,又能在水中站立,……在水深处笔直站立,把双手举出水面,可以讲话、唱歌,也可以站到半小时以上,特向贵报自荐,何时参加一试。”《编者的话》接着说,“本报在此之前已多次说明,但凡你有一技之长,尽可向当地县级以上单位体委、工会及部队团级以上有关部门申请测试……”我把此文复印后发出信函寄给了有关单位和几家电视台。想不到这条信息输出后,被上海电视台(下称“沪视”)文艺部导演郑大里转给了台湾“中华”电视台(下称“华视”)
,“沪视”与“华视”双方订有在祖国大陆合作拍片的协议,两台协议后决定于1994年3月1日在上海联合摄制三个外景节目:一是“最不怕冷的顾阿根”;二是“最不可思议的楼宇然水中立人”;三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实验黻昌时”。1994年2月25日我在家中接到“沪视”导演郑大里来电话,要我在27日去上海作“水上浮技”的表演。28日上午9时到上海国际贵都饭店4楼游泳池作“水上浮技”的试演。经试演,他们表示满意,晚上那位姚先生打来电话关照明日正式录像时,把上午唱的两首歌——《我是一个兵》、《我的宝贝有两样》(一支钢笔一支枪,钢笔消灭了大文盲,枪儿消灭了蒋介石……)改唱为“上海不夜城”。3月1日上午9时,“沪视”导演郑大里及摄影师和“华视”节目主持人芳芳小姐等一班人来到“游泳池”,那位摄像师笑着对我说:“恭贺你,楼先生,这下子你的大名可扬到海峡彼岸那边去了,你出大名了……”芳芳小姐说:“我是首次脱了鞋袜,作赤脚采访”,她拿着话筒在岸上问话:“楼老先生高龄?”我在“仰卧”中答:“62岁。”“你是什么时候学会这浮功的?”“我是在1965年夏天自娱自乐学会的。”“你靠的是什么功法,有什么秘决?”“我靠的是静功加气功,气沉丹田一秘决”,最后在“水中直立”中,她在岸上递给我一张报纸,问我这是什么报?”我答“《市场报》。”最后她以很满意的口吻说“谢谢你,为我们表演了中华之最”。上海东方电视台以“水上三绝”为题,播映了这个录像片,我自己至今未看到。
1995年3月8日《绍兴晚报》在头版发表了我在上海“水上三绝”表演的消息,并冠以“诸暨奇人”之名。一位在绍兴邮电局工作的热心人把《绍兴晚报》的这一消息打电话告知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摄影组,又是这个电话,这条信息输出结喜果,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摄影组决定在“绝活”栏目中拍摄“水上浮人”这个节目,在1月5日来电通知我于4月8日到京,9日上午即去亚运村游泳馆跳水池内作“水中直立”的试演,摄制组成员表示满意。4月11日上午正试开拍时,两位摄像师分别从地面、高台及跳水池横壁窗口中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地拍摄“水中仰卧”“水上仰游”及“水中直立”三套游戏。4月17日(星期天)早中晚分别在一、二台作了五次播映。顿时,多家新闻单位包括省、地(市)、县(市)三级广播、电视、报社及《中国老年报》、《金融时报》、《浙江老年报》等报刊纷纷对此“奇事”作了宣传,其中以《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吕志强写的一文标题为《胸怀绝技三十载,年过花甲献世人》一文最好,并且由他立笔,把我从“诸暨奇人”改称为“水上奇人”。有人问起我两次“上电视”的报酬有多少?“上海电视台给的报酬是300元,每天伙食金为80元。中央电视台则是“无偿”的。但在精神上说,两次表演大有所获。首先是能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为台湾同胞献艺无尚荣光;再是能上中央电视台的“名栏目”《东方时空》表演,为全中国12亿同胞献艺更觉荣光,终身难忘。
遗憾的是:两次表演“不理想”,匆促上阵“非达尖”,编排艺术“尚欠缺”,观赏价值“待提高”。通过近3年来3个夏天的下水“再锻炼”,在“水中直立”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一气到位(气沉丹田)后可以在“水中直立”达1小时多(甚至更长),可以连续做三套香功动作(1小时)不觉累,还可以在“水中行走”、“水中打坐”,凡在岸上用直立姿式做的各种“气功”(如智能气功、元极功,养生益智功等)及各种健身操(如穴道操,五禽戏健身操,迪斯科操)都可以直立水中做。如配上音乐伴奏,其观赏性趣味性的效果必能更好。
(作者系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会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