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作家协会
世界文化知识精华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打印】 【关闭
 

 

 

 

胡椒——“天堂的种子”


  胡椒是一种古老的调味品。它最早产于印度,在3000多年前的印度著作中就有关于胡椒的记载。到13世纪,我国普遍用胡椒调味。在中世纪远东和欧洲间的贸易中,胡椒就是最早的商品之一。古罗马人曾花大量钱财从东方进口胡椒。印度梵文古籍中就曾记载:“罗马商人来时带着金子,走时带着胡椒,整个莫西里城响彻着买卖的喧嚣声.”甚而胡椒税成了罗马帝国财政预算的主要支柱之一。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胡椒几乎在西方世界绝迹。人们只好以洋葱、大蒜等代用。到11世纪,由于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运到欧洲的胡椒才重新增加。此后的几百年间,欧洲从中近东运回的胡椒主要是威尼斯商人供应的。他们把胡椒称作“天堂的种子”,使买主相信胡椒是从天上摘来的。新航路开辟后,一些探险者沿着新航路来到印度,带回了珠宝,也带回了胡椒。于是这种古老的调味品备受推崇,传遍了世界各地。
  现在,胡椒几乎成了许多食物的调味品,消耗量正在逐年增加。全世界每年的胡椒贸易量达5~7.5万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印度尼西亚所产的胡椒占世界胡椒贸易的86%。现在,印度已成为主要的胡椒出产国,此外还有马来西亚、巴西、斯里兰卡、柬埔寨、马达加斯加等国。


味精的发明


  味精是在1908年由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池田菊苗教授发明的。
  池田菊苗是化学教授,他从妻子所做的海带汤里发现了味精的奥秘。他发现海带汤比其他汤格外鲜美,于是对海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他在实验室里详细的化学分析,终于在半年后发现了海带含有谷氨酸钠,它是一种提高菜肴鲜味的奇特物质。他给谷氨酸钠取名叫“味精”,并取得了它的专利权。
  后来,为了工业化生产味精,池田菊苗教授进行了各种试验,最后发明了用小麦提取味精的方法。另外还以大豆为原料,采用盐酸水解方法制造味精,使原料来源更加丰富。不久味精便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盐曾是稀有的珍品


  5000年前,在人类发现食盐的防腐作用之后,盐被作为世上稀有的珍品。
  公元前,为了取得盐,在埃及、希腊和罗马,人们四处奔波,出现了“盐之路”,和专事护送运盐车队的军团士兵,或以重兵把守盐场,如意大利台伯冈岸边的山岭里的一个奥斯基盐矿场,就是由政府派重兵驻守的。
  由于盐的稀有昂贵,以至有些地方把它作为工资来支付给士兵。直至现在,欧洲的某些国家还有这种说法:“他值多少盐”。
  在中世纪,贵族身份的高低就是由就餐时放在餐桌上的盐罐的样式、装帧来区别的。国王也用无以伦比的罐子来装盐以显耀其至高无上的身份。法国皇帝用过的盐罐,是400多年前由意大利杰出雕刻家别维努托?契利尼用黄金、珐琅和象牙精工制成的,它已作为盛装过盐的工艺品,存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里。
  20世纪初,盐对某些国家仍是稀有珍品,当时,埃塞俄比亚的国库里贮存着大量食盐,因为当时用黄金也难买到白色食盐。

“可口可乐”和它的商标由来


  可口可乐是在1886年5月由著名的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博士在亚特兰大城配制成功的。当时的这种饮料称为“特许专卖配剂”,它含有古柯(Coca)叶和古拉(Cola)果的成分。从古柯叶中提取的汁具有独特的滋味,而长得像咖啡豆的古拉果内含咖啡因,具有提神效用。
  后来,彭伯顿的助手罗比森建议,将这种饮料称为CocaCola(可口可乐),既悦耳动听.又标明了主要原料。罗比森还以流畅的笔法书写了Co-caCola商标字样,这种商标一直沿袭至今。

喝咖啡的习俗


  咖啡的产地很多。拉丁美洲、非洲一些国家以及印度尼西亚,都盛产咖啡,巴西则有“咖啡王国”之称,它的咖啡出口约占全世界咖啡出口总数的1/3。
  但是,咖啡的故乡是在非洲,传入巴西则是1727年的事,当时巴西还是葡属殖民地。由于巴西的气候和雨量适宜咖啡生长,种植面积又广,故以质量优、产量高称誉全球。
  咖啡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是因为它不仅解渴、提神、助消化,还含有丰富的咖啡因、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
  咖啡的饮法各国不尽相同。
  英国是用布袋装咖啡粉,扎好,放在瓦煲内加水煮沸,然后注入杯内饮用。
  法国人则以蒸馏方法见长。巴黎咖啡馆之多是举世闻名的。法国人喜欢在咖啡馆消磨时光。
  奥地利的维也纳则另创新法,先在杯内放入白糖和奶油,然后冲入热浓咖啡,等到浮起奶油泡沫再饮用,这样饮起来一杯三味。
  美国人很实际,将咖啡粉用开水冲或煲后,渣滓沉淀,再用吸管饮用。
  阿拉伯咖啡是阿拉伯咖啡豆炒制,加些豆蔻即成。
  当然今天最快捷方便的莫过于速溶咖啡,加糖用开水一冲,再放牛奶,搅拌即可饮用。

麦淇淋——人造黄油


  麦淇淋,又名人造黄油,它的历史虽短(迄今只有100多年)但却经历非凡。
  19世纪末,由于农业不景气,欧洲大陆出现了包括黄油在内的农副产品的严重短缺。当时,法国首当其冲。1862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人民的强烈呼声下,不得不到处张榜,以重金招聘黄油代用品的研制者,并且破天荒地在皇宫里举行了一次别具一格的食品竞赛。一位中年的化学家梅奇?毛里士应聘后,在巴黎西郊的“普利斯”皇家农庄埋头苦干,使用各种动植物油做试验,终于在两年内成功地试制出一种香气浓郁、色泽柔和、十分接近天然黄油的代用品——“麦淇淋”。人造黄油试制成功的消息轰动了整个法国,震撼了欧洲大陆。187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批准把当年7月17日发明麦淇淋的日子定为“麦淇淋”的生日。
  100多年来,由于油脂加工科学技术的发展,麦淇淋的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到60年代初,一种新颖的麦淇淋应运而生。它用多种非饱和油脂制成,营养价值更高。目前,世界上麦淇淋主要生产国有:美国、苏联、德国等。美国生产的麦淇淋主要原料是玉米、棉花籽或大豆油;苏联出口的麦淇淋多数由植物油精制而成。

冷饮小史


  冰淇淋、雪糕中国在13世纪以前已有类似冰淇淋的配方,直到l3世纪意大利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才将此方带到意太利。后来英国商人又把冰淇淋改成现今的雪糕。
  汽水 1768年,荷兰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创造了一种能消累解渴的“荷兰水”,这便是最早的汽水。
  可口可乐 是世界上最畅销的清凉饮料。美国药剂师约翰?斯蒂思?彭伯顿在1886年酿造出第一批“健脑智能饮料”,即可口可乐。这种饮料最初的配方中包括带可卡因的古柯,但20世纪初已将这币闰环醉品剔除了。
  冰棍 1920年,在美国由一商人研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冰棍。

巧克力小史


  巧克力又名朱古力,是用可可豆制成的食品。古人称巧克力为“神的食物”,现今则称它为“能源食品”。
  巧克力起源于古代的墨西奇。据传说,当地时阿斯特克人经常在丛林中围着一种名叫卡卡岛阿特的树举行祭礼,并献上祭品,祈求一尊名叫“巧克力”的善神来保佑风调雨顺,果食丰收。他们崇拜这种树,并把树上的果实—可可豆摘下来,提取一种奇特的饮料。这种饮料以神的名字“巧克力”来命名。
  墨西哥的阿斯特克人常常将炒过的可可豆碾成粉,然后加入玉米粉或辣椒粉煮成红褐色的糊来食用。这种苦味的饮料能增强体力,防治各种虚弱病症,成为阿斯特克宫廷中最受欢迎的饮料。
1519年西班牙冒险家科尔蒂斯到达墨西哥,并将阿斯特克人制造巧克力的原始配方引进到西班牙,从而使巧克力驰名世界,并乒迅速占领了全世界的消费市场。
  古老的巧克力味苦而辣,开始并不太受欧洲人喜爱、可是在加入蔗糖之后,它变得非常可口,颇合欧洲人的口味。西班牙人对这种食品的制作方法守口如瓶,近100年后才传入法国。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妻子玛利亚是西班牙公主,她首先将喝巧克力的习惯传入法国宫廷。然后,红衣主教马萨林于1659年把国王签署的特许证书发给了一位巴黎商人,授权他独家经营。于是,巧克力在法国广泛流传了。
  随后,伦敦、阿姆斯特丹和一些欧洲国家的首都出现了巧克力饮料馆,有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夜总会。约1700年,英国人开始往巧克力里加牛奶,之后市场上又出现了香草巧克力、蛋白巧克力、巧克力小面包等。
  到1876年,一名叫丹尼尔?彼得的瑞士商人别出心裁地在甜巧克力中加进炼乳,一这才完成了现代巧克力创制的全过程。
  巧克力制作在北美殖民地始于1765年,爱尔兰移民约翰?哈南办起了第一家巧克力制造厂,卜以后也自行生产出固体巧克力和奶油巧克力。
  美国和苏联是世界上加工可可豆的最大国家,而瑞士则是巧克力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
  巧克力糖果香甜可口,富于营养和热量,能使人精神兴奋,这就是古代阿斯特克人把它称为“神的食品”的缘由。据说,拿破仑对巧克力能增强体力的奇特功效深信不疑,因此他在出征时总要带着它。伏尔泰有每日喝12杯巧克力饮料的习惯.时至今日,在美苏宇航员和世界各国运动员的饮食中,巧克力常常是必备食品。

风靡全球的口香糖


  口香糖上百年来一直是流行世界的一种时髦小食品,尤其是欧美青年口中的宠物。它也被称为泡泡糖、胶姆糖或橡皮搪,尽管它小到很不起眼,但它问世至今少说也有150年,而且它的经历非常曲折有趣。
  1837年前后,美国商人亚当斯发现纽约一些药店出售石蜡供人嚼用时,想起了印第安人喜嚼的墨西哥森林中生长的人心果树的树胶。灵机一动,就同几个儿子一起将人心果树的树胶经过加工制成了圆球状的口嚼物。由于它柔软耐嚼,又没有异味,于是刚一出售就很畅销.并被称为“亚当斯的口香糖”,这也是世界上最早最正规的口香糖。到了1875年,约翰·科尔甘制成了一种芳香型的口香糖。5年后,口香糖又加进了薄荷,具有了清凉爽口的特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前线官兵都喜嚼口香糖,使得口香糖摇身一变为军需物品。山于战事吃紧.树胶的采割和运输都受到了影响,于是用一种用聚乙烯醋酸脂人工合成的树脂代替树胶,大量生产成本低、质量好的口香糖。有趣的是,有的人嚼口香糖嚼成了富翁,威廉?怀特就是很典型的一例,其实他是一个爆米花的小贩,一次他误将玉米糖浆与树脂混杂,竟制出了风味独特的上好口香糖。怀特因此而发迹,盖上了庄园,摇身变成财主,还当上了议员。
  口香糖的大量生产和嚼用给社会就业提供了不少的机会。纽约因此有了专门的口香糖清洁工。仅在地铁中心,每天就要清除7磅口香糖粘胶残渣,周末可达14磅。

国外昆虫佳肴


  国外饮食习惯和爱好丰富独特,譬如各种各样的昆虫食品就鲜为我们所知。
  为了摄取富含的动物蛋白,连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也在推行某些昆虫食品、其它民族则更普遍。莎士比亚的名著《奥塞罗》中就有这样的话:“现在这食品就像蝗虫一样味美”。现代科学家研究表明,许多昆虫含有比肉食动物更丰富的蛋白质,有些昆虫如蚂蚁等还有药效。因此,吃昆虫不能认为是怪癖、陋习。
  在亚洲,马来西亚人爱吃蝗虫,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居民喜欢吃油炸蝴蝶,泰国人爱吃酱油拌拌螂。在非洲蟋蟀、蝉成为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居民的美味。在拉丁美洲,哥伦比首都波哥达沿街可见油炸蚂蚁的小摊,墨西哥人吃蚂蚁、甲虫、苍蝇、黄蜂、蜻蜓、蝴蝶等50多种昆虫,中美洲则有“蛾子饼”。在欧洲,法国首都巴黎的饭馆里有用甲虫蛹做的烤馅饼。此外,有的国家还有昆虫罐头,如以蚂蚁、蜂蛹、蝶蛹为馅的昆虫夹心巧克力,别有风味,营养价值也高。
  同昆虫食品媲美的还有蚯蚓、蜗牛食品。美国、日本、新西兰都有蚯蚓美味出售,是席上珍品。蜗牛则被认为是“味赛螃蟹”,巴黎已有600多家餐馆出售,许多西方国家还把它作为圣诞节家宴的第一道菜。
  昆虫食品和蚯蚓、蜗牛食品在我国也开始为人们认可。北方人有吃“炸蚂蚱”的习惯;粤闽一带喜吃龙虱;江浙常吃蚕蛹;广西喜食蚂蚁酱。

喝汤小话


  汤在西方人的饮食中十分重要。“晚餐”一词“Supper”即由“sup”(坐下来喝汤)演变而来.在美国,请客人上桌用餐称“Soup's on”,用“汤”这个词,表示较为隆重。他们午餐比较简单,大多不喝汤,所以谓之“Lunch”,有“便餐”之意。不同的是,在电国,喝汤多在用餐即将结束时,而西方人则习惯于先喝汤,后吃正菜。
  喝汤的厉史可以迫溯到古希腊时代,当时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往往杀羊宰牛,先由运动员捧着送到宙斯祭坛,然后放进大锅熬汤供给运动员们喝,以强身补气。
如今,在中国,青汤燕菜、汆鸭舌银耳等是较高级的汤;在澳大利亚,用袋鼠尾巴制作的“袋尾汤”也别具一格;在日本,海藻汤最为名贵,至今仍是妇女分娩期的重要饮料之一;在美国,鸡汤极受欢迎,化学家约翰?杜林斯还发明了一种汤料罐头;在地中海沿岸和北非一些国家,大蒜汤被认为是防治疾病的上汤;苏格兰人喝洋葱头炖麻雀汤,作为治感冒的良药。




会 员 作 品

 
 
 
 
 
 
 
 
页面功能 【收藏本文】【字体: 】【】【关闭
期 刊 电 子 版
2006年增刊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4期
2005年第3期
2005年第2期
2005年第1期
2004年第4期
2004年第3期
2004年第2期
2004年第1期
 
世界文艺杂志征订电话:010-81911642
www.wlaap.com 《世界文艺》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