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夏威夷华裔“水仙花皇后”竞选


  从1949年起,年年在春节前水仙花含苞待放的时候,美国夏威夷中华总商会便在当地华裔中举行一次“水仙花皇后”竞选活动。从25岁以下的华裔姑娘中,评选皇后和水仙花公主,然后组成旅行团到东南亚各地旅游,皇后和公主以及他们的父母可获得免费或优待。1980年p1前,在台湾当局的激请下,这个旅行团每年去台北游览4。从1981年起,应中国旅行社的邀请,夏威夷中华总商会水仙花皇后旅行团沿着从檀香山出发,经台北,到北京,取道香港回归的路线旅游。
  原来,在美国夏威夷居住的华侨和华人后裔,他们绝大部分已是在夏威夷生长的第4代或第5代华人了,从未到过中国,也不会说中国话。但他们向往神话般的祖国的民族传统,檀香山唐人街的龙灯狮舞也引起他们对“龙的故乡”的遐思。夏威夷中华总商会的执行副会长说:我们每年一届的水仙花皇后竞选活动都离不开“中国”这个中心题目,“这项活动的宗旨,是团结华人,扩大中国的影响”,“我们的目的是让年轻一代了解先辈,让老一代华侨不忘过去”。
  水仙花皇后竞选活动是在竞选会堂举行的。评选委员会的成员坐在台上,以德、才、貌为标准进行评选。经过筛选参加竞选的姑娘们,身穿五颜六色的旗袍,在台上来回穿插,花枝招展,在观众面前展现她们的步履、身段、姿态和笑容等。但并不是完全以貌取人,评选委员要求每位竞选者表演一个中国节目,如荷花灯,采茶捕蝶,剑舞,长袖舞等。然后进行抽题口试,考题是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评选委员会通过这些活动,评选出一位水仙花皇后和4位公主,最后举行皇后加冕典礼,在具有浓郁的中华民族特色、布满鲜花的加冕台上,由夏威夷市长和夫人为皇后加冕,结束一年一度的水仙花皇后竞选活动。

嬉皮士、雅皮士、雅非士


  嬉皮士是英语Hippies的音译,又叫希比派或嬉皮派,是20世纪60年代对美国出现的颓废派青年白勺称呼。当时这些年轻人坚信和平,生活朴素,回归自然。但他们对社会怀有某种不满,因此,经常蓬头垢面,放荡不羁,或穿奇装异服,蓄长发,懒散堕落,甚至服用引起幻觉的麻醉剂或大麻,表现出与社会的格格不入和颓废之情。
雅皮士是嬉皮士之风过后,继之而起之风。雅皮士是美国人新近杜撰出来的一个英文词Yuppies,是“年轻的都市专业工作者”之意。
  雅皮士所从事的职业需要受过长期的高等教育,如大夫、律师、建筑师、计算机程序人员、工商管理人员、各种咨询人员等。他们的工资相当高,一般年薪都在25000美元以上。雅皮士在自己的专业范围之内大都有所成就,因而他们踌躇满志,恃才傲物,盛气凌人。他们穿戴阔气,吃的是美味佳肴,乘坐进口轿车,住宅高级豪华,与嬉皮士相反,雅皮士不反对美国这个花花世界,他们赞赏本国的物质生活。他们不再像嬉皮士那样过群体生活,而是一切为了个人。雅皮士的兴趣是赚钱而不是争取和平;他们不留长发而剪短发;他们不戴彩珠项链而手拿公文包;他们不穿奇装异服而是西装革履。
由于通货膨胀,大部分美国人生活下降,美国社会的两级分化,很多青年人有工作,但很少是高薪的专业人员。因此,雅皮士只不过是美国社会中的一小部份。有些雅皮士逐渐讨厌人们再称他们为雅皮士。雅皮士之风便也慢慢过去了。
  雅非士是Yuffie的音译,意即“都市中失败的年轻人”。雅非士是新近在美国加州出现的。这些人发誓要让那些“认定自己这辈子买不起比赛轿车以及雅皮士所拥有的那一套,但又不愿有失落感的人”有个归宿。他们还有一首《雅非士之歌》。歌词大意是;忘记佳肴美酒,请跟我走!我们不再乏味,我们不再无聊。天涯海角到处都有我们的朋友……
欧洲中世纪的决斗风尚
  决斗盛行于中世纪的欧洲,尽管各国君主先后严加禁止,但这种蛮风一直延续到 20世纪初,才在欧美各国消失。
  欧洲的决斗风尚由来已久。早在欧洲中世纪初期,决斗成为法官办案时判明是非而获取证据的手段之一。公元501年,勃艮第国王耿多巴德以争讼双方决斗的胜负进行裁决,决斗胜者为胜诉,因为他认为上帝会庇护说真话的人,说真话者在决斗中一定会取得胜利。此后,欧洲各国开始普遍采用这种决斗取证的方式。不但争讼双方可以决斗,而且双方证人之间、证人和对方当事人之间,亦可决斗.在有些国家,败诉者还可要求同法官决斗。决斗败者被认为是撒谎者,若决斗未死,也要受裂肢、断头、绞杀等酷刑。这种司法决斗,在欧洲一直延续了1000多年,直到16世纪初才被取消。
  司法决斗被禁止以后,为名誉而进行的私人决斗又蔓延欧洲,成为欧洲中世纪后期的社会风尚。约定俗成的决斗方式是:挑战者可以草拟一份挑战书,也可以当面发出口头挑战,有时双方什么也不说,只由一方脱下一只手套,扔在对方脚下,如果对方接受挑战,便进一步明确决斗的地点、时间、武器,以及单人决斗或是带助手决斗等。一般来说,在决斗中一方受伤见血,便可要求停战,双方握手言和。但也有许多尚武观念十足的贵族,以决斗为乐,到处寻衅,在决斗中把对手杀死。在欧洲历史上,许多有名人物,在荣誉感的驱使下都参加了决斗,如哲学家蒙田、笛卡尔,画家达维特,物理学家朗之万,还有许多小说家和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死于决斗中的两位诗人。
  19世纪后发生的决斗大多出于政治原因。政治家们由于政见不同而拔剑决斗的事件常有发生。  1809年英国外交大臣坎宁同陆军大臣卡斯尔利的决斗,1877年法国政治家甘必大与内政部长富尔图的决斗,1809年美国参议员查理?狄金森同后来任总统的杰克逊的决斗,还有美国早期政治家汉密尔顿同副总统伯尔的决斗,尤为著名。20世纪现代法律制度产生以后,人们已习惯于依靠法院来解决各种争端,盛行于欧洲中世纪的决斗蛮风,才成为历史陈迹。

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风尚


  骑士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最低阶层,以服骑兵军役为条件,获得国王和领主的采邑。
  由于中世纪欧洲封建领主的主要职责是打仗,因此,贵族子弟从小都要经过骑士的训练。从14岁起,他们要在有权势或者富有的领主家中充当扈从(即预备骑士),服侍女主人或千金用餐,学习各种礼节,吟唱爱情诗,培养讨好女主人的本领,并为她看管武器,学习打仗。21岁时,他们才够资格经过“授甲仪式”而成为一名真正的骑士。在授甲仪式上,将要成为骑士的年轻人,要在礼拜堂通宵达旦地看守他的盔甲和武器,并做祈祷。翌日向主人行宣誓仪式,要以单膝跪在主人面前,宣誓忠于主人,保护宗教和妇女,行侠仗义扶弱济贫。宣誓之后,主人把一支剑挂在他身边,并用另一支出鞘的剑背在他的后背轻敲两下,以示承认。
  骑士作为职业军人,以攻城略地为生,以舞刀弄剑为乐,凶狠好斗是他们的习俗和特点。他们以勇于作战,遵守诺言.不说谎话为信条。如果有人对骑士的勇敢忠诚和说话表示怀疑,那便是对他莫大的侮辱,定要进行决斗,拼个你死我活,以正名誉。
  对贵妇保持勇敢和忠诚也是骑士的一个重要信条。因为贵妇人在骑士年轻时扮演了教育者与指导者的角色,所以骑士对她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必须听从主妇的命令,甘冒一切危险,甘受种种折磨。她永远是他最尊敬最爱慕的偶像.因为这种风尚还产生了一种规范化的骑士风度,即把贵妇人看作人上人,向她们作种种尊敬的表示:在她们面前鞠躬低头,吻她们的手,在社交场合让她们入上座,出入时请她们先行……这种对妇女的尊敬,后来逐渐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一种交际礼俗。

美洲各国过年习俗


  加拿大人视白雪为祥瑞。在新年来到时,往往把雪堆在住宅周围,筑成一道道雪墙。他们相信这样可以阻止邪魔进犯,同时将带来幸福和欢乐。
  智利人在除夕之夜,男女老少都穿上美丽的服装,参加节日的各种庆祝活动。午夜的钟声一响,人们便涌往公园和广场,在欢快的歌声中尽情歌舞,并以异彩纷皇的火焰和鞭炮声,增添节日热闹气氛。庆祝活动直至第二天早晨。
  美国的除夕之夜,人们在外开篝火晚会。夜12点,大家一起把旧物扔进火里烧掉,并围火歌舞,狂欢至黎明。
  哥伦比亚人在元旦的前一天,每一条街上都要做一个表示旧年的大玩偶。除夕年夜时分,“玩偶”被炸得一片片飞散,大家便互相祝贺、亲吻、跳舞、唱歌。节日活动长达数天,还要举行假面舞会,人们在3天内要把手和脸涂成黑、白、黄各种颜色.
  巴西人过新年要进山寻找“金桦果”,因为他们把“金桦果”视为幸福的种子,谁找到的果子最多,谁就最幸福。他们在新年遇见老朋友时,要频频拉对方的耳朵,以示恭贺新喜。
古巴人有泼水除旧的习俗。除夕之夜,在教堂钟声敲响12下时,大家都端起事先准备的一碗水,泼到屋外,以示除旧迎新。
  巴拉圭人将新年之前的5天定为冷餐日。只有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开始烹鸡烧鱼,大摆宴席。
北美的印第安人在除夕之夜要举行篝火晚会。当新年钟声敲响,16个强壮男子举起一只装着彩球的巨型篮子,从东方的大门口慢步而来。当彩球升起时,人们同声高呼:“新太阳诞生了!吉祥的一年又来临了!”
  墨西哥人爱好“送女贺年”.在新年这天,父母往往将年满17岁却无对象的女儿作为贺年礼物,送给任何一个男人。这里的习俗规定,作为“礼物”送人的女儿,无权拒绝父母的做法。在墨西哥农村,除夕前要将破烂物品丢进事先挖好的深坑,待除夕午夜再掩土填平,以示除旧迎新。

美洲各国过年习俗


  加拿大人视白雪为祥瑞。在新年来到时,往往把雪堆在住宅周围,筑成一道道雪墙。他们相信这样可以阻止邪魔进犯,同时将带来幸福和欢乐。
  智利人在除夕之夜,男女老少都穿上美丽的服装,参加节日的各种庆祝活动。午夜的钟声一响,人们便涌往公园和广场,在欢快的歌声中尽情歌舞,并以异彩纷皇的火焰和鞭炮声,增添节日热闹气氛。庆祝活动直至第二天早晨。
  美国的除夕之夜,人们在外开篝火晚会。夜12点,大家一起把旧物扔进火里烧掉,并围火歌舞,狂欢至黎明。
  哥伦比亚人在元旦的前一天,每一条街上都要做一个表示旧年的大玩偶。除夕年夜时分,“玩偶”被炸得一片片飞散,大家便互相祝贺、亲吻、跳舞、唱歌。节日活动长达数天,还要举行假面舞会,人们在3天内要把手和脸涂成黑、白、黄各种颜色。
  巴西人过新年要进山寻找“金桦果”,因为他们把“金桦果”视为幸福的种子,谁找到的果子最多,谁就最幸福。他们在新年遇见老朋友时,要频频拉对方的耳朵,以示恭贺新喜。
古巴人有泼水除旧的习俗。除夕之夜,在教堂钟声敲响12下时,大家都端起事先准备的一碗水,泼到屋外,以示除旧迎新。
  巴拉圭人将新年之前的5天定为冷餐日。只有等到新年的钟声敲响,才开始烹鸡烧鱼,大摆宴席。
北美的印第安人在除夕之夜要举行篝火晚会。当新年钟声敲响,16个强壮男子举起一只装着彩球的巨型篮子,从东方的大门口慢步而来。当彩球升起时,人们同声高呼:“新太阳诞生了吉祥的一年又来临了!”
  墨西哥人爱好“送女贺年”。在新年这天,父母往往将年17岁却无对象的女儿作为贺年礼物,送给任何一个男人。这里的习俗规定,作为“礼物”送人的女儿,无权拒绝父母的做法。在墨西哥农村,除夕前要将破烂物品丢进事先挖好的深坑,待除夕午夜再掩土填平,以示除旧迎新。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