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的种种
当代欧洲,好友见面,往往以拥抱、亲吻代替握手。在外交场合,则先握手再拥抱、接吻。但是,亲吻的方式在不同辈份的人之间是不同的。前辈只吻晚辈的额头;而晚辈则只能吻前辈的下领。老人对小孩的疼爱,一般是吻孩子的脸额。至于辈份相同的同学、同事、兄弟姐妹之间,亲吻仅仅是做个样子:就是双方用脸颊相贴。只有在情人之间才嘴对嘴的拥抱亲吻。在印度东南部的一些民族中,有一种特殊的见面礼。他们把嘴和鼻子紧紧地贴在客人或亲人的面颊上,并强烈地吸气,嘴里还不停地说:“嗅一嗅我!”
“吻”还表示爱和追求。一般说来,吻手表示敬意;吻额表示友情;吻颊表示欢喜;吻唇表示恋爱;吻眼表示幻想;吻掌表示热望。法兰西是第二个公认吻为表示爱及追求方式的国家?当举行舞会时,几乎每一场舞都以一吻为结束,这种习惯现已风行西方国家。
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表示尊敬和关心。非洲一些部族,以吻酋长走过的地面为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沙皇“赐人以吻”,被吻者受宠若惊,视为最高的奖赏。古罗马皇帝把吻分成等级,准许最高级贵族吻他的嘴唇,次者吻他的手,再次者只能吻他的膝盖、脚背。
更为有趣的要算吻光头了。在今天比利时里兹镇附近的唤桑朗村,是远近闻名的“世界秃头者精神中心”。每年春、秋两季,都有一批“光头”从德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各地赶来,目的就是以互吻一下对方的光头为乐者。
吻的时间有长有短。美国总统里根的前妻简?怀曼,1940年在影片《你现在是军人》中有一个长达3分零5秒钟的深情的接吻镜头,称为“吻拉松”。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圣菲市举行了一次令人咋舌的吻汽车大赛,参赛者达数千人。按规定,比赛时必须以站立式用双唇吻汽车,身体其他部位不准接触汽车,每小时休息10分钟,以吻的持续时间长短论胜负,结果一位名叫尼碧佳的妇女夺得冠军,成绩是34小时20分。她所吻过的那辆“奔驰”也作为奖品归她所有。赛后她的颈子已变得又肿又硬,两脚麻木,上下门牙也已松动。这种吻的对象为汽车的“吻拉松”,可算是世界上最奇异的“吻”了。
吻的次数有多有少。美国1926年拍的电影《唐璜》,接吻次数竟达127次。
一般来说,亲吻是友好的象征,但也有被歪曲和玷污了的“吻”。《圣经》故事讲道;出卖耶钱。这样,耶钱被出卖了。“犹大的亲吻”这个宗教典故,后来就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可耻的叛变。
西方人的见面礼
西方人对于新相识者,一般总是以握手表示见面问候和分别的祝愿。最简单的话是说一声“早上好”,“下午好”,或“晚上好”。如果不甚熟悉的人,也可以说一声“你好”!回答也是“你好”!
在好友相见时,往往以拥抱、接吻代替握手。在外交场合,则先握手再拥抱、接吻。好友之间打招呼就是喊一声“喂”!如果你停下来同别人谈话,对别人的询问总是应该给予回答。若仅仅是出于礼节你只要回答一声“很好,谢谢你,你也好吗”就行了。如果对方真想了解情况.你就可以直率地告诉他。千万不要在别人不感兴趣的时候大谈自己的事情,这是不礼貌的。
在西方,握手也有规矩。新相识者第一次见面当然要握手,好友重逢可以用拥抱、亲吻代替握手外,微微欠身鞠躬也是很礼貌的。同性握手,通常由年长的人先伸出手来。异性握手,一定要等女子主动伸出手来,否则只能微微欠身鞠躬。但在北欧的丹麦,女子见到有身份的男子时,要行屈膝礼,以表示敬重,而且还要主动仲手给对方握。如果男子戴着手套,握手时应把手套从右手上摘下,否则就必须说一声:“请原谅找没有脱手套”,以表示歉意。女子则可以不脱手套。几个男子相逢彼此握手时,切不可4人交叉,西方人认为这会带来霉气。一脚站在门里,一脚跨在门外握手也是不礼貌的。
在西方,男女相遇,男子又戴着容易摘下的有边帽时,通常要将边帽略略提起以示礼貌。学生也用这种方式向老师致意。如果有人向和你在一起的人脱帽致意,即使你并不认识,也应该脱帽回礼。如果帽子不容易摘下,可以不脱,但要用手触一下。
西方人见面,对男子通常称“先生”,对女子称“小姐”或“太太”, 也可以称“夫人”或“女士”。在“先生”前面,可以冠以职称、爵位或军衔。对社会名流,在职称下面还往往加上“阁下”。在打招呼时,称呼人家本人的姓名,什么时候都是得体的。如果是一般关系,应该称呼本人的姓。年长的对年龄较小的可直呼教名,老师对学生也可以直呼教名。但在社会上,未经本人同意,直呼教名是不礼貌的。
西方人谈话喜欢打手势,他们表示数字是从拇指开始依次相加的。他们表示好,一般拇指朝上;表示沐,则朝下。
公费宴请在国外
在国外,举行宴会着重之点是聚在一起谈心,交流思想,联络感情,洽谈工作。吃是次要的。宴会成功的标志是能以不多的酒食创造出热烈融洽的气氛。如果剩下的酒菜很多,便被认为是宴会组织者缺乏计划和本领。如果谁在宴会上大吃一顿,“吃饱吃好”,则会被人认为是很失体统和缺乏教养的。
德国的官方招待会或宴会,经常采用的是自助餐的方式,菜肴、面包点心、饮料、酒类放在桌子上,客人爱吃什么取什么,能吃多少拿多少。日本人的招待会、酒会也多是站着吃的。参加者拿着一杯饮料,一自由地去我朋友交谈丫美国公司企业很少大宴宾客。一般宴请多在小范围里进行。一主一宾,边吃边谈。美国人做事;很重个人交谈、所以,总是谁邀请谁作陪,无关人士绝不露面。饭菜花样很少,几乎千篇一律。
一些国家官方举办的宴会,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陪吃者必须自付“饭”钱。
宴席上的座次和祝酒
在西方的宴席上,座位的安排一般是以女主人为主,主人的右边座位是主宾席,主人左边的座位是第二位宾客,第三位又在右边,其余的以此类推,越位会引起众人及本人的不安。
祝酒时的祝酒词通常表达的是一种友好的意思,但其内容多种多样,因时、因地而变化。祝酒时要把右手伸出去和肩平,这是为了证明没有藏武器;碰杯则是一种驱鬼的行动,据说鬼会被叮当声吓跑。
文明警告
劝告人遵守社会公德、交通规则或各项规章制度,方法不同,效果迥异。国外一些国家的作法,或动之以情,晓知以理,或用词委婉,幽默机智,很具艺术性。
瑞士有“花园之国”的称号,为警示不同国籍的人自觉爱花,在车站道旁用英、德、法等各国文字,婉言劝告“请勿摘花”、“爱花爱山”。美国高速公路旁写着的标语则是“此处已摔死3人,您愿做第4个吗?”西德警告不买车票的乘客,在车厢用鲜艳的色彩画了一个双手捂住面孔的人。英国伦敦地铁则刷出一块广告:“如果您无票乘车,请您在伦敦治安法院前下车。”
日本繁华道口、十字路口转弯处提示“您家里人等您安全回归”、“您爱人和孩子在门口迎接您”。印度尼西亚马塔兰市教育厅,为警告上班迟到现象,雇员上班时必须领一块牌子,提前或准时上班者,手持一块写有“我高兴地作为政府雇员,懂得纪律按时上班”的绿色牌子;7点到8点报到者手持写有“对你上班迟到感到遗憾”的黄牌,黄牌只有15张,发完后再来者手持写有“我们作为文官应该受到处罚”的红牌;晚于8点才来者,一般都要找些理由向上级解释,这些人就要拿写有“我非常抱歉,我来得太晚了”的桔红色牌子。
坦桑尼亚曼亚拉湖国家公园用小诗相劝:产且莫让人说,此人真可恶!美景弄鲤凝,您脸往哪儿搁?”肯尼亚天然动物园布告牌上则写着:“凡向鳄鱼池内投掷物品者必须自己拣回”,此警告真是幽默至极!
亚州各国礼节趣谈
在菲律宾一些原始部落,人们见面时,一握手就转身向后走几步,以表明自己身后没有藏任何武器,是诚心诚意的握手。
泰国人遇到地位高或年长者,须双手合十躬身而过,在乡村,小孩走过成人面前,必须跪拜于地,手足落地,爬行而过,以示敬意。
到印度人家中做客,进门时必须先脱鞋。宾主见面时,不握手,而是双手合十。
在印度、缅甸等国,人们都是用左手干脏活,所以总把左手看成是不洁净的。他们忌讳在餐桌上用左手传递食物,见面时也忌用左手握手。印度人赞同对方的意见用头向左摇动,不赞同则点头。
在尼泊尔山区,宾主相见时,主人总是仲出红占头表示欢迎。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尼泊尔人总喜欢送上一顶尼泊尔帽,表示敬意。当客人告别时,又要送上一双尼泊尔鞋,祝来客归道顺风,前程无量。
注重礼节的日本人
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只是互相鞠躬并交换名片。加果双方比较孰悉,则可主动握手。但对老年人或女性抓如果对方伸手可以握手,但不要久握,也不要用力。日本的虾夷族人见面时,互相要双手合十,再缓慢地将手移向前额,掌心向外,然后男人拍胡子,女子拍上嘴唇,再行握手礼。
日本人的鞠躬很有讲究。男子总是一面握住对方的手,一面深鞠躬,女子则是以深深的一鞠躬表示谢意、第一次见面时行的“问候礼”是30度,“告别礼”是45度。鞠躬时脱帽低头,眼睛向下,表明态度诚恳可亲。
日本人见面时最常用的语言是“您早”、“您好”、“再见”、“请休息”、“晚安”、“对不起”、“拜托您了”、“失陪了”和“请多关照”等。日本人一般不愿在走廊上拉客长谈。如果要吸烟,必须先征得主人同意。日本人还忌讳间:“您吃饭了吗?”妇女则一般不愿意对方询问自己个人的私事,如薪金收入、衣物首饰的价钱,尤其是年龄的大小。客人从外边进房间,先脱帽和大衣、夹衣,并互相敬礼问候。
日本人有自己传统的敬酒方式。每遇宴会,主人要在桌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的桌前放上干净纱布。主人将酒杯在清水中洗净,杯口朝下让纱布把水吸干。斟满酒后双手递给客人,看着客人将酒一饮而尽。客人又以同样的程序斟满一杯酒,双手递给主人。以表示宾主间情深谊长、亲密无间。
日本人喜欢在见面时送些礼物,礼物不在轻重,只是忌讳赠数字“9”的礼物。
日本人比较注意穿着打扮。在一般场合,光穿背心或打着赤脚被认为失礼。在正式场合,大都穿礼服。男的一般习惯穿成套的衣服。即使在炎热的天气,客人需要宽衣,也应先征得主人同意。
不同种族的迎宾礼节
世界各地的种族有着不同的迎宾礼节。射箭示威迎贵客,是居住在亚马逊河一带的加娃伯族人多少世纪以来一直保持的迎客习俗。当有贵客来时,他们便派出全副武装、手持弓箭的勇士去迎接。接到客人时,他们便朝空中连射数箭,以显示自己的战斗威力,紧接着是部落酋长前来迎客。酋长用右手按住客人的肩膀,用脚轻轻踩住客人的脚尖,然后俯首在客人的耳边低声表示欢迎。据说,这一习俗是在几百年前欧洲殖民者入侵后形成的。因为他们既要对殖民者保持警惕,又要对善意的来客表示欢迎。所以常先派武士去迎客,然后再决定待客的态度。
洗澡迎客,是巴西印第安人的礼俗。他们把来客请到江河中去洗澡,作为对客人最尊重的礼节。客人被邀请去洗澡的次数越多,表示礼节越是隆重。
骑马转圈,是智利和阿根廷的阿劳堪人的仰客古式。当客人到来时,他们派出身着鲜艳服装、手持武器的骑士前去迎接.见到客人后,骑士要骑马围住客人团团转圈,越转越决,把客人接回村子。
委内瑞拉南部的雅诺马米人,在宾主相聚时盛行比武习俗,称为“联盟比武迎宾客”。先由村中头目向客人高喊:“让我们斗一场吧,这样我们又能成为朋友。”于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搏斗就开始,待搏斗结束,双方则互相拥抱,亲密异常,并发誓永保友谊。
“以箭射首”是南美圭亚那东部牧区依那族人的迎客礼节。当客人来到时,主人便在离客人几十步远的地方架上土箭,朝客人头部连射4箭,箭在离客人头顶10~20厘米处通过。送客时,客人走到几十步远的地方时,主人又连发4箭。这种迎客礼节,在当地称为“箭首”。
骑骆驼迎宾,是毛里塔尼亚的习俗。每当外国贵宾到来时,人们都要夹道欢迎,而排在欢迎队伍最前列的是披红挂绿的骆驼,每头骆驼上骑着一个勇士,威风凛凛。
新西兰毛利人的待客方式很奇特。当客人到来时,先由一名部落中跑得最快的人,挥舞手中的矛或剑,在宾客前做出各种各样的鬼脸,以示欢迎。然后妇女们在欢喊声中跳起“哈卡舞”。最后向客人施以毛利人最崇高的敬礼——由部落中的德高望重者和客人碰鼻子,有的地方碰一次,有的地方碰两次,碰鼻子的时间越长,说明他受到的礼遇越高。因此常常看到毛利人的母亲用双膝夹住孩子的鼻子,以求使他的鼻子长得更高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