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音乐厅漫话


  早期的音乐会并无专门的音乐厅,人们通常在教堂里奏宗教音乐、唱宗教歌曲。而平民百姓想欣赏的世俗音乐,只是在王公贵族的宫廷府邸或富人私宅演奏,传播的圈子极其狭小。
  世界上最早的收费入场音乐会,是1672年由英国小提琴家约翰?巴尼斯特举办的。音乐会的演出场所是一个大房间,里面摆着一圈椅子和桌子,像一家啤酒店。音乐会票价为1个先令。巴尼斯特组织了几个乐师,在搭起的小台上演奏,每晚6时开始,一连搞了6年之久。
  1678年,伦敦城里出现过一种定期音乐会,主办人是汤姆斯?勃列顿,他是个自学成材的音乐家.当时伦敦的一些饱学之士都跟他有交往,然而他的本职却是“卖炭翁”。他每周主办一次音乐会,这个定期音乐会一直延续了36年之久。音乐会的场地就在他那家炭行楼上;中间安置着一架只有五个音栓的小型管风琴。当时著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1685-1759)曾去那里弹奏过。还有一架不大的古钢琴,有人评价这是当时最好的古钢琴。音乐会开始免费入场,后来发售年票,票价为10个先令。场内还供应咖啡。这个所谓的音乐会,场地狭小,有人幽默地说:谁愿拼得出一身大汗,就可以在那里欣赏到音乐。
  英国最早的专用音乐厅,是17世纪70年代伦敦的约克大厦。屈指算来距今已有3个多世纪,它是由音乐家们集体筹款建造的,这个音乐厅只能容纳200名听众。世界上最早的正规音乐厅,是牛津的霍利威尔音乐厅,它创建于1748年。这个音乐厅至今仍在使用。1775年建成的伦敦汉诺威广场大厅,可容听众近900人。在这里曾演出奥地利作曲家海顿(1732-1809)的作品音乐会达12次。当时欧洲大陆国家,常在皇宫的大厅里举行音乐会。早在1725年,巴黎的神圣系列音乐会,就是在杜伊勒利宫的卫士大厅里举行。维也纳皇宫的棱堡大厅,当年也曾演出过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1842年,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此举办第一次音乐会,30多年后,才建起他们自己的专用音乐厅。欧洲其他著名的音乐厅有莱比锡的布业大厅(建于1781年)、伦敦的水晶宫(建于1851年)和阿尔贝特会堂(建于1871年)。
  19世纪的音乐厅大多呈长方形,只有阿尔贝特会堂呈椭圆形。隆起的演奏台面对着听众的座位。许多音乐厅都有楼座包厢,沿着大厅的两侧向后面伸展。演奏台的后部装有管风琴,当演出清唱剧或大合唱时,管风琴两侧是合唱队的固定席位。19世纪音乐厅内部装饰华丽,石柱雕像、涡卷形饰物遍布于整个大厅。
  从18世纪开始,人们对音乐厅的音响效果有了新的要求,为了发掘最佳音响效果的奥秘,一些建筑学家和声学专家专门研究了哥特式建筑物的共振原理。原来这种尖塔如林的建筑内部,形成了许多穹顶,在这里的回声很大,余音绕梁,久久不绝,而且互相侵入,形成“混响”。
  德国作曲家巴赫(1685-1750)对建筑物的音响效果极为关心,并且很有研究。据说他对建筑物的音响优劣一望而知。有一次他去柏林参观新音乐厅,看到旁侧的一处厅堂屋顶.脱口赞道:建筑师在这儿创造了奇妙的效果!经试验,果然那里面的共鸣声确到好处,有“耳语回声”的效应。
  20世纪的音乐厅,为了适应现代派音乐变化不定的风格,常采用特_殊的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上建造起来的柏林音乐厅,改变了舞台与听众之间的隔离状态,听众席围绕着乐队而设,因而大大提高了两者之间的接触和亲近感。现代美国音乐厅的设计,已考虑到当地的夏季气候,如著名的好莱坞碗形剧场(建于1922年),是个露天音乐厅。乐队演奏台置于“音响壳”中,能把音乐送向坐在广阔的圆剧场中的每个听众。克利夫兰的花卉音乐中心(建于1968年),部分座位在露天,乐队位于敞亭之中,听众席有5000个位置,另有13500人可以坐在外面草坪的斜坡上。
  现代化音乐厅的音响要求就更为复杂,因为从古至今各个时代、各种流派的音乐都可能在此演奏。如精微典雅的古典音乐,要求音响直接送入听众耳中,不要经过太多平面的折射。热情洋溢的浪漫派音乐,则适合于在精心设计的大音乐厅里演奏,以便音响透过五光十色的内部装饰,经过较长周期的折射传到听众耳中,‘现代派音乐又经常采用传统乐器与电声乐器相结合的形式,并且演奏员座位也是不规则地变化。所有这些,对现代音乐厅的建筑设计是个挑战。当然,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扩音装置也许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许多重要的音乐厅,如伦敦的皇家节庆会堂等,都装备了一系列扩音器,连接着共鸣器和扬声器。这些促使传播音响之间的撞击,得以缓解于一刹那间,并延长了音波的折射。从而使原来的“枯燥”音响得以改善。在现代化音乐厅中,只要一按电钮,立即可以为想象得到的任何演奏形式,选择最适合的音响效果。但是,如果完全依赖于电声设备的音乐厅,就会失去音乐本身的价值,这是不可取的。

现代音乐


  现代音乐是20世纪以来西方各种标新立异的音乐流派的统称,也有人称“新音乐”、“先锋音乐”、“当代音乐”和“20世纪音乐”等。以瓦格纳的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865年)作为近现代音乐的序幕,以两次世界大战为分界,可将现代音乐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00-1918年,以德彪西的印象主义和勋伯格的表现主义为代表,基本上建立在19世纪末(1865—1900)后期浪漫主义为主的近代音乐的延线上;第二个时期为1918—1945年,以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为代表;第三个时期为1945年至今,这一时期出现形形色色的先锋派音乐和多种样式并存的音乐。从技术特点来看,现代音乐大体区分以下类别:(1)扩展调性的音乐一古典意义的调性概念,一步步扩大到解体的边缘。运用频繁的半音,极远关系的变化和弦,高度不协和音响等,使音乐的调性中心“飘浮”起来(有人称之为“泛调性”)。(2Y各种无调性音乐——完全打破传统概念的调性中心,寻求新的乐思开展方式和乐曲的结构力量,如某些十二音体系音乐和序列音乐等。(3)形形色色的先锋派音乐——大量使用录音机、电子计算机为作曲手段,如电子音乐、偶然音乐等。

爵士音乐


  爵士乐原是美国南部城市黑人的一种民间音乐。19世纪后期,自由了的黑入以他们原有的音乐形式“布鲁斯”、“拉格泰姆”为基础,用南北战争中双方军队丢弃的铜管乐器进行了一些即兴演奏。这些小型铜管乐队奏出的音响尖厉喧闹.既富有现代城市生活的律动感,又带有黑人感伤民歌“布鲁斯”的忧伤情绪。第一支有影响的爵士乐队是理发师布尔顿率领的’,他们在新奥尔良公园和大街小巷演奏,经常被贫苦黑人听众包围。20世纪初,爵士乐风行美国及西方各国,近些年也流行于亚洲各地。爵士乐风格曾几经变化,由20年代的传统爵士到30年代的摆晃乐、40年代的“比色普”、50年代的“凉爵士”、60年代以后的现代爵士乐等。在流行和发展中,爵士乐的表演者中受过专业音乐训练者越来越多,它的欣赏者中知识阶层人士也越来越多,如当代提琴大师梅纽因就与爵士乐手合录过爵士名曲《扭开就听的巴赫》,贝多芬权威解释者和演奏家古尔达也用热情的爵士风格演奏钢琴。爵士乐的产生有其必然的历史条件,它是一个民族的音乐审美习惯和趣味的表现,同时又被许多民族所接受和喜爱。
  至于“爵士音乐”如何得名,众说纷纭。据权威专家考证,“爵士”是密西西比河流域象喻户晓的一位熏人江湖音乐家的名字,他的全名叫爵士波?布朗。传说他常在黑人居住区的咖啡馆里演奏,听众总是叫嚷道:“再来一个!爵士波卜再来一个!爵士!”。爵士音乐因而得名。

摇滚乐


  摇滚乐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美国。早期摇滚乐的代表是歌唱演员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他把黑人宗教歌曲福音赞美诗和源于黑人音乐家的“节奏与布鲁斯”结合起来,以传统爵士乐的即兴演奏风格,使用电吉他、萨克管、低音提琴和鼓,并加入人声,通过把声音扩大得极响的扩音设备,演奏出一种具有强烈而粗野节奏的音乐,从而创造出被称为“摇滚乡村乐;的薪风格。其演唱的歌曲舞命,大多是重节奏,声响喧闹带有“挑衅性”或“煽动性”,演唱时演员手抱吉它边弹边唱,并作出种种摇摆、扭动的舞蹈动作,它在台风和服饰上迫求有“叛逆”精神的风格。这种“离经叛道”的流行音乐一出现,立即风靡全美,继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从而开创了“摇滚乐”的时代。
  1956年,在英国出现了一个“申壳虫”摇滚乐队,他们在演唱的歌曲中,以叙说性的风格抨击一些如失业、战争等社会问题。甲壳虫乐队的乐手们被称为"20世纪的游吟诗天”,其代表人物约翰?列农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与此同时,在美国也出现了一批称为“小青年王国”的新一代“甲壳虫”,他们的摇滚乐在内容上十分贫乏,大多是“单恋”、孤独、反抗专横的父母等作为主题,但仍强调极强烈的舞蹈节奏和粗鲁、狂放、富于性感的演唱风格。50年代末,摇滚乐对流行音乐的影响逐渐减弱。但从70年代起,摇滚乐再次出现发展的新趋势。

英国“甲壳虫”乐队


  该乐队于1959年在利物浦成立,成员包括约翰?列农、保罗?麦卡特尼、乔治?哈里森和林戈?斯塔尔。1962年该乐队开始灌录唱片。1963年初他们的唱片《请让我高兴》大为流行。1964年唱片《我想握住你的手》在美国推出,乐队在美国电视节目中露面,开始成为大西洋两岸最受欢迎的乐队。接着乐队推出一系列极为畅销的唱片,如《辛苦一天的夜晚》、《救命》、《佩帕军士的孤独心灵俱乐部乐队》、《永远的草莓地》、《就这样吧》等等。自1963至1970年.该乐队发行了18套唱片,在全世界的总销售量超过2亿张。该乐队的演唱会在欧美各国引起极大的轰动。
  “甲壳虫”乐队继承和发展了美国歌星普雷斯利的摇滚乐风格,使摇滚音乐从初期走向了成熟。其早期歌曲以单纯的节奏和丰富的和声著称,中期以后的作品包括有社会批判的因素,因而它在社会文化层面上,深深地影响了60年代青少年从外在服饰到内在心灵的生活。由于乐队成员间的分歧,“甲壳虫”乐队于1970年正式解散。
  “用壳虫”乐队是世界摇滚音乐史上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乐队之一,其众多歌曲已成为流行乐中的经典作品。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