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世界各地的华人纪念碑


   世界各地不少的地方建有华人纪念碑,表彰华人在当地历史进程中的功绩。其中著名的有:
  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念碑 这是为纪念和表彰1864年和1895年古巴的中国华侨参加古巴人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的英雄业迹所建,坐落在哈瓦那。黑色大理石基座上,镶有一块铜牌,上有冈萨洛将军的题词“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逃兵,没有一个是叛徒”。
  加拿大多伦多铁路华工纪念碑 碑高10米,是加拿大政府为纪念1.7万名铁路华工,在1880年修筑太平洋铁路中作出卓越贡献而修建的。
  美国弗吉尼亚市华人纪念碑 碑上铭刻:“华人先驱,功彰绩伟。开碾筑路,青史名垂。”这是美国内华达州政府和人民在1964年为纪念100多年前华工在建筑太平洋铁路作出的重大贡献而建立的。
菲律宾马尼拉华侨抗日烈士纪念碑和纪念堂 这是为表彰150多名华人烈士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而建立的。
  巴拿马“马塔秦”车站 这是1850年美国在这里修筑横贯美洲铁路的一个车站。修筑这条铁路时,因劳役而死的人中有不少是中国工人,因此把一个车站称为“马塔秦”,它的意思是“已死的中国人”。

赤道纪念碑


  世界上赤道线穿过的国家有10个之多,建立赤道纪念碑的国家也不是独一无二,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厄瓜多尔赤道纪念碑。“厄瓜多尔”在西班牙语中是“赤道”的意思。在厄瓜多尔先后建有两座赤道纪念碑。旧碑位于首都基多城以北24公里处的圣安东尼奥镇,碑高约10米,用赭红色花岗岩建成,碑的四面分别对应正东、正南、正西、正北,刻有ESON四个西班牙字母,碑顶有一个大型石质地球仪,它的南北正对地球的南北极,地球仪的赤道以白线条标明,表示地球上的赤道线从此通过,这就是南北两半球的分界线。据说在700年前印第安人就确定此地为南北半球的分界地带了,到1936年人们才正式在这里建立这个花岗岩石碑。新的赤道纪念碑建于1982年,它建在距旧碑不远的地方,比旧碑大3倍,而赤道线的标记更加准确了。碑顶放置直径4. 5米,重4吨的铝质地球仪。东边碑面加上一行字:“纬度:零;经度:西经78 27'8''”。这里海拔2480米,气候凉爽,还拥有城市应有的一切、有博物馆、展览厅、商店、邮局、游艺场……,有托着地球仪的10层旅游饭店,有广达15万平方米的纪念碑广场。它是拉丁美洲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个游览地。

非洲六国纪念碑


  几百年来,非洲人民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自由和独立,同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斗争育宾这些非洲国家取得独立后,为纪念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和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先后建造了烈士纪念碑。这些壮观的纪念碑体现了各国的民族传统和文化艺术特色。
  阿尔及利亚烈士纪念碑 坐落在阿尔及尔市,高92米,是一座由3个椰枣叶柄组成的钢筋水泥建筑,纪念在1954年11月——1962年7月的民族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阿尔及利亚人。
  喀麦隆独立塔高10,余米,是一座螺旋锥体状建筑。它有两条盘旋阶梯,绕塔向上旋转,会合于塔顶观察台,象征喀麦隆人民经历曲折的两条道路而获得独立和统一的。
马达加斯加无名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上刻着“为祖国献身的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塞舌尔解放纪念碑 是一座模拟3只海鸥的大型雕塑,它象征着塞舌尔人的祖先来自亚、非、欧3洲,也象征他们是黄、黑、白三种肤色的人民。
  布隆迪鲁瓦加索尔陵墓 是一座白色墓碑,高15米,碑旁耸立着3座尖角拱门,坐落澎首都布琼布拉山上。鲁瓦加索尔是布隆迪民族统一进步党的创始人、一独立运动的先驱,曾出任首相,被殖民当局雇佣的刺客暗杀。
  扎伊尔卢蒙巴纪念碑 碑高205米.顶端饰有铜柱和铜花,象征着扎伊尔是“中非宝石”之国。卢蒙巴是刚果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曾任共和国总理,1961年1月被杀害。


马克思墓地


  1883年3月14日,革命导师马克思逝世了。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伦敦西北区汉普斯泰特荒埠旁的“海格特公墓”里。马克思墓坐落在海格特公墓系区深处的小径旁,用白色大理石在长方形墓的四周镶了一个边框,墓顶是一块大理石,用黑字刻着逝者的姓名和生卒年月。没有高耸的纪念碑,也没有碑文,只有野花和草皮覆盖着。20世纪20、50年代,海格特公墓管理处曾先后二次策划清除马克思及其亲属的尸骨和骨灰。由于马克思的亲属和友人、苏联以及国际人士的反对,墓地才完整地保存下来了。1956年3月14日,由世界各国进步团体和个人捐款,在马克思墓前树立了一座永久性纪念碑。整个纪念碑高约4米,用浅灰色花岗石制成。碑顶上是马克思青铜胸像,像座的正面刻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碑座中央镶嵌着一块白色大理石、上面记载着五位逝者的生卒年份,下面是马克思的至理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墓地四周松柏苍翠,枝叶茂盛,墓、碑、像在绿茵丛中浑然一体,巍然壮观。有趣的是,当年驱逐马克思出国的联邦德国特利尔议会,近年来竟然要求英国当局归还安葬在海格特公墓的马克思遗骨,并把他安葬在特利尔市的马克思故居附近,作为观光游览胜地。


巴黎公墓里的名人


  巴黎城内共有14座公墓,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拉雪兹公墓、蒙特巴纳斯公墓、蒙马特公墓和帕恩公墓,在那里长眠着许多流芳百世的名人,记载着出人意料的传说,遍布各种流派的雕塑杰作。它们已被列为历史名胜。
  拉雪兹公墓占地43公顷,有68787个墓,其中著名人士有2000多位。他们当中有18世纪剧作家莫里哀、19世纪作家雨果及其家族成员、作家都德、波兰音乐家肖邦、俄国公主德密道芙、英国画家吉姆、音乐家杰姆·毛里松等等。拉雪兹公墓的东侧是著名的巴黎公社墙,墙上有块大纪念碑,上面写着:“纪念 1871年死难的烈士们”。
  蒙特巴纳斯公墓的名人也多如繁星?有大作家莫泊桑、让保罗、萨特、著名法语语法学家拉罗斯。
蒙马特公墓里安息着举世闻名的法国大作家左拉,有小说《茶花女》里风流千古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原型玛丽·杜布莱茜丝和小说的作者小仲马的墓。
  在帕恩公墓安息的有达索、德?布恩、皮埃尔·戴伯奈。
  乌吉拉尔公墓葬有1932年被刺杀的法国总统保罗·杜迈尔。


列宁陵墓是怎样修建的


  1924年1月21日18时50分,伟大的列宁与世长辞了。苏共中央执委会主席团作出决定:在克里姆林宫墙旁的红场上建造保存列宁遗体的墓穴。l月22日晨,对列宁遗体进行了防腐处理,23日由负责安葬工作的布鲁耶维奇召开会议,研究修建陵墓间题,会上建筑家秀谢夫用铅笔画出了立方体陵墓的施工草图。陵墓建筑立即开始,仅用了3天,一座临时的木结构陵墓建成了。1月27日16时,在哀乐和礼炮声中,将列宁遗体安放进陵墓。
  为了把陵墓建筑得更加宏伟,1924年3月苏维埃政府决定改建,秀谢夫放大了原设计尺寸,并增加了柱廊和检阅台。1929年苏联政府又决定将列宁陵墓用石料重新建造。在全国挑选了一批华美黑红色花岗岩和黑色的拉长石,于1930年10月建成。新的陵墓,外部体积从原来的1300立方米增加到5800立方米,内部空间从原来的200立方米增加到2400立方米,外型是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墓内饰有雕刻家萨德尔用花岗岩雕刻的苏联国徽。从1924年1月26日起,根据莫斯科卫戍司令的命令,建立了守护列宁陵墓的仪仗队,人们称之为“1号岗”。


世界名胜缩影城


  如果你到联邦德国第七大城市杜塞尔多夫附近的“世界名胜缩影城”一游,会发现一小时“周游世界”并非虚言。
  “世界名胜缩影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市”它荟萃了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如雄伟的巴黎凯旋门、,壮丽的纽约自由女神像、古老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威武的西班牙马拉加斗牛场、恬静的英国古老农舍,蹒跚的荷兰风车、安谧的慕尼黑修道院、肃穆的联邦德国乌尔姆大教堂、直冲云霄的美国火箭发射基地、严谨的布鲁塞尔巨型原子结构模型等等。这些建筑物是按15:1的比例将原物缩小制成的,并且是完全忠实于原景的精美工艺品。其中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是缩影城内最高的建筑物。著名的德国诺伊斯乃斯坦古堡也“搬迁”到这里。城内的“不来梅港”内停泊着形象逼真的远洋轮、“汉萨同盟号”、航空母舰“企业号”、破冰船“列宁号”等各种大大小小的货轮、帆船、舰艇近百艘,俨然一个巨大的舰船博物馆。


德国的“城中之城”


  德国的“城中之城”是指奥格斯堡市内的富格尔居民院。它是于1514年由当地富翁雅各布?富格尔捐款修筑的,距今已有近500牵的厉吏。有趣的是,这座“城中之城”的规章制度一直保持到今天。
  “城中之城”约安置50户人家,每家有三个房间,房租很低,一年只交一次,过去交一个古尔登,现交1.71德国马克(因为1古尔登大约等于1: 71马克)。这里的居民必须具备下列5个条件:奥格斯堡市市民、家境贫困、信奉天主教、已经结婚、确系良民。此“城”也有管理机构,而且要由富格尔家族的成员担任“市长”。
  这个“城中之城”有四个城门,从晚10点到早上5点城门关闭,还设人打更守门。如果有人违反“作息时间”10点后回城,就得挨罚0.5马克;如果12点以后进城,则要交1马克。
  城里有一个教堂,市民们每天都要为富格尔家族祈祷。

海牙的“小人国”


  在荷兰的海牙(即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除了和平宫、国际鸟类公园等诱人之地外,最令游人兴奋的是“小人国”。“小人国”的正式名称为“马杜罗丹市”,由荷兰女王任市长。该国占地18000平方米,仅为海牙的一角。但“国”内却拥有从古到今的各式建筑,如王宫、古堡、教堂、市府大厦、博物馆、运动场、冶炼厂、啤酒厂、科学所等,还有牧场、广场、河流、森林、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国”内的建筑均不超过2米,有的建筑比火柴盒还小,但无论大小,形象都惟妙惟肖,就连“国人”也和真人一模一样。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座模型国并非静止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度”。教堂的钟会有规律地鸣响,轮船的汽笛在离靠岸时也会鸣响,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火车亦按站运行,交通信号灯间隔变换红色或绿色,街道上的小人熙熙攘攘,入夜灯火通明,乐队演奏。一切都井然有序,有声有色。这个“国家”也对外开放,一每年的复活节前的星期四至10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是它对外开放的时间。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