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照相法


  1839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成功的照相法,称为达盖尔照相法。达盖尔(1789—1851)是19世纪法国的一位景物画家兼物理学家,他曾藉用针孔显影箱进行写生绘画,这种针孔显影箱是一个巨大的密闭容器,边上开有一个小孔,原为希腊人所发明,光线透过此一小孔之透镜后,会在容器内的布幕上形成一个倒立影像。1829年起,他和尼埃普斯合作研究照相法。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他继续进行实验,终于成功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摄影技术,于1839年1月9日,在法国科学学会上正式宣布。这种照相法,是用一块涂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熏以水银蒸气,并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这样就能形成永久性的影像。达盖尔照相法与棒球及自行车并列为1839年的三大发明,而第一架商业摄影机是于1888年由柯达公司生产的。摄影可以传达美的信息,跟好的艺术品一样,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彩色胶片的诞生


  早在1860年,英国科学家J?C?马克斯韦尔的实验表明,对一个物体分别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滤镜,拍摄出三张黑白底片,用这三张底片制成三张幻灯片,并用三个幻灯机各配上相应的滤镜进行放映,三个影像便能准确地重叠起来显示在屏幕上,原物上所有的颜色也重现出来。1868年,法国科学家D?迪奥隆提出了系统的彩色摄影方法,但未能付诸实施,因为当时尚无摄影材料能对红色感光。直到1906年,有了全色胶片以后,摄影家才拍摄出三张静物的“分色底片”。同时,一些能同时拍摄三张分色底片的“一拍”摄影机也问世了。但它拍摄出来的人像或风景必须用看片器进行观察,看片器中有三个反光镜,使人能看到三张幻灯片互相重叠而形成的彩色影像。但这对一般摄影者来说,既复杂又昂贵,不易推广。
  1907年,法国吕米埃兄弟创造了一种“天然彩色片”。它是一种透明正片,含有一层由红、绿、蓝三色混合而成的极细微的淀粉颗粒,它们起着“细微滤镜”的作用。这种“夭然彩色片”是最初的实用彩色片,不久在欧洲被先后应用干胶片上,最著名的有“杜菲彩色片”,有的做成叶片,有的做成胶卷和电影片,流行于1935至50年代。这类彩色片的主要缺点是由于颗粒的过滤关系,需要的曝光时间很长,而且拍摄出来的效果显得太暗,不能印制成彩色像片。
  1912年,德国化学家们证明,将无色的彩色显影剂与无色的成色剂结合起来,即可形成颜料,但未能使它在胶片的三层乳结构中产生可靠的效果。后来经过广泛的探索,直到1936年,柯达公司终于生产了第一个三层乳剂的彩色月支片——即“柯达彩色片”。

高速摄影


  利用高灵敏度的胶片和快门时间仅为1/1000秒的照相机,能轻而易举地捕捉住速度最快的运动员在一刹那时的动作。要研究速度更快的物体。曝光时间要进一步缩短,电子闪光灯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设备。最早用闪光光源拍照的是英国人福克斯?泰勒伯特,他于1851年向法拉第借了一些设备进行实验,利用莱顿瓶放电产生的极其短暂的火花,拍照了一张附在高速旋转着的纺纱机轮轴上的报纸的照片,照片上可见到报纸上清晰的文字。1877年布拉格大学欧内斯特?麦克教授用电火花拍摄了子弹飞行的情况。  1893年法国摄影师昌弗用电流点燃管内充满氧气的镁条作闪光光源用。1929年奥斯特迈耶做成第一批作为商品用的一次性闪光泡,此后闪光泡开始广泛使用。最早致力于电子闪光灯发展工作的主要人物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埃杰顿教授。他发现将产生火花的两导线之间的空间间隙封闭在玻璃管内,并充以惰性气体,能产生明亮得多的闪光。根据这一原理,1931年5月他发明了一种水银频闪观察器,发光时间极短,因此被誉为频闪灯(即电子闪光装置)之父。二次世界大战后,可利用每秒发出6000次光脉冲的频闪灯拍下子弹飞行的轨迹。目前美国已研制出世界上最短的激光脉冲为12毫微微秒,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激光仅移动5微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若将这种奇异的短脉冲作为频闪灯光,可“停止”包括分子、原子和电子的运动过程。电子闪光灯闪光持续时间一般为1/500至1/5000秒,最短可达1/28000秒。至于拍摄更高速度的运动情况,就要借助闪光持续时间更短、光能量更大的激光光源了。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的原理,早在1947年就有论述。由于当时在工艺上有许多技术问题无法解决,所以直到1960年在激光器得到发展,提供了相干光源之后,全息摄影才在1962年开始应用。它不同于一般摄影,将物体的光信息贮存在感光底片上,和使感光底片上记录的光波痕迹还原成原物体形象。全息摄影记录在底片上的不是图像而是光波,观看底片的记录与原物体没有任何相象之处,只是看到乱七八糟的圈圈点点。当用激光器照射它时,就会出现奇迹,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其摄影的记录过程是:把激光器射出的光,使其中一束照射物体,穿透物体或从物体反射出来的强弱不等的光,反射到底片上;另一束光则直接投射到底片上。这两束光在底片上互相干涉形成干涉图案,记录在底片上成为全息照片。当用一束激光照射底片时,就能使原来记录在底片上的光波图案还原成原来的物体形象。与普通摄影相比,具有很多优点,最主要的是:再现物体影像的立体感很强,近、远距离的视差很明显,逼真程度能达到使人难以分清是再现的影像还是实物,把全息照片分割出任何部位的一部分,都能再现完整的图像,且在同一底片上,能进行几次曝光,重复记录几个影像,并可单独再现各个影像。那么,为什么全息摄影还没有普及应用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要求具有相干性很严的光源。而普通光源没有相干性,激光器虽能满足这一要求,但价格昂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定会找到新的办法,使全息摄影得到广泛的应用。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