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裤的由来
19世纪50年代,正值美国淘金热方兴未艾的时候,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位名叫勒维?斯特劳斯的青年人只身一人来到美国淘金者的必经之地——旧金山,并在那里落脚开始经营帐篷布的小店。面对布店生意无人问津的局面,他决定把仓库里的帐篷布全部做成裤子出售。由于这种布做的裤子结实耐穿,深受淘金者的喜爱,布店一下子变得门庭若市。后来,有一个名叫诺伯的人建议在裤子的腰部和臀部的口袋上装了几个铜钉、铁扣,使裤子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它如同工装裤,但又区别于普通工装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样式的裤子在美国社会慢慢传播开来。尤其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影星詹姆斯·迪安和马龙?白兰度穿上牛仔裤主演影片以后,它便更是成为一种青年人追求的时尚,成了时髦商品。
到了60年代,牛仔裤在美国已成为一种区别人们政治观点的标志。那些政府的反对派和不赞成侵略越南的人都喜欢穿牛仔裤以示自己与政府分道扬镳。那些提倡妇女解放运动的积极分子也狂热仿效,穿着牛仔裤上街游行。他们喜欢那些裤管破旧不堪的牛仔裤,正是为了迎合这种胃口,生产商将布匹弄旧、弄脏,他们用坚硬的刷子洗刷裤料,或在石头上搓洗然后把它制成裤子。
70年代,牛仔裤的政治色彩基本消失。学者名流、政界人物都竞相穿起了牛仔裤。英国的安娜公主,摩纳哥的卡琳娜和斯黛发妮公主都喜爱穿牛仔裤。埃及的法赫皇后也爱穿牛仔裤,只是她用珍珠代替裤子上的铜钉扣。摩洛哥的国王哈桑二世和约旦国王侯赛因以及法国前总统蓬皮杜都喜欢穿牛仔裤。更富戏剧性的是卡特总统穿着它参加了竞选。
裙撑史话
裙撑在整个服装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最早的裙撑是骨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鲸骨制成的骨圈或用藤条制成的藤圈用布连接着缝在一起,形成钟的形状;另一种是用马毛作填塞物制成像汽车轮胎样的腰垫。人们最初撑裙子的方法是把好几件贴身内衣叠起来堆放在一起,作出所需的外形。钟形骨圈裙撑发明后,在法国最后流行。20年后,腰垫式裙撑才在法国出现,英国在这方面是紧跟法国,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伊利莎白女王(1558-1603)穿的服装。
到18世纪,出现了横环箍式裙撑。它是用铁丝、鲸骨、轻木等组装成的框子把裙子两侧支起来,用缎带系在腰上,乘车或坐在椅子上时可以方便调节。这个式样一直使用到法国大革命前夕。
随着纺织业的发展,裙撑也有用质地厚实的布料制成的。这种硬毛布裙撑曾因拿破仑三世的妻子威·杰妮皇后穿用过而很快流行起来,其兴盛的时期是1850-1870年间。
后来,为了使后腰部分丰满起来,出现了围腰式腰垫裙撑。它把宽大裙子的更多部分集中在后腰处,然后在外边点缀上各种造型的花朵。这种式样是在1870年普法战争时硬毛布衬裙被打上终止符号以后才开始流行的。
网球运动服不光彩的来历
网球运动员都喜欢穿白色运动服,但它却有一个不太光彩的由来。
据传,穿白色服装打网球始于法国的路易十世时期。当年,路易十世看中了他的一位年青美貌的女厨师。有一天他潜入厨房,企图施以无礼,遭到女厨师激烈反抗.竟被推入面粉桶里。路易十世慌忙从面粉桶爬出,在网球场上佯装打起网球来,他的衣服沾满了面粉,白乎乎的。善于逢迎的朝臣们还以为这是国王倡导的一种新穿着,便纷纷仿效,都穿上白衣服来打网球,于是这种穿着逐渐盛行起来。
日本女子和服腰后的小包袱
和服是日本民族服装,而且女子和服的腰后却特有一个小包袱,这个小包袱可有它的来历。
日本女子和服的小包袱,是由腰间的衣带及其结法演变而来的。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在腰间扎上一根植物藤条,用来系劳动工具或配带装饰品。进入文明后,为适应海洋性的湿热气候,日本人的衣服逐渐形成开衿而宽大的式样,不用纽扣,腰间系上带子,这样穿起来凉快舒适且方便。公元8世纪唐朝文化传入日本,日本服装也受到唐代服式长衿、大袖、系腰带的影响,以至当时朝廷制定《大宝衣服令》,对不同等级的文武官员及其眷属服装的衣带分别作了详细的规定,所以奈良时代,贵族妇女服装一般都系上腰带,在身前打成两个圆圈的结。日本女子和服的一种到平安时代,平民妇女也系上一根细带了。后来,妇女服装上的衣带及其结法,不断趋向装饰化。室町时代,富家妇女的衣带发展到约6厘米宽、2米多长,在身前打成蝴蝶结。到江户时代,腰带发展成为一种装饰品,质料花样都很讲究,腰带有27厘米宽、4米长,绣上美丽的花纹图案,结法有“吉弥结”、“冬木结”等20余种,成了一件艺术品。最为别致的是“太鼓结”,将长长的衣带跳腰一周,后面系上带枕和提带,用细带固定,看去像个小包袱,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日本女和服腰后的装饰品。在江户时代这个小包袱,已婚妇女放在身前,未婚女子系在身后,到明治时代,就都在身后打结了。这种衣带结法虽美观,但十分麻烦。
“白袍之国”
朝鲜男子喜穿高雅的长袍,年轻妇女则穿轻盈的阔裙,这是朝鲜的传统服装。他们尤其喜爱白色衣服,因此朝鲜过去有“白袍之国”之称。其来源有几种不同说法:一说是古时候给亡人戴孝的时间特别长,除了穿白色孝服外,极少穿其他颜色的服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穿白衣的习惯。另一说是古时候人们生活贫困,买不起染料。现在大部分农村的朝鲜人,仍只爱穿白棉布或宁麻制的衣服。
现代朝鲜人的服饰还用以表明穿衣人的身份、职业和年龄。高龄的老祖母爱择深沉的颜色,年轻的姑娘则喜欢大红大紫,新娘则要备带3套丝质礼服。
领带小史
领带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后的罗马帝国。据记载,1660年为法国雇佣的南斯拉夫克罗地亚骑兵部队身着制服,脖颈上系着一根红色布条,这就是今天领带的雏形,人们称它为“克罗瓦达”,后来又叫它“克尔巴达”。1692年,法国和荷兰交战时,以它作为在战场上辨认敌我士兵的标志。
继法国之后,英国军队的军礼服也使用这种“领带”作为装饰品。同时,它也进入了上层社会,成为进行社交活动的礼仪象征和区别社会地位高低的标志。它越来越接近今天的领带了。
20世纪40-50年代是领带的黄金时代。进入70年代后,世界领带市场一度萧条,到80年代,又开始复苏、发展。目前西装领带已风靡全球。
有人认为,领带是象征男性的一种服饰。也有人认为,领带具有表现社会内容的意义。戴领带者,会给人一种庄重、高雅、富有理性和生活上比较宽裕的印象,但必须注意领带的色彩、图案、质料美以及配戴得体。
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人,他的领带结头的大小和领带的宽度要和西装的翻领成比例,领带的花色和图案,一定要和西装的颜色协调。一般人在系上领带后,就不再佩戴其他饰物,如再佩戴反会显得俗气。西方国家只有西班牙人在系上领带之后佩戴别针作为装饰,所以是出售领带别针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每个民族对领带都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对领带的爱好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法国人从不戴红、蓝、白三种颜色相间的领带,阿拉伯人从来不系绿领带,荷兰人则忌讳戴橙色领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