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激起了一场革命的歌剧


  1815~1830年,比利时处于荷兰的统治之下,荷兰国王卢森堡大公威廉第一对荷兰人民实行严酷的种族压迫和宗教压迫。1830年8月,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下,布鲁塞尔爆发了反对荷兰统治的起义。这场革命是在一部歌剧的激发下推向高潮并取得胜利的。当暴动开始一个月以后,法国作曲家奥柏(1782-1871)的歌剧《波尔蒂契的哑女》在布鲁塞尔上演。歌剧叙述哑女斐内拉受那波里总督之子阿尔封索的污辱和迫害,其兄马萨聂罗不堪忍受总督的压迫,领导人民起义的故事。这部歌剧的上演,激起了布鲁塞尔人民的爱国情绪,特别是歌剧第二幕的二重唱《祖国神圣的爱》象一首新的《马赛曲》一样,成了当时爆发革命的信号。幕一落,观众便冲到街上,高呼“向巴黎人民学习!”他们很快联合其他爱国市民,发起暴动,终于赶走荷兰军队,取得了胜利。这年12月30日,俄、英、法、奥、普五国的伦敦会议终于承认了比利时独立。

《葬礼进行曲》


  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是受骷髅的启发而成的。有一次,肖邦来到法国画家齐姆(1821-1911)的画室解闷。当时,肖邦正为法国传说中的凶神恶煞所困扰,夜里常常做着恶梦,梦见妖魔鬼怪要带他到地狱里去。这种梦境使齐姆想起了画室一骷髅被扮成钢琴演奏者的形象。他把这事告诉了肖邦,不料这竟启发了这位音乐家的灵感。晚上,肖邦脸色苍白,目光凝滞,裹着一条被单,紧靠着骷髅坐下。突然,画室沉寂的空气为宽广、缓慢、严肃、深沉的音乐所打破,原来他是在钢琴上创作一首《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后来成为《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的第二乐章。1849年10月30日,在巴黎圣玛大肋纳教堂举行的肖邦葬礼上,法国作曲家雷贝尔特地把这首葬礼进行曲改编为管弦乐曲,作为葬礼的前奏。肖邦万万没有料到,他创作的《葬礼进行曲》竟真的揭开了自己的葬礼。

“键盘魔王”李斯特


  弗朗兹·李斯特(1811-1886),是匈牙利杰出的作曲家、钢琴家,他与“魔鬼小提琴手”帕格尼尼一起,震惊了19世纪欧洲的乐坛。
  李斯特自幼学习钢琴,热爱民间音乐。10岁在维也纳从师于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学习钢琴,又向意大利作曲家萨里埃利学作曲。李斯特在音乐领域获得了惊人的进步,他的卓越的钢琴演奏轰动了全欧洲。他与雨果、海涅、帕格尼尼、肖邦、巴尔扎克都交往密切。早年曾同情“七月革命”和“里昂起义”,创作上表现出可贵的民主共和的进步思想。晚年信奉天主教,使其作品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李斯特的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特色和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标题性的特点。
  李斯特首创了“交响诗”的新形式,这种不拘形式不分乐章的管弦乐曲,表现某种诗、画的意境,有叙事、抒情或戏剧性的标题音乐,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样式,在音乐史上开拓了浪漫乐派的新分野。此外,流传至今的、一个人演奏的“钢琴独奏音乐会”形式,也是他的创举‘
  李斯特的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塔索》、《前奏曲》,交响曲《但丁》和《浮士德》;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d小调钢琴奏鸣曲》和《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其中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共有19首,2、6、15首为钢琴音乐的珍品,也是狂想曲这一体裁的典范作品。

一代提琴大师梅纽因


  耶胡迪·梅纽因是美国著名小提琴家,1916年出生于纽约一个犹太家庭。他从小就受到严格的正规音乐训练,7岁便拜当地交响乐团首席帕辛格为师,并首次由钢琴伴奏在旧金山演出。2年后,他演出了拉罗的《西班牙交响曲》,被誉为“神童”。1926年秋,梅纽因举家迁往欧洲,在巴黎他幸运地见到了当地优秀小提琴家艾奈斯库,并受到极为严格的训练,这使他跨出了决定命运的一步。一年后,年仅11岁的梅纽因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独奏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从此,他开始了繁忙的公开演出生活,十几年里,他刻苦钻研琴艺,增进艺术修养,战胜了双手萎缩的厄运,终于以清新脱俗且明晰的“梅纽因式风格”摘取了世界最优秀小提琴家的桂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梅纽因背着小提琴无畏地踏上了战场。他在前线和医院作了500多场演出,以音乐激励士兵们反抗侵略者。战后他访问了苏联、以色列、日本、中国、印度等国,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子努力。1963年他在伦敦开办音乐学校,招收各国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入学深造,近几年他曾多次邀请我国儿童入学。他将自己的大部分收入捐给了慈善事业和音乐教育事业,因为他深知自己的艺术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

音乐家中施特劳斯知多少


  老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圆舞曲作曲家,音乐界称他为“奥地利的拿破仑”,或称为“圆舞曲之父”。他写过300来首舞曲类型的作品,其中有一半是圆舞曲,最著名作品是《拉德茨基进行曲》。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老施特劳斯的长子,有“圆舞曲之王”之称。他创作了近500首舞曲,其中150多首是圆舞曲,最著名作品是《蓝色多瑙河》。
  约瑟夫·施特劳斯(1827^-1870),老施特劳斯的次子,也是个作曲家和指挥家,写有近300首钢琴小曲和舞曲,著名代表作是《奥地利的村燕圆舞曲》。
  爱德华·施特劳斯(1835- 1916),老施特劳斯的四儿子,亦是个作曲家和指挥家,写有300多首舞曲,《剪彩波尔卡》就是他创作的。
  约翰·施特劳斯(1866~1939),爱德华·施特劳斯的儿子,以指挥施特劳斯一家的圆舞曲和波尔卡闻名。这位约翰的一个孙子名叫爱德华·施特劳斯(1910^"1969),和其曾祖父同名同姓,也以指挥施特劳斯一家的作品名扬于世。
  此外,还有如下叫施特劳斯的音乐家。
  弗朗茨·施特劳斯,是德国著名的圆号演奏家、作曲家。其子里却·施特劳斯(1864~1949),是20世纪初勇于创新的德国作曲家和指挥家,也是浪漫派最后的一个伟大作曲家,主要以他的音诗(交响诗)《唐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和歌剧《蔷薇骑士》、《莎乐美》、《厄勒克特拉》等佳作而负盛名。
  奥斯卡·施特劳斯(1870~1954)法籍奥地利作曲家,以轻歌剧《巧克力士兵》闻名。
  克里斯托夫·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
  约瑟夫·施特劳斯(1793~1866),奥地利小提琴家。
  路多维希·施特劳斯,生于捷克,死于英国,小提琴家。
  诺埃尔·施特劳斯,美国音乐评论家。









                       下一页(《葬礼进行曲)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