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国际歌》作曲权引起的一场官司


  1920年底,《国际歌》的作曲者比尔?狄盖特逃出了蜕化变质的第二国际,加入了由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所属的法国支部。翌年初,共产国际法国支部宣布《国际歌》为该党党歌,而作曲家的弟弟阿多尔夫·狄盖特所在的第二国际法国右翼社会党,钻了正式出版时没有署真名的空子,硬说《国际歌》曲谱的所有权为法国右翼社会党所专有。加上当时作曲家兄弟的居住地里尔市的市长野罗里的插手,使事情更加复杂化。野罗里是个右翼社会党人,他利用市长的职权,胁迫阿多尔夫?狄盖特冒认是《国际歌》的曲作者,并强迫他在伪造的证件上签了字,造成了《国际歌》的曲谱所有权归右翼社会党所有的假象。为揭露叛徒的卑劣手法,保卫党歌的纯洁性,维护曲谱的创作所有权,比尔?狄盖特上诉法庭,在法庭上与右翼社会党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官司最后打到巴黎最高上诉法院。一直到1922年9月23日,法院才根据作曲者的弟弟阿多尔夫?狄盖特说明受骗经过的死后遗书,判决承认比尔?狄盖特是《国际歌》的真正作曲者。

克莱德曼的现代钢琴曲


  近年来,《命运》、《秋日的思语》等现代钢琴曲在电视广播里、在舞台上频频出现,震荡了千万人的心。演奏这些钢琴曲的是法国著名现代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他于1953年生于法国,6岁时钢琴指法已纯熟流畅,16岁就以优异成绩从巴黎国际音乐戏剧学校毕业。他对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都狠下功夫,形成了将古典与现代溶为一体的独特风格。他作曲并演奏的《海边的阿狄丽亚》在法国国家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轰动,唱片公司因此而火速加制了80万张唱片,以满足听众要求。不久,世界各地便到处回响起他那流畅、华丽而又通俗的钢琴曲。人们倾听着带有现代节奏的“命运”的敲门声,倾听着喧嚣世界一个宁静角落的“秋日私语”,品味着《爱的协奏曲》中的甜美与酸苦,追寻着《爱情的故事》的纯真与执着。这些钢琴曲时而委婉优美,时而轻盈柔和,气韵优雅而柔曼深情,它以神奇的技巧倾诉着当代人的浪漫情怀。克莱德曼的钢琴独奏因常带有小乐队的协奏而别具特色:弦乐声部的优美长音衬托了钢琴的金属音色,使人感到古钢琴协奏曲高雅的室内乐的韵味;打击乐和电子音乐恰到好处地进行节奏上的支持,又使人有一种现代生活奔放轻松的体验。

“神童”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杜斯?莫扎特是18世纪奥地利最出色的交响乐的首创者,近代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被誉为“万能的音乐家”。
  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个音乐世家中。3岁接受启蒙教育,9岁学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就能与其姊旅欧各地演出,8岁写出第一批奏鸣曲与交响曲作品,11岁写第一部歌剧。“神童”莫扎特的音乐天才,轰动了整个欧洲,人们称他为“18世纪的奇迹”。
  1773年,莫扎特在故乡萨尔茨堡任宫廷乐师,后因与大主教冲突而愤然辞职。1781年定居维也纳,开始了他的“自由艺人”生涯、莫扎特是音乐史上第一个摆脱宫廷音乐家的从属地位的人。
  莫扎特的创作涉及音乐艺术的所有体裁,其中以交响曲和歌剧贡献最突出。其代表作有抨击贵族腐朽虚伪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还有反映贵族荒淫生活的《唐璜》、憧憬超阶级理想社会的《魔笛》等歌剧。交响曲的代表作有《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和《C大调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等。这些作品清丽流畅,结构工整,对近代音乐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791年,年仅35岁的莫扎特贫病交加,孤独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被草草地葬在维也纳的一个穷人公墓里,至今无法在众多的坟墓中辨认出来。但是,他的名字和他那些不朽的作品却彪炳史册,永为世人所怀念。

世界名曲《摇篮曲》作者真伪考


  一首充满诗意、富于韵律节奏感,并具有莫扎特旋律风格特点的《摇篮曲》,在世界各国婴儿的摇篮边、在各种音乐会上回荡了近200年。音乐家们、听众们、一代代的父母、孩子们以及研究音乐家生平的专家们,无不被这支署名莫扎特作曲的歌曲所打动。直到近些年才有专家发现了历史的“破绽气歌曲刊行日期是1796年,而此时莫扎特已逝世5年了。于是,专家们对此曲作者的真伪进行了甄别与考证,确认此曲系一个无名人士假托名人手笔的伪作,而这位无名人士是奥地利医生贝尔纳德?弗里斯。据此考证,有关机构和出版部门改写了此曲的历史,德国汉堡图书馆在珍藏的此曲的原稿上添加了几行字:“戈特尔作词的摇篮曲,弗里斯作曲,1796年刊行”。一些国家对出版的莫扎特歌曲集或作品集也作了版面调整,把这支《摇篮曲》从莫扎特的名作行列中剔除出来,归到曲集的最后的附录之中,并加以说明。然而这支乐曲的光辉却并未减弱,因为它虽伪托莫扎特之名,却并非粗制滥造之作,而是为莫扎特的音乐“锦上添花”。

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蓝色的多瑙河》


  一个多世纪以来,《蓝色的多瑙河》这支圆舞曲象滔滔的多瑙河水,渗透了奥地利人民热爱故乡的深情,被称为奥地利第二国歌。这首歌的作者是“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
  1867年初,维也纳到处是一片悲哀、沉闷的气氛,人们还未从一年前惨败给普鲁士人的战争创伤中缓过气来。为了使人民重新振作起来,约翰?施特劳斯接受了维也纳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请求,创作一首歌唱祖国大地河山,足以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男声合唱曲。他想起奥地利诗人卡尔?贝克(1817-1879)有一首描写多瑙河的诗曾使他入迷,于是在1867年元月13日,创作了男声合唱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然而,当这首曲子在维也纳演出时,听众们的反应非常冷淡。半年后,施特劳斯带着去掉歌词的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参加了巴黎万国博览会开幕式。会上乐队演奏的这支圆舞曲竟使全巴黎都轰动了。这支乐曲由序奏和五首小圆舞曲、尾声组成,旋律抒情而明朗,描绘了奥地利美好的大地和人民。
  同时代的作曲家瓦格纳赞扬说:“它在优美精致和真正的音乐性方面,超过了当时的许多作品。”施特劳斯的知心朋友勃拉姆斯则在抄写了这首乐曲后署名道盛“可惜不是勃拉姆斯所作。”现在,《蓝色多瑙河》已成为世界人民最熟悉最喜爱的圆舞曲。
  这一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所以流传至今,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1867年的一天,妻子杰蒂发现丈夫换下的衬衣袖子上写满了五线谱,并把曲调低吟了一遍,觉得异常美妙动人。她知道这是丈夫即兴的创作,便将这件衬衣放在一边,不料这件衬衣和其他衣服二起被洗衣妇拿走。杰蒂发觉后,立即赶到洗衣妇家里,洗衣妇正准备把这件衬衣扔进洗衣盆里,她紧赶一步,从洗衣妇手里抢过那件衬衣,《蓝色多瑙河》就这样得救了。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