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闻风节
4月20日,是埃及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闻风节。闻风节,阿拉伯语为“夏姆?纳西姆”,意思是“闻一闻春风的信息”,汉语译为“踏青节”,西方人称之为华埃及的春节”。
每年是日,埃及全国城乡居民都按传统习惯,合家打扮一番,带着食品、饮料,以家庭为单位,分别到公园或街道的草地上、尼罗河畔琴金字塔旁、椰枣树林里、海滩或旅游胜地,尽情玩乐,饱尝春日风光。
埃及人民欢度“闻风节”,已有700廿多年的历史了。公元以前,古埃及按科普特历,闻风节是在每年的8月27日,相当于现在公历的3月份。传说这一天是慈善神战胜恶神的日子;人们为了祈祷慈善和春光长在,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一度的闻风节。公元以后,埃及人基本上饭依了基督教。由于基督教的复活节是在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一般在3月21日至9月25日之间,接近闻风节;同时也由于古科普特历已逐渐为公历所取代,于是埃及人考虑到将两个节日一起庆祝,便规定4月20日为闻风节。阿拉伯人统治埃及后,因他们是穆斯林,不过复活节,但也接受了闻风节。因此,今天埃及人,不管是信奉基督教的科普特人,还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都同庆闻风节。
保加利亚玫瑰节
保加利亚被誉为“玫瑰之邦”,玫瑰被敬为国花。为庆祝玫瑰丰收,花农们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天都要举行欢乐的盛会,成为一年一度的玫瑰节。节日里,一架直升飞机在人们汇集的广场上空盘旋,向人们喷洒香水,抛撒花瓣。飞机下落后,从机舱中走出一个装扮的玫瑰商,他肩搭布袋,向人们招手,表示节日祝贺。接着,一群头戴假面具、腰系许多铜铃的“老人”在“玫瑰姑娘”的伴陪下,跳起欢快的舞蹈。随后,人们跳起民族歌舞。玫瑰节结束前,花农们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赶着马车送姑娘们去玫瑰园摘玫瑰。
泰国的“宋干节”和它的传说
“宋干节”,是泰国民间传统的盛大节日,有如中国的春节,也似缅甸的“泼水节”。节日里,人们举行具有民族色彩和佛教礼仪的庆祝活动,以涤除邪恶,祈求吉祥。
每年4月13日至16日为“宋干节”。宋干节开始,燃放爆竹,家家打扫清洁,男女老幼沐浴,穿上节日盛装,高高兴兴地准备拜佛和敬奉长辈老人的各种物品,如香水、瓜果、香烛、衣物,以及放生用的鸟和鱼……等。第三天家家户户举行斋僧,把拜佛用品送往佛寺,举行“浴佛”典礼。在佛寺里,点燃香烛,和尚礼佛诵经,祭祀大佛,纪念先人,用香水为佛像洗尘。礼仪完毕,泼水游戏。第四天是最热闹的一天,以礼物敬奉老人,泼水祝福,然后青年男女相互泼水,尽情狂欢嬉戏,被人泼水越多越高兴,预示来年愈是吉祥,晚上通宵燃放爆竹,以驱逐邪鬼恶魔。节日期间,泰国政府放假两天,举行热烈的庆祝会。在广场、公园、街头,有彩车游行,歌舞表演,皮猴戏,电影等庆祝节目,热闹非凡。
宋干节的来历与古老的传说有关。据说古代有个和尚,名叫宋干。他要一位神童猜一谜语,立下杀头誓约。结果宋干输了,准备践约自则。而宋干是超人和尚,据说他的头颅不能掉在地上,也不能抛到海里,否则大地就要干早、起火,大海也要干涸。宋干和尚为了不贻害世人,便嘱咐他的7个女儿,将他自勿」后的头颅放在盘里,轮流士攀着,不碍着地,一年轮换一次.此后,宋干女儿每年交接盘子时,都请神仙和群众来参加,举行隆重仪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宋干节。也有人说,宋干节起源于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婆罗门教徒认为,大地干旱、炎热是恶神干的。所以每年4月早季,气候炎热的时候,以泼水来祈求老天爷降雨。这种宗教仪式传到缅甸就形成拨水节,在泰国成为宋干节。
月月过节的缅甸人
缅甸民族月月过节。一月(缅历)泼水节,二月浇榕树节,三月和尚考试节,四月诵经节,五月抽签节,六月划船节,七月点灯节,八月一火把节,九月敬神节,十月赛马节,十一月八宝饭节,十二月造沙塔节。其形式之别致、内容之风趣,实为世界罕见。
这些节日大多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与缅甸作为一个佛教国家,80%以上的人信仰宗教是分不开的。尤以泼水节为典型,它是缅甸民族的新年,于公历每年4月13日至16日过。据记载,泼水节是由佛教和印度教结合而形成的,始于蒲甘王朝(公元1044——1287)。当时,人们只是拿樱桃树枝蘸上用香辣树汁制成的香水,洒给父母、老师和长者,表示祝愿。后来才逐步演变成宗教性的节日。现代的泼水节,人们要拜佛、浴佛、布斋、施舍、守戒、洗头、净身、泼水等。其中泼水最为人们喜爱,他们认为洁净、清凉的水能冲洗掉往日的烦恼。因此给对方泼上一盆水,自然符合宗教的修善积德了。
伊朗跳火节
跳火节是伊朗除旧岁迎新年的一种习俗。伊朗历的元旦,一般是在公历的3月21日。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星期三,是伊朗的跳火节,俗称“跳火的星期三”。这一天夜幕降临后,不论城市或乡村的居民,都在室外的广场院落空地上放上一堆干柴。跳火节开始,人们点燃干柴,随着火光升起,掌声和欢呼声打破冬天的沉寂。接着男女老幼先后跃过火堆。1~2岁的婴儿由妈妈抱着跳过,4~5岁的儿童由爸爸提着腋下一起“飞”过;7~8岁和10来岁的孩子,兴高采烈,在火堆上跳来跳去。在跳火时,人们口里不断地念着:“你给我红润,我还你蜡黄”的祷词。祷词的意思是: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呆在屋里,见不到阳光,脸色变得蜡黄。新年到来,大地复苏,春暖花开,人们可以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面色也红润起来了。这句似有辞旧迎新和消灾祛病,言简意赅的祷词,易记易学,世代相传。据说,跳火节的习俗起源于古代波斯的琐罗亚斯特教,即拜火教。这种习俗曾为古罗马人、阿美尼亚人和土耳其人所仿效。
印度举国同庆的“洒红节”
每年印历十二月(公历1~2月),是印度民间一年一度的洒红节,又名“春节”,也叫“泼水节”。洒红节已经超出了印度教的范围,成为全印度举国同庆的传统节日。
印历十二月,正值春意盎然、百花盛开之际,是印度大小麦、豆类、油菜成熟的季节,洒红节成了庆祝作物丰收的节日。
洒红节到来之际,举国上下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男人们换上雪白的“巴加马”,女人穿上艳丽的“沙丽”,戴上色彩缤纷的花环,额上点了鲜红的吉祥痣。这一天,不论城市乡村,不分种姓宗教,男女老少都可以用五颜六色的花粉和彩水,把相识和不相识的人涂成一个个大花脸,大家互相追逐嬉戏,用彩水把对方浇个透湿。人们抛开一切社会偏见,抛除种姓隔阂和贫富之别,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夜幕来临,城市居民才停止泼水。而在农村,人们则点燃簧火,唱歌跳舞直至深夜。
关于洒红节的来厉,有许多动人的传说:那是古印度时期,拉其普特人遭到了帕坦人的进攻,国家亡在旦夕。这时正值洒红节,拉其普特王后想出了一个妙计。她大胆地向帕坦王发出邀请,建议休战,并邀请帕坦人来和拉其普特妇女共度洒红节。荒淫贪暴的帕坦王中计了,欢宴时,男扮女装的拉其普特勇士手持战刀,杀绝了前来寻欢作乐的征服者,人们在欢呼声中迎来了“洒红节”。
印度的蛇节
印度有一个眼镜蛇节,每年8月都要举行庆祝活动。蛇节期间,被捕来的蛇受到崇拜、溺爱和亲吻。信徒们吻无毒蛇,年轻人脖子上缠着蛇随意走动,甚至连躇姗学步的小孩也玩蛇。
在比哈尔邦,印度教徒用蛇形的船和木筏进行庆祝。加尔各答人崇拜大蛇女神。在北方邦的人们把用于献祭的货币浸在河里,以防蛇咬伤。在旁遮普邦,人们祭祀黑蛇塑像,祈祷毒蛇不靠近他们。
庆祝活动最为隆重的是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西部的希拉拉村,该村有17000人,为了给蛇节作准备,村民们要捕获500条蛇,其中眼镜蛇150条。庆祝活动开始于庙里祈祷,之后全村呈现狂欢情景。在摄影室里,食鼠蛇被用来制成约7英尺的蛇环,作为摄影的布景,青年们同蛇一起照相。节日过后,村民们又把蛇释放回山林,因为他们认为眼镜蛇是生命的象征,它能赐给人们长寿和小孩。
日本的筷子节和“筷子忌”
在文化史上,中国人使用筷子,确是一个创举。筷子传入日本,有人认为是在4~6世纪经朝鲜传入的。还有人认为在唐朝之后,日本人对筷子最为推崇,近千年来一直保持用筷子吃饭的传统匀惯。有许多地方,每逢播种、收获、节日庆典和婚嫁喜事,都要换上新筷子以增添喜气。还有很多关于筷子的神话与传说,至今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日本人民非常重视筷子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根据一位叫本田总一郎的学者提议,把每年的8月4日定为“筷子节”。这一天,日本民间都要纪念,以保持和发扬辛勤”服务”的,筷子精神”。日本是世界上使用筷子最多的国家,年产筷子达130亿双,相当于日本人口的110倍以上,其中90%以上是只用一次的食堂饭店筷子——“剖著”。
日本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筷子,是很有讲究的,忌讳甚多,最主要的有8忌:
1.忌用舌头舔筷予;
2.忌用拿筷子在餐桌上犹豫不决地寻觅食物;
3.忌用筷子夹了菜后不咽饭,接着又动一个菜;
4.忌用手转动筷子,用嘴舔食粘在筷子上的饭粒;
5.忌用筷子去插菜吃;
6.忌用筷子在菜的中间扒弄着吃;
7.忌把筷子横放在碗碟上;
8.忌用筷子剔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