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外国片名的翻译
一部外国影片的译名,既要简明贴切,又要适合我国观众的欣赏习惯,还要不失它的艺术性。日本影片。《望乡》的原片名可直译为《山打根八号?望乡》;《追捕》的原片名可直译为《你涉过愤怒之河》;英国片《百万英磅》原片名为《一张百万英镑的钞票》。它们的中译名简明贴切。《雾都孤儿》的原片名为《奥立佛?屈斯特》,译名不仅简练,而且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了原片主题。法国故事片《被侮辱与被迫害的人》的原片名可直译为《义妓》,而其实影片的女主人公是个舞女,只是当局用欺骗的手段硬说她是妓女。在我国初映时,曾译作《可尊敬的妓女》,因觉得不妥,才改译成《被侮辱与被迫害的人》。卓别林主演的《舞台生涯》,原名可直译为《舞台灯光》,类似科教片名。现今两字一易,既反映出影片中两代演员艺途多蹇,又使其含义更为深邃。《红菱艳》原名《红鞋》,译名中的“菱”字可以形象地展现女主人公跳芭蕾舞踮起脚尖的菱形状,也较“鞋”字含蓄;“艳”则在鲜艳美丽之外,还暗喻影片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译名构思独特,不落窠臼,可回味。《尼罗河上的惨案》原名《尼罗河上的死亡》,译名更富推理色彩。《王子复仇记》原名《哈姆雷特》,译名则更能适合多数观众。英国影片《女英烈传》,原名为《骄傲地刻上她的英名》,但主题思想和题材特点都欠明确,中译名则适合观众的欣赏习惯。英国片《冰海沉船》原名可直译为《难忘的一夜》,但主要内容和背景则不如译名《冰海沉船》明了。美国故事片《魂断蓝桥》和《翠堤春晓》,原名可译为《滑铁卢桥》和《伟大的华尔兹》,但平淡无奇,何况当时许多人根本不知“滑铁卢桥”在哪里和“华尔兹”为何物,而中译名则适合中国观众口味且诗意盎然。
影坛怪物——恐怖片
恐怖片于20世纪20年代起源于德国,当时的表现主义影片主要表现人的危险和恐惧,如《卡里加利博士》一片,它用疯人的眼光反映出一个颠倒的、摇晃的、虚幻的神秘世界,影射出战后德国的混乱和人们残忍、疯狂的心理状态。1923年德国拍了著名的恐怖片《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忧虑和对死亡的厌恶、抵抗。从1923年到1976年,这个内容在德、美、英、澳大利亚等国共拍了20余次。美国恐怖片从30年代开始出现,著
名的有《弗莱肯斯坦》、《活僵尸》、《木乃伊》、《隐身人》、《变形怪人》、《新科学怪人》、《大白鲨》、《掠尸者的侵袭》、《毒蜘蛛》等,到了80年代,《幽光》一片使近20年来的恐怖片达到轰动顶峰。《豹人》也因充满梦幻、人兽两性的描绘而名噪一时。此外,日本的《怪兽高吉拉》、意大利的《亲爱的爸爸》、西德的《头中刀》、加拿大的《探病》、英国的《红死病的假面舞会》等恐怖片也在国际影坛上享有一定声誉。恐怖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与科幻片混合,后来还产生了科幻恐怖片——灾难片。在巴黎,1972年还开办了科幻片国际电影节,其会场常因狂热过度而发生伤人事件,以至每次都得出动警察维持秩序。
西方科幻片的盛衰
科幻片是以科学发展中的某些理论观点为依据,带上幻想色彩的一种独立的类型片。19世纪末,技术革命与生产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人们观念、道德、心理上的深刻变化。人们对生命和未来充满好奇,将此种种幻想以文学形象表达出来,科幻片也就在此基础上诞生。从上世纪末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科幻片的初创期。1902年,梅里爱拍摄的《月球旅行》是最早的科幻片。此时期科幻片内容积极乐观,对人类的前途充满希望。从大战结束到1930年,为科幻片的表现主义阶段。1926年德国导演弗立茨?朗拍摄的《大都市》集中了表现主义所有主要的特征:幻想、恐怖和犯罪。这类影片虽寄托了改变国家命运的理想,却是虚幻而超现实的。1930年以后,随着好莱坞的建立和兴盛,科幻片的中心移到美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十多年间出现了大量描写“科学怪人”的影片,其中的《飞侠哥顿》描绘了最早期的超人形象。此时期的科幻片开始深入到对人性的探索。1933年拍的《金刚》首次使用特技,这使科幻片的发展更迅速。二战结束后,科幻片进入多产的第四期。影片题材更广、特技更多,但内容多表现人类在茫茫宇宙面前的仿徨无助,由此科幻片从鼎盛期开始下滑了。此时期以1959年拍摄的《海滩上》这一核战争片而告终。到了60年代,科幻片在技术上更进步,主题和内容却基本沿袭过去的片子。虽描写到外太空,更多的则是反映在冷战阴影笼罩下人们的不安全感。70、80年代,出现了以超级巨片为标志的科幻片热潮。如耗资超亿的《2001年遨游太空》、《发条橙》、《星球大战》、《超人》等等。然而尽管特技制造了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影片在主题内容上却出现了倒退。有些影片宣传未来的毁灭——人口过剩、全球污染、集权统治和核子灾难;有些影片则表现人们对人类注定灭亡的命运持逆来顺受.甚至主动迎合的态度。
世界著名“影城”
当代国际影坛上,电影名城星罗棋布,风姿各异。其中最为世人注目的有下列“影城”。
好菜坞 是美国洛杉矶市西北的好莱坞区,好莱坞意即“橡树林”。现有人口25万,是世界闻名的电影城,素有西方“影都”之称。这里有规模巨大的制片厂,建有180多个摄影棚,还有洗印厂、电影机械器材厂等,可以拍摄以世界各地为背景的影片。1928年始由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主办颁发“奥斯卡金像奖”。好莱坞拍过许多佳片杰作,但也不乏海淫诲盗的劣片。
孟买 是“电影王国印度”的电影名城。从1971年起,印度电影年产量一直居世界首位,仅1983年拍摄故事片750部,其中一大半产于孟买。影城盛产“一、三、六艺术片”,即一名影星、一三段舞蹈、六首歌曲,用某个故事串演成戏,平均23小时生产一部影片,因拍摄快,卖座率又高,被比作“精神快餐”。
瓦加杜古 是非洲影都。1960年,非洲上沃尔特(现改名布基纳法索)独立,将法国人经营的电影院收归国有,欧美影片商实行封锁,断绝供片,引起非洲各国的公愤,纷纷以自己的影片免费供布基纳法索上映。于是,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成了黑非洲影片的总汇,1969年举行了首届泛非电影节。1983年的第8届,22部非洲片参加比赛,另有70多部非非洲片参加会外放映,观众达10万人次;马里故事片《风》获最佳故事片大奖。1982年在这里创建了黑非洲第一家制片公司,组成泛非电影发行公司和电影培训和研究学院,计划每年制作20部卡片。“非洲好莱坞”规模初具,前景远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