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的历史
伞的间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在黄帝时期,已能制造伞了。那时称伞为“盖”。到春秋后期,用伞已经很普遍了。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伞不仅用来遮阳或者挡雨,还是统洽阶级权力和威严的象征,或作为君主所赐的“圣物”而表示宠荣之意。这个时期仍称伞为“盖”外,又按不同色彩、大小和数量区分为“华盖”、“曲盖”、“锦花盖”、“孔雀盖”等等,为不同等级的统治者使用。
在国外,制造和使用伞的历史也很悠久。古希腊人在举行雅典娜女神节的庆典时,女奴隶们常为高贵的妇人撑着伞。奴隶主贵族们散步时,为了显示那不同凡响的高贵和风度,也总喜欢手拿一把带穗子的伞以炫耀自己。
伞曾一度是女性的专用品。据说,早在18世纪中叶,英国一位旅行家从波斯带回了一把中国伞,曾在伦敦大街上引起路人的围观。当时法国皇后也从意大利带回一把折迭式大伞,一时成了法国宫廷珍稀的奢侈品。为此,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还专门颁布法令,授予几家手工业工场制造伞的专利权,由于伞和女性生活息息相关,有人还编出了一套伞语:把伞竖起来,表示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左手拿着撑开的伞则表示“我现在有空时间”;把伞慢慢晃动,就意味着没有信心或不信任;把伞靠在右肩则表示不想再见到你们。
到了19世纪,男人们开始用伞了,从此伞才真正盛行和发展起来
古代的伞,在西方是用竹子做柄,牛皮做面,鲸须做伞骨制成的。我国则是木柄竹骨,用绫罗丝做面,价格昂贵,制作复杂。后来,西方改用布面金属骨,我国却在唐朝发明了用桑皮纸涂桐油的廉价伞。这样,伞的使用才逐渐普及。
近百年来,在西方,制伞业力求精巧美观。19世纪初,他们就用全金属制造骨架,用色彩艳丽的塔夫绸做伞面,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伞。有和手杖相似的手杖伞、有藏着一柄短剑的“剑伞”、有酷似墨西哥宽边帽的伞、装置了望远镜的阳伞以及专为女士们设计的精致可爱的袖珍伞,伞的手柄中备有女性用的镜子、香水瓶和胭脂盒等化妆用品.
当今,由于科技的发展使伞的世界更加争奇斗妍,色彩缤纷。美国人发明的一种轻便而装有电灯的伞会使你感到在雨夜走路或许是件惬意的事。日本人研制的一种带微型半导体收音机的伞使旅行者随时可收听到电台广播。日本人还研制成无支架空气伞,需用时,从送气嘴向伞罩内吹入空气,伞立即可膨胀至65厘米左右,足能挡住一般的雨水。用后只要将气嘴向里一压,空气即可排出,折叠起来放入袋中。英国有二种催泪伞,它可有效地用于防身,若遇到歹徒,一按伞把即可喷出催泪瓦斯。苏联生产的加热伞,伞面是由一种轻便的镀铬物制成,伞面对着阳光就产生高温,可以用来加热食物和取暖,这种伞很受旅行者的钟爱。
手杖点滴
在古希腊神话的“司;笑克斯之谜”中,手杖就已经出现了到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神秘小说家,一直喜欢描写一种内藏刀片、毒镖或毒蛇的手杖。法国纨绔子弟在赌台上也使用一种可以下赌注和收钱的手杖,这样他们可以根本不用手去接触硬币。然而,这种装有武器和藏钱的手杖不过是19世纪较为庸俗的产物。当时,手杖对于绅士来说,是一件礼仪上必不可少的东西,甚至对许多贵妇人也是如此。
19世纪以来还出现了其它一些绎济实用的手杖,如1800年造于日内瓦的手杖已配有闹钟。在库珀——休伊特公司的手杖展品中,还有一根德国的手杖装有一架可供调节的小型望远镜。此外美国等国家还有内装口红和香水的妇女手杖、内装手钻等工具的男用手杖、以及可以折卸的野餐餐具手杖、向情人倾吐心曲的小提琴手杖、画笔手杖、助听器手杖、供短途旅行的计步器手杖和破冰斧手杖、供远途旅行的帐篷手杖、钓竿手杖和救生手杖,以及猎人用的带矛头手杖和蝶网手杖等。这些玲珑多姿的手杖,意大利人称之为“活力之杖”,德国人称它为“灵魂之杖”,美国人称之为“器具之杖”。
温度换算法
所有通过刻度测定温度的系统都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之间的间隔为基础,不同处仅在于划分这一间隔的刻度数不同。
华氏(°F):间隔分为180刻度(30°到272°);0°在水冰点以下 32°,
兰金(°R):间隔划分与华氏相同;0°在绝对零度(—459.67F)。
摄氏(℃):间隔分为100刻度;0°在水冰点。
开氏(K):间隔划分与摄氏相同;0°在绝对零度(-273.15C)。
列氏;间隔分为80刻度;0°在水冰点。
它们之间的换算法:
华氏度换为兰金度 加459.67
华氏度换为摄氏度 减32,乘以5,除以9,
华氏度换为列氏度 减32,乘以4,除以9
摄氏度换为华氏度 乘以9,除以5,加32
摄氏度换为开氏度 加273.15
摄氏度换为列氏度 乘以4,除以5
列氏度换为华氏度 乘以9,除以4,加32
列氏度换为摄氏度 乘以5,除以4
温度计的历史
温度计是一种计量温度的仪表,它是利用物质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特点制成的。大多数金属、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此种特性,因而都能用于制造温度计.
温度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有个叫菲伦的人做了一个试验,他在一个“Q”字形的玻璃管里装了一半水,将弯管的一端用铅球密封,另一端用玻璃球密封,使玻璃管中的空气不能溢出。如果在铅球下加热.管中的水就会退缩,一旦铅球冷却,水则退回原位。但这种变化带来的仅仅是奇怪和有趣。过了1700多年,这个科学上的道理终于被人们所理解,并因此导致了温度计的诞生。
18世纪初,住在荷兰的德国仪器制造家华伦海特发明了玻璃水银柱温度计,以水与食盐的混合物所能得出的最低温度作为刻度的零点,柱上刻有度数,当水银因热而膨胀时,就可以从柱上刻有的度数读出柱高的增加数。按照华伦海特的刻度.水的结冰度数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两者相距180度。这种华氏刻度很快在欧美得到普遍应用。表的上方用“F”的字母标记。到18世纪30年代,法国博物学家列奥米尔制成了列氏温度计,它把结冰和沸点之间的距离分成80度。后来瑞典天文学家摄尔西乌斯又把结冰和沸点之间的距离分成100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摄氏刻度.它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摄氏刻度一般在表上用一个“C”的字母做标记。
在所有的温度计中,气体温度计最为精确.因为气体对于温度最为敏感,温度稍许变化便会引起气体成比例的膨胀。属于这种类型的最早的温度计之一,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17世纪设计的。伽利略对古希腊菲伦的试验进行了研究,并从中得到了启示,他利用气体的收缩和膨胀作用发明了气休温度计,称为验温器。他的朋友桑克托又运用他的工具和测量方法,对气体温度计加以改进,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体温表。到19世纪中期以后,德国的艾尔里发明了水银最高体温表,直至本世纪20年代,日本的柏木幸助父子为体温表的小型化的努力取得了成效,因而有了当今流行于世的体温表。
打十三点的钟
英国沃克登的布里奇沃特市政府钟楼上的时钟到下午一点钟时是敲13响钟声的。这是因为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出去吃午饭时,为了使他们下午上班不迟到,布里奇沃特大公就把下午一点的报时改为13点钟,敲钟13响。这一做法,一直延续至今。
奇特的无声“闹钟”
为了方便某些嗜睡者或者是在夜间必须按时起床而又不能吵醒周围人群的人,很多国家都在研制一种“无声闹钟”。目前已经发明的“无声闹钟”有两种:
香味无声闹钟由美国发明,它实际上是一种“香味钟”。到预定时间时,它会每隔半分钟左右喷一次香味,直到将要定时起床者喷醒后将它关掉为止.
振动无声闹钟由日本研制,它是由一架比电子计算器稍大的时钟和一副夹具(内装小型电动机)组成,时钟和夹具之间用导线连接。将夹具夹在衬衣或领带处,预定时间一到,夹具中的小电动机便会转动,急剧地抖动衬衣或领带,将人叫醒。
钟表猎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古老的钟表制造业中。近年来,国外出现了许多结构新颖、功能广泛的钟表。
钟表大国瑞士专门为航海和登山运动员设计了一种救命手表,这种手表有一面反射性能极强的反光镜,戴表者在航海或登山遇难时,腕上的手表与自然光接触,反射出极强的光束,营救人员可藉此光来确定遇难者的地点。
潜水手表是日本西铁城公司在1986年初研制出的。这是一种专供海底潜水员使用的手镯式手表。这种手表除有计时功能外,还可以在80米水深范围内显示出潜水的深度。如果潜水者达到极限潜水深度或时间时,表上的报警器就会自动报警。若连续几次潜水,还可以显示出潜水的累计时间,深度和每两次潜水间的浮出时间。此外,该表还可以显示电源电池的使用时间,以提醒使用者及时更换电池。
避孕手表是由美国医学研究会研制成功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小巧灵活、带在手腕上的微型安全期指示器。表中装有一个微电脑,表中的传感器将妇女的体温等信号输送给电脑,电脑将温度的微弱变化进行分析后反应出来,若电脑亮绿灯则表示处于安全期,亮红灯则处于危险期,即易受孕期。
日本研制了一种显示不同地区时间的台钟。这是一种手触式数字台钟,上面装有一个小巧玲珑的具有电磁感应能力的地球仪,只要一按地球仪上的某时区,钟上就把该城市的时间用液晶显示出来。它可以显示世界上30个大城市的标准时间,很受出国旅行者的欢迎。
美国生产了一种阻止做恶梦的手表,戴这种手表睡觉,只要做恶梦,由于心跳加快就会使表中的一个敏感仪器发生震动,震动的信号可把人惊醒,免除睡眠者受恶梦之苦。
此外,国外还生产有脉搏手表、录音座钟和录音手表等许多奇特的钟表。脉搏手表除具有计时功能外,还可以显示运动时脉搏次数,运动过量时,可发出一种特殊的信号以提醒运动员适可而止。录音座钟可录音一分钟,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时,如需留言,按下按钮即可。录音手表是一种电子表,可录音30秒,记下朋友的地址与电话号码,极为灵活方便。
灯的史话
人类是怎样利用各种形式燃烧原料取光照明,而使黑夜变为白昼的呢?
最初,人类靠烧枯枝和干叶来取光照明的,开始是火堆,后来是便于携带的火把。到古希腊和罗马时代,火把又被改进了。也许是由于油脂滴入火中引起爆发性燃烧启发人们产生了用油脂或油类照明的想法,于是盛着油脂、类似火把形状的烛台取代了燃烧着的枯枝。这种烛台,有的像管子,有的像漏斗。为了防止手指灼伤,其底部还安有托手或挡板。
油灯是在火把的基础上改制的。不过,远在石器时代,人类就用石头、白垩和泥土做过油灯,但那只是些盛着油的小碗,里面泡着“灯芯”干草。待到油灯用陶器制成式样更精美的时代,已经是灯芯从小孔突出的封闭容器了。后来,又有了青铜灯。
使用蜡烛是从古代开始的。古罗马人已会使用浇滚方法制造蜂蜡烛。中世纪人们用浸泡法制作蜡烛,即将灯芯浸入融化的兽脂,取出晾凉,如此再三。我们今天使用的蜡烛则是用硬脂和石蜡放进大机器里定型而成的。过去,蜡烛一定要剪灯芯,到1825年,法国人才发明了多股细线编织而成的灯芯,使它能够完全烧成灰。
1784年,瑞士化学家阿根德发明了以后用他名字命名的灯头,使油灯有了巨大改进。他把扁灯芯改制成圆的,并将它限定在两个同心的管子中间,让气流从管子内壁通过,玻璃罩扣在灯头上,既增强了空气对流,又稳定了火苗。若干年后,阿根德灯头又经过改进,用于煤气灯上。
利用煤气发光,是人工照明的最大进步。18世纪中叶,英国人约翰·克莱顿提议,把煤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提取煤气。然而,直到1792年,煤气才真正用于家庭照明。1803年,伦敦的戏剧学会开始用煤气灯为舞台照明。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电气照明又在室内外普及了。电石气是在碳化钙里适量滴水而制成的。如果在燃烧的氢气或煤气上喷射氧气,再适量加一点在高温之下变得炽热的石灰,就会产生极其明亮的光。现代探照灯的光亮,相当于每平方英寸30万支烛光的亮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