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卡拉OK寻源


  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一种新的文化娱乐形式——卡拉OK。卡拉OK是一种音乐舞厅,业余音乐舞蹈爱好者工作之余在那里可以手持麦克风登台表演,且歌且舞,抒发自己的情感,尽情欢乐消遣。一些电台、电视台也纷纷效法,举办卡拉OK演唱专题节目,组织比赛。
  卡拉OK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当时日本社会上出现了被称为“三大发明”的东西,这就是弹子球、伴唱音乐和月经带。其中的伴唱音乐就是卡拉OK的起源。它是kara-oke的译音,原是日文“空”(kara)和外来语kesutora(乐队)两个词合成的,意思是无人乐队。无人乐队最初是指为歌唱艺人练唱而灌制的乐队伴奏音乐。据说,在1974年前后,日本神户有家酒吧.为了节省开支,减少麻烦,把预先录制的伴奏音乐取代正式乐队来为歌星伴奏。这种做法得到传播以后,许多酒吧和咖啡厅的老板又拿出一种新招儿:顾客只要肯花钱,也可以上台在录制的音乐伴奏下演唱,这一招得到了业余音乐爱好者的喜爱,这样就发展为今天的卡拉OK。

“豪肆乐”——欧美最新流行音乐


  征服美国之后又席卷欧洲的“豪肆乐”,目前正使巴黎、伦敦、布鲁塞尔的青年们为之疯狂。“豪肆乐”(House music)起源于美国芝加哥,当地的年轻人常聚集在“仓库夜总会”伴着一种混合多种音乐的怪异音乐跳舞歌唱。这种音乐便因“仓库夜总会”(Ware house)而得名。“豪肆乐”是用最先进的电子音效器将歌曲重组而成的。在“豪肆乐”夜总会中,放唱片的人不再是简单地换唱片,他按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风格将喜欢的歌曲重新组合,使之产生混合后不和谐的奇特效果。这种音乐追求欢乐、爱情和自我尽情开怀,很快从美国流传到欧洲各国,成为青年们的新宠。但是由于它的震耳欲聋和尖锐刺耳,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攻击批判。

西班牙爱情歌曲大师


  被誉为“爱情歌曲大师”的胡里奥·依格莱希亚斯的名声,随着他那亿万张唱片飞遍世界各个角落。据估计,平均每3.0秒钟在地球的某地便会响起他优美迷人的歌声。胡里奥于1943年9月出生在西班牙的马德里,17岁时进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20岁时因车祸重伤而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25岁那年,他在西班牙贝德尔姆音乐节上以一曲《人生一如既往》而荣膺最佳奖。不久美国CBS国际唱片公司发行了他第一套唱片,使他的歌声在拥有数亿人口的西班牙语系国家及其它拉丁语系的国家流传开来。他能用西班牙、:英、法、德、意、葡萄牙6种语言演唱。许多国家都录制了他的唱片,其发行量已逾1亿6千万张,还被灌制成350张金质和100张白金唱片。胡里奥演唱的歌曲多以爱情为主题,音质优美,充满浪漫色彩,又略带伤感情调。世界各地都有一些“胡里奥迷”,他每年去希腊奥林匹亚演唱,次次都能收到整邮袋的信件;在巴塞罗那,12万不同年龄的歌迷肩并肩地向他鼓掌欢迎;在西班牙,他和美声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同样享有盛誉,成为两大最知名的歌唱家;在北京,他以调傥潇洒的风度、动人心弦的歌声,使亿万中国人民为之倾倒。现在胡里奥又跨进了银坛,人们期待着他取得新的成功。

著名音乐家的恋情之作


  世界乐坛上不少音乐大师的旷世奇作都与他们的恋情有关,爱给了他们激情、灵感和潺潺流淌的乐思。贝多芬在他多次恋爱与失恋中,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如题词献给朱丽叶塔?桂察尔弟的《月光曲》?因热恋泰丽莎而写下的《钢琴奏鸣曲作品78—升F大调》及明丽欢快的《第四交响曲》,失恋后创作的《春之恋曲》等。另外,写于1811年前后的《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也与他和女歌手爱玛丽叶?瑟琶的爱情有关,钢琴诗人肖邦在24岁时悄悄爱着康丝丹彩,葛拉特柯芙丝卡,他常常边想着她边写协奏曲中的慢板乐章,最后完成了世人熟悉的《F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第二年他恋上了玛丽亚?沃金斯基,在欢渡暑假后分手时,肖邦即兴弹奏出著名的《告别圆舞曲》(即作品69之一《降A大调圆舞曲》)。肖邦在与女作家乔治?桑同居的9年之中,为她写了许多名曲,如《降B调第二号奏鸣曲》、《B小调第三号奏鸣曲》、《小狗圆舞曲》、《雨滴前奏曲》等。后来他们感情破裂分手,肖邦再没有谱写出重要作品了。此外,门德尔松在与赛酉JL的恋爱中,接连写出数首《无言歌》;李斯特在与卡罗琳同居时创作了内涵深邃的作品《但丁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骸骨之舞》、《流浪人幻想曲》等。柴可夫斯基在写给与他交往13年的梅克夫人的信中这徉说:“我笔尖下的每一个音符,全都是呈献给你的。我对工作的热爱得以再次苏醒,完全是你的功劳。”并将他的《第四交响曲》昵称为“我们两人的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十交响乐是谁谱写的


  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都知道,贝多芬只谱写有9首交响乐,从未听过有第十交响乐。然而,1988年10月19日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在伦敦音乐厅首次演奏了第十交响乐,一时舆论哗然。评论家认为,这首交响乐虽不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那么雄壮,但它却更抒情,而且第一句降E大调的柔板和第二句的C小调快板,在贝多芬的原来作品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第十交响乐是谁谱写的,又是怎样谱写出来的呢?原来,自1822年后,贝多芬就在着手谱写另一首交响乐,只是由于当时要为维也纳宫廷写三重奏和四重奏而不得不往后推。1827年贝多芬生活不幸,病魔缠身,此时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从伦敦赠给他100英镑的医药费。当时贝多芬为感谢爱乐乐团,表示将第十交响乐奉献给爱乐乐团。然而,在贝多芬作出这个允诺一个星期后,便溘然长逝了。贝多芬刚合上眼睛,他的继承者们就抢夺他的财产。他的秘书和密友申德勒偷走了他所有的乐谱和手稿,并于1895年把这些乐谱和手稿转卖给了普鲁士国王,后来藏进了柏林普鲁士文物国家图书馆。1983年英国的音乐和音乐学教授巴里?库珀为撰写《贝多芬的创作过程》一书,钻进了普鲁士文物国家图书馆,在那里发现了贝多芬乱涂乱写的音符,其中一页纸上标明是“交响乐”,其它一些纸片上是奏鸣曲和四重奏的初稿。于是,库珀开始致力于研究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交响乐的工作。他整整用了5年的时间根据贝多芬的创作意图进行加工组合,i谱写成了第十交响乐。库珀说:“在可以辨认的一堆杂乱的字迹中,我分辨出这是贝多芬有目的有步骤地写下的第十交响乐的谱表”,“我唯一的功劳就是辨认了这些谱表,并把它作了调整和补充,就象贝多芬本来就会这样做的那样做了。”这就是第十交响乐问世的经历。

法国大革命的颂歌《马赛曲》


  近两个世纪来,《马赛曲》传遍了世界各地,成为人民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主自由的号角。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大革命。1792年,普奥封建君主组织联军对法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9月20日这天,在大敌压境的关头,位于战争前沿的边境小城斯特拉斯堡市的市长底特利希号召人们为军队写战歌。诗人兼作曲家、莱茵营的士兵中尉里斯尔连夜写了一首题名为“莱茵军战歌”的歌曲。几天后市长在晚会上亲自演唱了这首歌,赢得听众雷鸣般的掌声,于是这首歌很决在共和国军中流传开来。7月,马赛市的义勇军高唱着它开进了巴黎,一从此人们便称它为《马赛曲》。《马赛曲》一共有7段歌词,前6段是里斯尔写的,第7段是维恩市的爱国神甫佩索耐尔创作的。这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分节歌,曲调分主歌和副歌两部分,以军号的基本音调为核心,再加上铿锵的附点节奏,充满了战斗性。《马赛曲》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法国革命血肉相联。在它雄壮激昂的旋律中,法国的君主政体被摧毁,封建复辟势力被打退;工人们打响了街垒战的第一枪,起义者的鲜血染红了巴黎公社墙。1795年,《马赛曲》就被正式宣布为法兰西共和国国歌,1879年法国国民议会又通过了恢复《马赛曲》为国歌的提案。从此它成为法国国民精神的象征。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