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最差电影奖”与“金莓奖”


  在西方影坛上,影片和男女主角都以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为极荣耀的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有不少优秀影星竟然去争相角逐“最差电影奖”。曾两度获奥斯卡奖的红影星伊丽莎白?泰勒就曾亲赴哈佛,欣然接受“最差电影奖”——个价值2z0英镑、镀金瘸腿的小金像。
  美国哈佛的一家叫《滥捧》的讽刺杂志认为,现存的电影奖是造成电影拙劣模仿的主要原因,所以公开与奥斯卡奖和纽约影评奖等“学院奖”唱对台戏,于1940年为美国国内电影颁发了“最差电影奖”。起初这种评奖引起了影星们的公愤,随着评选次数的增多,影星们开始以幽默的方式接受该奖,有的影星还写信感谢《滥捧》评奖。除“最差电影奖”之外厂美国还有个专门评选最劣影片和最劣男女主角的“金莓奖”,这个奖由“沉闷协会”颁发。“沉闷协会”为影迷组织,它的主持人名叫约翰?威尔逊,是加州大学电影系毕业生。此外,美国还有一位名叫尊?维逊的人创办的美国电影最劣大奖。这项大奖已办了近10届,一位名叫庇雅杜拉的女演员主演的《锁不住的诱惑》获得了六项“最劣”大奖:最劣影片、最劣导演、最劣剧本、最劣改编剧本、最劣主题曲、最劣女主角。

奥斯卡领奖台上的趣闻


  英格丽·褒曼在获两届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最佳女配角奖。然而,英格丽·褒曼对与她角逐此奖的弗沦汀娜?克蒂斯推崇备至,认为真正的获奖者应是这位落选者。因而在领奖台上她说:“原谅我,弗沦汀娜,我事先井没有打算获胜。”
  1943年,最佳女主角奖得主格丽亚?嘉逊因极度兴奋而失态,在奖台上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的从影经历,耗时近1小时,这是迄今为止奥斯卡获得主即兴发言最冗长的纪录。
  珍·惠曼在领奖后金口吝开,.只说了一句话:“我因为一句话也没说而得奖,想来此刻我也该再次闭嘴吧。”原来,她在得奖影片《心声泪影》里饰演的是一名聋哑人。
1975年,路易斯?弗莱西尔因扮演《飞越杜鹃窝》中的女主角而获奖。她在领奖台上打起了手语,顿时令与会者摸不着头脑。原来,在台下一隅坐着她耳聋的双亲。女儿向他们所打的手语是:“谢谢你们教我要富于幻想,如今你们终于看到了幻想已成为现实”。
  1948年,约翰·赫斯顿因导演《碧血金沙》获最佳导演奖。说来有趣,参加拍摄这部影片的他父亲华特·赫斯顿也同时获最佳配角奖。在领奖台上,老赫斯顿说:“许多许多年以前,我养了一个儿子。我对他说:‘如果你有朝一日成为作家或导演,请为你爸爸安排一个好角色’。我的天,他居然做到了”。
  一些平日里就为人豪爽、幽默成性的人,在奖台上更会一吐为快,出语惊人。1969年,约翰?韦恩因在《大地惊雷》里饰戴眼罩的独眼警长,夺得最佳男主角奖。他在领奖时心情欢快,以至妙语如珠:“看来是这眼罩给我带来了好运。早知如此,我刚来到人世时就该戴上这玩艺儿了。”
1942年,作曲家尼文·伯林作为发奖人之一,开启封套后一下子愣住了。但随即便诙谐地说道:“我很高兴给这个我久已认识的家伙颁奖。”原来这个“家伙”正是他自己,他为《白色的圣诞节》配曲,获最佳歌曲作曲奖。而最佳服装设计师得主艾迪斯赫德说得俏皮极了:“看来我还得为这座金像设计一套漂亮时装,也让它高兴高兴。”

奥斯卡金像的制造与出售


  在收看一年一度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的银屏前,有位特别兴奋的观众——奥文?希格尔,他是芝加哥奥文斯公司的老板,几年前被委任负责制造奥斯卡金像。据他介绍:造一个金像大约需10个工人花4到5小时。操作步骤是:先将2.5公斤的白蜡溶液倒在模子里,待凝固脱模后依次给它镀锌、银、最后镀金,然后将它安放在一个铜座上,待得奖名单揭晓再刻上获奖者姓名。金像的钢模重20.5公斤,且仅此一个,因此浇铸金像得逐个进行。
  在好莱坞有一间专门出售奥斯卡金像的商店。金像因为是镀金的,本身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所以售价是根据得奖人的名气来定的。据这家商店负责人韦理信说,首次在巴黎拍卖的是1951年最佳影片金像奖金像,售价1. 67万美元。另外该店售出一个普通金像奖(如最佳配音、最佳剪辑之类)的金像,因为得奖主无名气而只卖了1000美元。第三次交易是影帝马龙?白兰度在1954年获得的最佳男主角金像奖金像,售价1.35万美元。目前它代表1961年最佳短片奖得主制片人赫特斯出售金像,索价5000美元。他手上还有一批待出售的金像,其中最值钱的一套是1938年《雪姑七友》所获金像奖金像,包括一个大奖,7个小奖,索价最底限额为20万美元。

“奥斯卡”金像奖的得名


  以“促进电影艺术与科学以及发展人类文化”为宗旨的“奥斯卡金像”奖,已成为举世嘱目、艺术家全力追求的电影最高荣誉。然而,这种电影奖的得名,却实属偶然。
  1927年的美国,由米高梅公司创建人路易斯?梅耶建立的电影艺术与科学院,打算把注意力集中到电影成就方面,设立“学院奖”。美工师德里克?吉本斯随意地在桌布上画了一个躯体镖悍健美的男子,双手紧握长剑,屹立在一盘电影胶片上的画像。青年雕塑家斯坦利根据这个设想,未用模特儿,在1928年成功地塑出了这样一尊10:25英寸高的“金像”,作为“学院奖”的奖品。1929年5月16日,在美国的好莱坞罗斯福饭店举行“学院奖”第一届授奖仪式,颁发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特别荣誉等15项“金像奖”。
  1931年的一天,有位新来电影艺术与科学院的管理员,偶尔看到那尊金光闪闪的塑像,无意中说道:“这个人像使我想起了我叔叔。”她的叔叔乃是美国大名鼎鼎的戏剧家奥斯卡?沃尔德。她的话碰巧被一位记者听到,从此,“奥斯卡金像奖”的说法广为传播,并正式定为这个名称。

电影明星制小话


  电影明星制形成于20世纪初期的好莱坞,它是一种鼓励观众对明星崇拜的商业手段。
在早期的电影中,美国制片人是术充许演员使用真实姓名的,以免演员成名后会索取高额片酬。直到 1910年,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才破例给走红的演员以使用真实姓名和享受较高片酬的权利。以后,各制片公司纷纷仿效,捧那些深受观众欢迎且有极大号召力的演员为电影明星,并形成了一套以明星为中心的制片体制。
  在好莱坞,卖座的明星的地位常常超过了导演和编剧,是影片创作的中心。“明星制度”在创作中产生了它特有的表演风格。即保持演员本人明星个性特征的类型化表演。尽管这使演员成了制片厂向大众出售的标准化产品,但明星制度也的确产生过许多优秀的演员,如嘉宝、费雯丽、贾莱?古柏、克拉克z·盖博、查尔斯·劳顿等,他们的出色表演,将戏剧式电影艺术推上了高峰。
  50年代以后,导演制度取代了明星制度,这使电影艺术进入格调缤纷的新时代,然而明星吸引观众的传统,却一直沿续至今。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