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澳大利亚的彩车游行节


  在澳大利亚,每年11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上午,全国都要举行彩车游行。彩车表演的内容多为神话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米老鼠与唐老鸭等,还有一些长颈鹿、袋鼠等动物模型及小丑滑稽人物。衬彩车之间还穿插着各种乐队,打扮得漂亮的“女皇”和驾着五彩缤纷雪橇的,圣诞老人”在最后一辆彩车上,并不断向观众祝福。据说这个节日来源于南澳阿德莱德市的约翰?马丁百货公司老板为招徕顾客而创办的一种商业活动,从1933年至今规模越来越大,已发展为盛大节日。

各国国王登基仪式


  现在地球上有国王的国家尚存20余个。散布在欧、亚、非等地区。各国国王产生形术不同,因此他们的即位仪式也各有讲究。
  在英国,国王即位要举行涂油仪式,1953年6月2日,伊丽莎白二世即位时,在西敏寺教堂举行了隆重庄严的仪式。埃特贝利大主教将圣油涂到女王手上、胸口和头上,观仪的人们便齐声山呼:“汝王万岁!”一片钟鼓齐鸣声中,即位仪式结束。
  在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三国,登基仪式有从简趋势,国主废除了“戴冠式”代之以“宣誓式”。例如,1972年即位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便一破千年来的王室成规,举行“宣誓式”,由首相向正面和左右三方宣读誓词,而国王则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挥舞长剑,显赫威悠。
  在挪威与丹麦,公民还就王位继承问题举行投票,以示“民为重、君为轻”。王位继承仪式结束,还在王宫内与内阁成员举行“对面式”,国王向阁员好,而阁员们则发表祝辞,并齐唱国王赞歌。
  在150年前就以基督教为国教的汤加王国,原来的仪式效尤英国。但1967年与日本亲善的国主兹拍四世革新即位仪式。国王携王后沿树叶编制的地毡向宫廷教堂徐行,在戴上王冠的刹那,大炮声、鼓声、教堂钟声齐鸣,好不威严!

鸣放礼炮的历史


  鸣放礼炮,既是各个国家举行盛大庆典时的隆重礼节,也是国际上惯用的外交礼节。
  对鸣放礼炮的习俗各国自有规定。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亘告成立时,是54门大炮齐鸣28响,因为这一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美国共有50个州,当每年7月4日举行国庆庆典时,全国驻军营地都在午时鸣放礼炮50响。在英国最隆重的庆典莫过于英王或女王的诞辰、就职或加冕仪式,鸣放炮的足数是62响。其他全国性的庆典鸣炮41响。
  作为外交礼节,礼炮多少响根据国际惯例,依受礼人的级别而定。古代远洋航行中认为双数是不吉利的数字,鸣礼炮时都取单数,后来一直沿袭下来,成为国际惯例。21响被认为是最高级的礼遇,用来欢迎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相应级别的人。因为以前最大战舰总共只装了21门炮。1875年美国首次正式采用这一礼遇,规定对总统和同级鸣21响礼炮致意。鸣炮19响,是对部长、大使、州长和将官以上级别的礼遇。炮数越少,则表示来宾的身份越低。
  据史料记载,400年前就有了鸣礼炮迎国宾的礼节。它起源于古代英国的海军。 当时英国海军使用的是火炮。如有贵宾来访,军舰上鸣一炮表示对对方的服从初尊重,也表示已自动解除了武装。若火炮齐鸣,则既表示最高的敬意,又表示已全部解除武装戒备。当舰船驶入他国港口前,以鸣炮表示敬意和无敌意,在出海两国船舰相遇时,也要自动放炮,对方也鸣炮还礼,这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通例。但今天所鸣放的礼炮都是空炮。

“剪彩”的由来


  目前,剪彩的风尚已风靡全球。大凡一些高大建筑物的落成,大型电站、水坝竣工,各种形式的展览、博览会开幕,隆重的庆典等,都要请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前来剪彩。
  其实,剪彩是20世纪初才开始的,从兴起到现在还只有近80年的历史。美国是剪彩的发源地。美国人做生意,有一种古老的习俗:每当新店开张前,就在清晨打开店铺,并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这样既可防止开张前被闲人闯入,又可引人注目、招徕顾客。布带取走,宣告商店正式开张。1912年有个叫威尔斯的老板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华狄密镇筹办了一家大百货公司。按照传统风俗,清早便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等待正式开张的时刻。威尔斯10岁的小女儿牵着一条狗匆匆走出店门,无意中碰断了布条。顾客以为公司已经开张,于是蜂拥而入,争先恐后地购买货物,给开张之日迎来了大吉大利。后来竟在第二家百货公司开张时有意让其幼女碰断布带,果然开张大吉。于是人们互相仿效,大为推广。传统的横挂布条的习俗又加进了让女孩碰断布条的新内容。进入现代,小小的布条被五彩缤纷的彩带取而代之,人们开始在开张时刻用剪刀郑重地剪断彩带,“剪彩”因而得名。随着这一习俗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普及,使用的剪刀也越来越高级,有的甚至是黄金制的。

欧洲的“金钥匙”


   赠送金钥匙,是欧洲由来已久的传统风俗,它表示国家或城市对外宾的敬意,也是一种隆重的欢迎仪式。
  古代的欧洲城堡,都有墙垣和城门,都要用钥匙启锁。因而这种具有实用意义的钥匙在人们心目中代表一种开放或通向禁区的权力,还是高贵饰物和官阶的标识。例如,掌管英王加冕典礼的英国掌礼大臣的官徽就是一把钥匙;主管英国王室婚丧喜庆与礼宾事物的英国正副宫务大臣,也佩戴钥匙或镶嵌宝石的钥匙。 由于钥匙的特殊意义,在欧洲逐渐产生了这样一种礼节:由一个城市的最高主管官员,将钥匙赠送给某位外宾,以此作为尊萝和欢迎的寿示以及高度信任和融洽无间的友谊象征。直到现代,即哪垣和城门都不复存在,但仍然保持着赠送金钥匙的传统习惯。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