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板档案和古代东方的王宫档案库
在古代,粘土遍地皆是,唾手可取。于是,人们用它作为记录自己活动的最简便的书写材料。这种书写材料制作十分方便,首先将粘土揉和均匀,制成不同形状、不同大小规格的光滑泥板,然后用细绳在泥板的正反面勾勒成格子状即可。书写时用木棒、骨棒或芦苇杆作笔(也有使用“两用笔”的,即一端是用来刻写楔形符号的尖笔刀,另一端是专刻档案保管标记的环形印记)将重要的事情或文件刻写在泥板上,最后把泥板放在太阳下晒干或炉火中烘烤干,就成了一块块载有文字、图形符号的泥板档案。与其它所有书写材料比较,泥板沿用的时间最长,发掘的泥板档案数量最多。从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开始,直到公元前60年共使用了3000年之久。至1985年底统计,共发掘出古代世界各国泥板档案100万块以上,其中大部分出土于古代东方国家。
古代世界的埃及、两河流域、波斯、赫梯、希腊等地区,不仅普遍存在泥板档案,而且建立了集中保管和科学管理的各种档案库。1975年,考古学者在现今叙利亚境内发掘了距今4400年前的古代埃勃拉王国的王宫档案库。从中清理出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档案文件16000余块。这些档案的形状都是长方形,只是大小不一,大的有40厘米×30厘米,可刻3000多个楔形符号;小的仅邮票大小,只能刻写1-2个楔形符号。其记载的内容很广泛,基本上反映了4000多年前埃勃拉王国对内对外的所有活动,如:有埃勃拉国王和艾苏尔国王亲笔签字的两国和约全文;埃勃拉王国的公主出嫁时所备嫁妆以及婚礼情景的记载等等。有趣的是:这个王宫的泥板档案,为方便查找,一般在边缘上都刻有本档案的内容提要,同时标有分类标记和保管标记,可谓当今档案检索工具之鼻祖。
另一个古老的王宫档案库是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北部的古城废墟中发掘出的原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王宫的档案库。从中发掘出泥板档案2万多块,从发掘时的现场记录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个档案库的档案存放有序,严格地保持了档案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当时不但有专职的档案人员专门管理这些泥板档案,而且这些档案管理人员必定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对档案实行科学管理方法。
石刻档案
古代人们常把重要的事情或文件刻写在石头上,我们称之谓“石刻档案”。迄今所知道的最早石刻档案,是古代埃及贵族梅腾(约生于公元前29世纪)的传记石刻。它用象形文字刻写在梅腾墓室,内容主要记述了梅腾的公职生涯,同时列举了他一生接受法老恩赐所获得的财富。是研究古代埃及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财产结构的重要史料,现藏柏林博物馆。
有趣的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部立法文献,也是一份石刻档案—雕刻在一根8尺高的黑色岩石石柱上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汉漠拉比法典。汉漠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6个国王。公元前18世纪,他发布的法典分前言、正文、结束语3部分,用楔形文字雕刻,共282项条文。它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直到 1901年才被法国考古队在古代埃兰王国的首都苏萨(今伊朗境内)发现,但其中有35条的条文被磨损,虽经多方推断,也不能准确地判定其内容。以后人们又在两河流域北部的古城废墟,原亚述帝国的首都发掘出了一套完整的汉漠拉比法典副本,不同的是这个副本刻写在泥板上。这些泥板档案刻写清楚,内容完整,对汉漠拉比石柱法典中所缺35条的内容作了很好的补充和解释。原来这35条条文都是关于高利贷间题的规定,而高利贷当时仅在两河流域比较发达的城邦盛行,像埃兰这样后进的城邦是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的,那么这方面的法规在这里也不起作用,于是就将它磨去了。
有声音的杂志
法国的电子专家和新闻出版部门合作,出版了一种有图像且会说话的电子杂志。电子杂志上的图画和文稿,是录制在视频磁带胶片上的。它可以像普通书刊一样翻阅,还可以通过视频附加器,向家庭的电视机播放,不仅能映出画面和文字,而且还能播放优美的朗诵声。
通常,电子杂志的第一部分是报道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接着是供家庭主妇们欣赏的文化生活节目。第二部分是回答孩子们的问题,播放幽默诗、童话故事等儿童节目。最后是体育运动及其评论。
杂志小史
法国为杂志之母,杂志一词就来源于法文MGAAS—IN—词,本意是’“仓库”。
“杂志”一词第一次被用以称谓刊物,是1731年在伦敦出版的《绅士杂志》,此后便逐渐沿用为杂志的通称。在最初,杂志和报纸的形式差不多,极易混淆。后来,报纸趋向于刊载有时间性的新闻,杂志则专刊小说、游记和娱乐性文章,在内容上的区别愈来愈明显。在形式上,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大,为3~5英尺对折,而杂志则经装订加封面,成了书的形式。
1704年,伦敦出版了第一种介于报纸和杂志之间的定期刊物——《评论》,发行者是《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笛福。篇幅为4小页,共发行9年。
美国最早发行的杂志是富兰克林《美洲杂志》和《将军杂志》,它们都是模仿英国杂志的月刊,于1741年1月出版的。
机读目录
机读目录(MARC)即机器可读目录。机读目录是目录载体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目录,它是将书目文字信息以标准格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0”、“1”这种代码记录在计算机的存贮载体上的一种目录。
机读目录产生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该馆从1961年便开始图书馆自动化的设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1964年发表了“用机器形式记录国会图书馆书目数据”的报告,并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65年1月,产生了《标准机器能读目录款式的建议》,即MARC-I式。1966年2月开始“机读目录试验计划”,即由国会图书馆按MARC-I式规定的标准编目格式,利用计算机将图书自动编目,其成果以磁带形式发行,分送给参加试验的图书馆,这些馆便直接使用MARC磁带建立自己馆的书目数据库。试验结果认为MARC-I式较多地照顾了编制程序上的方便,与传统的编目方法差别太大。于是1967年11月经修改又提出了MARC-Ⅱ式,1969年3月开始正式向全美国发行MARC-
B式的英文图书记录磁带。进入70年代后,MARC-Ⅱ式被正式接受为国际标准。这项工作在图书馆自动化过程中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
MARC磁带收录范围比较齐全,且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所以利用它可以编制“待入藏文档”以供选书、订购之用;还可以利用它直接建立本馆的书目文档,不必重新编目;另外利用它建立馆际协作的联机编目系统也很方便。所以MARC计划得到广泛实施,大大促进了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藏书票
藏书票,是藏书家爱书的产物。藏书家们用它来表明书籍的持有者,就像在自己的书上签名。在西方,作家和藏书家往往委托版画家为自己刻制书票。版画家则根据书籍主人各自的特点或本人的要求,为他们精心制作。这种藏书票一般是一寸半见方的小版画,上面有图案、花纹及书票主人的名字或书斋号,往往还加上国际通用的EX?LIBRIS字样。藏书票印刷成多幅,通常贴在书的衬页或扉页上,为书籍增光生辉。因此,人们称它为“版画珍珠”、“纸的宝石”。
藏书票始于何时何地难于查考。据可查资料,现存最早的藏书票为德国人1480年所作,其次是法国。1868年后,藏书票由欧洲流传到日本。通过与日本浮士绘的结合迅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日本建立了全国性的藏书票协会。日本书票构图别致,装饰性强,印刷精美,色彩艳丽,富于东方特色,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国际藏书票大会每2年举行一次,除进行书票展览,举办学术性报告外,还有交换藏书票的活动。
国际标准书号
国际标准书号英语简称为ISBN,是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一种科学合理的编码系统,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它的实施和管理机构为国际ISBN中心,成立于1972年,设在柏林。每一个“国际标准书号”都是由10位数字组成,前面均冠以字毋ISBN,这10位数字分为不同长度的四段,每段之间用连字符隔开。这四段的名称分别是:组号一出版者号一书名号一校验位。例如:组号一出版者号一书名号一校验位
ISBN 7-5617=0080-6
中国已正式加入国际ISBN系统,并制订了相应的“中国标准书号”,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标准书号”必须在“国际标准书号”之后加上“/图书分类号?种次号”。例如:
ISBN7-5617-0080-6/G?039,中国在国际ISBN系统中的组号是7,所以“中国标准书号”前边均冠以ISBN7的字样。G代表图书的分类,39代表本类书的种次。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提起“吉尼斯”,人们可追溯到1759年,一位名叫吉尼斯的爱尔兰人在都柏林白手起家,开办了一家啤酒作坊,生产的啤酒取名为吉尼斯啤酒。经过几代人前后200多年的努力,吉尼斯啤酒行销世界141个国家和地区,吉尼斯由此出名,但真正使吉尼斯名噪全球的还是1955年8月7日由吉尼斯啤酒厂出版的收有198条世界之最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它一问世便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一跃而居8万余种同类出版物之首,震动了英国出版界。嗣后,每年修订充实1/5以上的内容,重新出版一个新版本,使此书充满活力。到1989年初,它已被译成世界31种文字,总印数突破6000万册。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内容分为12个部分:1、人类之生存;2、充满活力的世界;3、自然界;4、宇宙与空间;5、科学世界;6、艺术与娱乐;7、世界建筑;8、机械世界;9、商业世界;10、人类世界;11、人类成就;12、体育、游戏与游艺。另有3个附录:新核实的纪录、新的奥林匹克世界纪录、索引。1989年最新版本,共收世界1.5万个形形色色的新纪录,其中如有:世界最高的女性是印度尼西亚泅水市一位名叫穆尔娅的少女,身高2.33米;世界上最重的一颗大白菜是英国威尔特郡一农场主培植的,重53公斤。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因其“新”“快”而成为世界各国读者喜爱的知识性、趣味性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