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的发明
从原始人类钻木取火到火石和火镰取火,人类的取火方法并没有很大的改讲。只是到了近代19世纪,经过科学家的多次试验,才发明今天的安全火柴。火柴虽说是一种不起眼的发明,但它对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却有着巨大的意义。
玻义耳发现磷后,1680年,他的助手豪克维茨把木棍蘸上硫,在涂有磷的东西上摩擦时,木棍起火,这大概是火柴的最初发明。但因磷有剧毒,起火时有臭味,而且价格昂贵,未能得到推广。到1800年,这种取火的方法被重新采用,不过人们进行了改进,把硫和氯酸钾的混合物涂在木棍上以增加其可燃性。
1830年左右,化学家琼斯设计了一种“普罗米修斯”火柴,它由一个一端涂有上述混合物的纸卷和一根装有少许浓硫酸的密封管构成。使用时,用一个特制的小钳子把密封管弄破,里面的浓硫酸和混合物发生化学反应便会起火。1926年,沃克发明了摩擦火柴,也称为“安全火柴”。火柴头上涂有一层用树胶和水制成的膏状的硫化锑与氯酸钾的混合物,把火柴头夹在砂纸中拉动便能起火。然而,沃克虽然有法拉第的帮助,并没有能获得专利。1934年,有人用磷取代锑制成了近似现代火柴的“康格里夫”火柴。这种火柴造价低廉,安全适用,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男人编织时代
在外国,编织大约是在3000多年前由阿拉伯半岛的游牧部落发明的。当时的编织者是男人,男人在放牧时,坐着边闲谈边编织。开始是用手把线编成环,以后才发展为用双针编织。编织针又细又小,是用象牙、骨或铜丝做成,编织的多是袍、披巾和袜子等。
早期的基督教徒也善于编织,欧洲的传教士多带着自己编织的小圆帽。中世纪的编织男人组织有自己的行会,行会吸收精明的孩子当学徒。学徒期满后,经过严格的针织考试,成为正式的编织手工业者。当时的女人,除非她是编织师傅的遗孀,否则是不能成为职业编织者的。
1847年,出现了门型织针,1850年又发明了编织机,于是产生了编织工厂。家庭手工编织被机器编织的工厂所代替。从此,男人的编织时代宣告结束。
丝绸史话
人们用丝制成华丽的绣品、地毯、衣料和饰物,已经有大约4000年的历史。它使宗教、习俗和礼仪更加绚丽多彩。在印度,教徒死后,遗体上要覆盖丝绸以示尊敬,妇女结婚时则披丝绸纱丽;在日本,皇后每年春天要在皇宫养蚕;在泰国,王后要亲自主持皇宫里举办的丝织课程;在俄国,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结婚礼服是丝绸做的;在1110年的挪威,国王远征金角湾和君士坦丁堡时的船帆是丝绸的,而且,几个世纪以来,丝绸更普遍地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它已经无可辩驳地成为纺织品中的皇后。
距今2000多年前,印度叙事诗中已经提到了丝绸。基督教《圣经》的旧约全书中,以西结也曾提到过丝绸。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斯多德把蚕说成是一种有角的小虫。而蚕卵早在4世纪就已通过朝鲜传入日本。
在公历纪元开始时,西方人已经熟识丝绸了。但在恺撒大帝时代,还只有最有钱的人才买得起它(据说当时的丝绸与黄金的价值相等)。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就提到过罗马皇帝希里伽巴拉全身都用丝绸装裹。
据传,中国养蚕方面的垄断地位是在公元6世纪被削弱的。当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派遣几名僧侣到中国,将中国的蚕卵藏在中空的手杖里,带回了君士坦丁堡。这就是西方最早的蚕种(不过,历史学家齐思和曾著文指出此系误传)。
在中世纪的征伐战争和贸易中,无不涉及丝绸。伊斯兰教的勃兴又使丝绸从中东经北非传到伊比利亚半岛。十字军远征归来,向教堂奉献的圣物,就是用神奇的丝绸包裹的。到13世纪,意大利已成为西方的丝绸中心。
在法国,18世纪末,里昂已有18000架丝绸织机。古老的里昂市至今仍保持着文艺复兴时期丝绸之城的风貌。 在美国,丝绸织造业19世纪初最先出现于东北部的新泽西州等地,工业城市帕特森成了美国当时的丝绸业中心。到1915年,美国成为丝绸的最大消费国、日本则是主要供应国。20世纪20年代,妇女们不再穿紧身搭而流行穿短裙,这样,要求薄而透明的长统袜与之相配。正是人们对丝袜的需求,使美国消耗的生丝数量大增。
如今,丝绸仍然受到各国纺织服装界的重视。在大部分雅致的丝绸中,有很多来源于中国、印度、苏联和南朝鲜。其中,中国的生丝最受意大利等国服装设计师的推崇。
洗衣机小史
在中世纪,人们就发明了一种洗衣桶。洗衣时将衣服放人桶内,灌进肥皂水再用一根搅拌棒搅拌。到19世纪,人们制成了一种非常原始的洗衣机,用一个手柄翻转壳体木桶内的衣物。1830年,英国的一家洗衣店首先使用这种冼衣机。1840年前后,法国人制成了一种工业用的双壳四格的洗衣机,它仍需用手柄驱动,但下部却装有排水阀门。英国著名的托马斯?布雷德福公司在19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生产家用洗衣机.1884年,莫顿将蒸汽机运用到洗衣机上,发明了蒸汽洗衣机,实现了洗衣机的机械自动化。同时旋转脱水机也已诞生,因而使洗衣机技术迅速地向前发展。
美国人费希尔在1901年设计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在1914年的惬意和方便,美国还研制成功了可容纳8磅肉食,保冻36小时的提包式软冰箱。为解决冰箱除霜,瑞典研制出了无霜冰箱,日本也研制成路三路冷却系统的自动除霜直冷式电冰箱。为了节能,日本研制成自动间隔用电的电冰箱。而独具匠心的联邦德国的“律风根公司”研制出一种可供应热水的电冰箱,它用制冷时散发的热量,将冷水加热到75℃左右,可供一家4口人使用。最近,一种全新的不用电的吸收式冰箱问世,并在20多个国家进行了批量生产,据国外一些专家估计,在下一个世纪,这种不耗电的吸收式冰箱可能是家用冰箱的主体。
肥皂史话
肥皂在5000年前的古代社会就出现了,数千年来人们一直用它来洗澡和洗涤物品。
肥皂是最古老的化学发明之一。约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把从木草灰中获得的碱和不纯的苏打放入动物脂肪中一起煮制,制成一种膏状物,这就是最初的肥皂.大约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人也开始使用与此相似的肥皂.古罗马人则是从高卢人那里学会制造肥皂的。高卢人用山毛榉和山羊脂肪制取膏状肥皂,作为一种药物和洗发膏。公元8世纪时,南欧大多数国家都引入了肥皂制造术。当时生产肥皂的主要是法国的马赛、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和萨沃纳.因为这些地方盛产橄榄油和苛性碱。致使法文和意大利文中的“肥皂”一词,都是从萨沃纳这个地理名称演变而来的。
到中世纪,肥皂被广泛使用。然而伦敦却在16世纪才开始生产肥皂,当英国人获得生产肥皂专利权时,历史已进入17世纪了。
洋娃娃“芭比”的问世
金发碧眼的美国洋娃娃“芭比气是1954年于美国洛杉矶问世的。问世30多年来,曾给世界各地数百万计的小姑娘带来快乐.并成为时装大师和收藏家凯觎的“超级模特”。
洋娃娃“芭比”,是美国鲁思和埃利奥特?汉德勒夫妇创制的。他们发现自己的女儿芭芭拉不愿玩单调乏味的布娃娃,自己用硬纸板做成娃娃,然后穿上各种小衣服,鲁思夫妇由此萌发了做穿衣服戴头饰洋娃娃的念头,于是鲁思夫人按女儿芭芭拉的脸型做出了洋娃娃“芭比”。1954年,鲁思夫妇在洛杉矶郊区一个车库里办起了一家布娃娃和木偶玩具厂生产洋娃娃“芭比”,1959年拿到纽约玩具博览会展览,当时年鉴记载:“这是一个身着漂亮时装的迷人模待”。几年以后便打入欧洲市场,现在“芭比”畅销世界各地。“芭比”的新颖之处在于,过去的布娃娃是孩子用来模仿妈妈的玩具,而“芭比”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使她进入成人世界。
变幻无穷的智力玩具“魔方”
“魔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风靡全世界,其销售量达到近亿只可以说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智力玩具。它实际应称为“鲁毕克方块”,是1974年匈牙利建筑学教授鲁毕克发明的,当时他只有37岁,他起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立体结构方面的问题.并没有预想到它会是一种征服世界的“魔方”。
“魔方”是由26个小方块和一个核心轴组成的正6面体。每一面都是山9个相接的小方块组成的一块平板,任何一面都可以绕核心轴任意旋转,因而大6面体的6个面的构成可以变化无穷。魔方的6面都有不同的颜色,将其旋转打乱后,再恢复到6个面各具一色的过程就是“解魔方”。这个6面体所有可能的颜色图案一共有43452003274489856000种。简单地说这个数约为4.3×10/19,若再省略一些就是4后面19个零。这个数多大呢?如果一个人无论大数还是小数,每秒钟数一个数,不分昼夜大约要数1370亿年。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把这些可能的颜色图案组合起来要花140万年。看来把“鲁毕克方块”说成是变化无穷的“魔方”的确不算言过其实。
科学家们也没有逃脱这场“灾难”。许多科学家玩“魔方”之癖更胜常人。美国斯坦福的化学研究员诺尔斯玩“魔方”一举成名,他编著的《鲁毕克方块解法》一书异常畅销,共印了5版100余万册。东京大学理学系副教授极本颜卫助致力于“魔方”开解最短程序的研究,他和在日本访问的鲁毕克一见如故、约定互换有关“魔方”开解的研究论文。为了用最少的次数和级短的时间开解“魔方”,人们在智力王国里竞相驰骋成功一次少则几十秒钟,多则数十小时,有甚者经年累月搜肠沥胆而不得要领。现在最聪明的“魔方”要转动45次才能使“魔方”复原。而一位16岁的英国中学生曾创下28秒获得成功的玩“魔方”世界纪录,而又一说玩“魔方”的世界记录是30秒。
由于“魔方”的风行,使得“魔方”的花样不断翻新。现在除鲁毕克的标准“魔方”之外,又有了数十种图案各异的魔方。1982年春天,匈牙利举行了“魔方”图案设计家大会,吸引了匈牙利和世界上许多的“魔方”爱好者,“魔方”也因此而获褥了另外一个外号——“匈牙利的恐怖气”。
积木玩具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中,大批工人失业。在丹麦的尖业士军中,有个名叫奥勒?从奥克?克里斯钦森的木匠,为了度过困境,在家乡比隆市办起了一家生产木制玩具的作坊。其产品你为“乐高”(丹麦文“LEG
GODT”的缩写)意思是“玩得高兴”。到50年代初,奥勒的儿子高特弗雷特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发明了能拆装的乐高积木。每块积木一面有凸榫,相对的一面有凹槽,两者互相结合成玩具,又可反夏拆装。2块同色8凸榫的积术可以有21种不同的组合方式;3块同样的积木便有1060种组合法;而6块积木的组合法竞可达1亿种以上。当时用这样的积木和组件组成火车、汽车、吊车、房屋、飞机等。1968年6月,高特弗雷特在丹麦比隆市建立一个奇特的公园——乐高公园。这是一个用乐高积木建成的,世界的许多名胜都缩小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一眼望去是一个“缩影世界”。
圆珠笔的发明
圆珠笔,国外被称为比克。比克并不是圆珠笔的发明者,而是美国生产的圆珠笔的一种牌号。据此,有人则认为圆珠笔是美国人发明的。其实呵珠笔的典止发明者不是美国人。而是匈牙利人,此人名叫拉兹罗?约瑟夫?比洛。他是一个印刷厂的校对员。由于机器上刚印好的消样,含有很多水分,用钢笔改字,会发生浸润模糊现象。比洛经长时间的摸索,找来一支圆管,装上油质颜料,又把笔尖改用钢珠,在各种物质上划,能留下抹不掉的印记,笔管内的颜料又不易溢出。这样,比洛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圆珠笔。后来,比洛把他的发明提供给英国皇家空军.在英国的一家飞机制造厂,生产了第一批圆珠笔,美国人采用比洛的发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
自来水笔溯源二说
自来水笔出现于何时,有二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自来水笔出现千12世纪的俄国。苏联学者发现12世纪俄国留立克王朝时期的一份手稿,这份手稿是1166年伊巴奇耶夫修道院的一位神甫写的.手稿上画有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枝笔,这枝笔是用细竹杆装上空的球做成的。这种情况在该修道院收藏的1173、1211和1219年的文件里也有类似的说明。在另一文件里,除有近似上述情况的说法外,还有这样的说明:“这真令人难忘,我写了900行字,只蘸了一次墨水。”这些资料说明,这个人用来写字的笔,无疑是一枝自来水笔。因此.自来水笔的出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第二种说法:认为自来水笔的发明仅有100余年的历史,它是在1884年由美国人沃特曼发明的。
我们知道,古代罗马人是用细小的刷子或芦苇杆蘸着粗制的墨水来写字的,他们称这种“笔”为penlcillus(“小尾巴”)。直到6世纪,欧洲人开始采用鹅毛笔.延续千年之后,直到1884年,一个偶然的事件才促成了自来水笔的发明。当时,美国人沃特曼是纽约保险公司的代理人,在他准备同一位顾客签订保险合约时,羽毛笔却漏下墨水弄脏了文件。当他去换新合约文件的时候.这笔生意却被别人抢走了。这使沃特曼下定决心,试制一种能控制墨水、使用方便的自来水笔.他依据毛细管的作用,用一条长长的硬像皮,连接笔嘴和笔内的墨水储管,又钻了一条细如毛发的通管,它可容少量空气进入墨水储管,使里面的气压保持平衡。因此只有在笔嘴受到压力时,墨水才会缓缓流出。从此,沃特曼自来水笔便结束了欧洲人使用鹅毛笔的历史。
铅笔小史
铅笔的产生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500多年前,德国、意大利和俄罗斯的画家们已开始用一种金属铅所做的笔,人们谓之“铅笔”。但它有很多缺点,写出的字迹不清楚,笔尖也容易磨秃。
1564年,人们在英国昆布兰那包罗达尔发现了一种铅灰色的矿物——石墨(又称“墨铅”),它挺软,在纸上一划,可划出黑道。1565年,英国人将这种石墨切成薄片,两边用木片夹起来用,这就是最古老的铅笔。1761年,一位巴伐利亚的化学家卡斯帕尔?费伯又将石墨粉与硫磺、锑、松香混合,制成粘糊状再压成条,解决了“铅笔”易碎的问题。到18世纪末,还只有英、德两国能生产铅笔。拿破仑在欧洲发动的战争,切断了法国铅笔的来源.化学家尼古拉斯?唐德奉命研制本国铅笔.制成了当时世界上质量最佳的“打号棍”。这种新笔芯,是以石墨掺粘土烘烧而成的。通过控制粘土和石墨的配比,产生了质地软硬、颜色深浅各异的多样品种,可供各种不同用途。
1812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工匠威廉门罗发明了一种机器,来加工6.7英寸长的带槽木条,然后将两条胶合一起,将笔芯裹在中间。现代铅笔制造的工艺就这样萌芽了。
缝纫机小史
在缝纫机出现以前,人们一直是一针一线地缝制衣服,速度慢,效率低。1755年,英国人韦森霍尔发明了一种针眼在中间的双眼针,并获得了专利。另一个英国人托马斯?圣在1790年发明的一种具有缝纫机特点的装置也获得了专利权。但他们两人的发明,还不算是缝纫机。
1830年,裁缝出身的法国工程师圣艾蒂安用木头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工作平稳,比较实用,其主要结构和今天的缝纫机完全相同,当时用这种缝纫机为军队缝制了大量的军服。1848年,圣艾蒂安在英国和美国获得了这种缝纫机的专利。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能将自己的发明推广开来。而此时在美国,亨特、豪和威尔逊三位发明家也各自独立设计了实用的缝纫机,其中豪取得了最大的成功。1851年,美国人艾萨克?胜家首次研制出家用缝纫机并迅速地投入了商业化生产。这种缝纫机成功地使用了豪发明的开孔机针。
打字机小考
在欧美诸国,打字机的普及率和钢笔几乎相当。目前全世界有近午种型号的打字机如上行打字机、前行打字机、带打字轮的钟型打字机和带打印杆的打字机等。还有现代精巧的电动打字机?虽然打字机的作用大、普及率高,但它的出世却历尽坎坷。
18世纪初,英国一位叫米尔的工程师发明了打字机,安妮女王还亲自向他颁发了专利证书。米尔的发明没有留下任何图纸和模型,故他的发明基本失传。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把米尔尊为“打字机之父”。1829年,美国的伯特发明了“伯特家用书信复写器”,首次获得美国打字机专利权。1833年,法国的普罗简设计制成了具有现代雏形的打字机,并向实用阶段迈出了一大步。
在打字机的改进中,功劳最大的是美国人肖尔斯。他在别人的帮助下于19世纪前期研制出了真正具有实用推广价值的“肖尔斯打字机”。他的打字机专利权被一个商人买去后,由雷鸣顿公司负责生产制造。在1876年的博览会上,因贝尔电话机的出现而没能受到青睐,雷氏公司千方百计推销这种打字机,最终如愿以偿。现代的打字机多半是在肖尔斯打字机的基础上改进的,而且几乎毫无改变地使用了肖尔斯的打字键盘。
早期婴儿推车
婴儿推车素有“摇篮”之美称,是年轻母亲的好帮手、好保姆。可是您是否知道,最早设计的婴儿车,是1733年前后由英国的威廉?肯特为第三代戴文夏先生设计的。这辆婴儿车后轮直径为52.5厘米,前轮为90厘米,还有一个能折叠的遮日照的篷子,从车的长柄和后面的小车架来看,似乎是狗来拉车的。
1850年英国伦敦的约翰?阿伦和爱?北宾,分别成立公司,同时开始生产婴儿车,这是世界上最早批量生产的婴儿车。这种婴儿车是在三轮车上放上椅子,其改革的一点是车可推着走。这比为戴文夏先生设计的拉着走的婴儿车,前进了一大步到1876年止,所有的婴儿车全部是椅子型的,真正的婴儿是不能坐的。但到这一年底,能使婴儿躺着的带车篷的摇篮型婴儿车,开始在各地生产,这才是现代婴儿推车的原型。
椅子古今
早在公元前2600多年的古埃及第三王朝时期,就有了使用倚子的记载。在古代欧洲,有精美的古希腊式椅子,有罗马时代的X式椅子。到文艺复兴时期,椅子主要有两种:一种易于挪动,很轻便;一种很重,类似宝座,只有王公贵族等重要人物才能拥有。英语中的“主席”,就是“椅子的主人”的意思。为了不让别人去玷污自己的宝座,竟用一块木板盖在扶手上井加上锁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家具极为豪华,椅子也很为华丽。由于城堡里刮的穿堂风,吹到身上很容易感冒,达官贵人仍坐在椅子上得多穿衣服。因此,高倚背、椅座宽大而三面均能挡风的椅子便应运而生。后来,燕尾服的出现,为了不弄皱后襟,椅子又发生了一次根本的变革
在近代,英国的洛可可式椅子,法国的“法国式椅子”,美国的温莎倚等都曾在这些国家普遍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马塞尔·布罗伊尔制造了第一把钢管椅。现代家具中椅子的杰作要算1929年问世的巴塞罗拉椅,它是用略微弯曲的钢架制成,装上用纽扣紧的皮垫。近年还出现了可膨胀的塑料椅。世界上体积最大的椅子要算瑞典埃特斯威尔肯家具厂造的一把高度达16米的椅子了。
牙粉和牙膏溯源
人类史上最早使用牙粉的是埃及人。早在5000年前,古埃及的纸草上就记录了有关牙粉的配方:在一只由玛瑙制成的研体内放上香树脂、山羊角,再加上百里香草、黎巴嫩的雪松针叶、薄荷及叙利亚各种鲜花的花瓣,然后将这些原料仔细研碎,混合而成。
牙膏的前身则是一种浮石。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人,曾将一种’碳酸钙的浮石磨成粉;用毛刷蘸沫刷牙。最早的牙膏是由古罗马的著名自然科学家普林尼配制成的。他将捣碎了的贻贝壳、蜂蜜及水混合起来,制成糊状口腔清洁膏。
在俄国,沙皇彼得一世也曾提出过自己独特的牙膏配方。那时每人都得用白垩、干草及水调成膏剂漱口,没有用这种膏剂漱口的人一律不准参加国家会议和各种庆典。
直到19世纪末,市场上才出现了管装牙膏。尽管它使用方便,但仍不爽口。二战结束后,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调味、香气等方面,终于研制成功用酸氢钙代替了白垩土,以十二烷基硫酸钠取代了肥皂。
20世纪50年代,药物牙膏应运而生。首先是专门用于对付龋齿的含氟牙膏。70年代,又出现了含酶牙膏,既能清洁口腔,又能防治多种齿病。
牙刷的诞生
第一把真正现代的牙刷是大约在1780年出现的,英国的威廉?阿迪斯是它的发明者。
在这种文明的牙刷之前,我国元代已有“柳枝牙刷”的记载。在西方,舌希腊的业皇斯多德就曾建议亚历山大大帝用一块布擦牙。17世纪的欧洲人还是用手指或业麻布浮石粉之类擦牙。1780年,因煽动骚乱而被监禁的阿迪斯在牢房中想出了一个新的主意:他吃肉时留下一块骨头,然后在上面钻些小孔,又向看守要了几根猪鬃,把创门切断绑成小簇,一头涂上胶,嵌海骨头上的小孔里。这种牙刷在1840年之后,才在法国正式投入生产,后来传到美洲。
20世纪初,又出现了塑料把的牙刷,30年代人们又开始采用人造尼龙丝做牙刷毛。现在,西方还出现了电动牙刷。
眼镜史话
眼镜在何时由何人发明,已无法考查。然而最早的眼镜是在古埠及图特安哈门的墓穴中发现的。眼镜的镜片为茶色玻璃,框架是用青铜焊制成的。在古希腊时,人们用一种磨光的水晶作为放大镜。在特洛伊的挖掘过程中就发现6个大的和40个小的水晶半球,还有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大型凸透镜,罗马皇帝尼禄(54-68)曾以磨光的绿宝石,用来在角斗剧场上观看角斗士的角斗。公元1000年左右,阿拉伯学者伊本·海特萨姆曾经描述过在玻璃球下将文字放大进行观察的情景。公元1267年圣芳济派的修士贝康说,利用弓面的玻璃可以使人们看清小字石可见眼镜已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了。
镶入框架用于阅读的放大镜,在欧洲首先出现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1352年托马索画的普罗旺斯的于格像上就已有眼镜了。1480年格兰达荷画的杰罗姆面前书桌上,也放有眼镜,不过这还是矫正远视的凸透镜。矫正近视的凹透镜,到16世纪时才出现,最早见于1517-1519年拉斐尔所绘的教皇利奥十世的肖像中。17世纪前半期俄国沙皇米海伊尔,戴有一副一面凸一面平的水晶眼镜。1784年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点眼镜,把镜片分为视近和视远两部分,并用镜架固定在一起。1884年出现粘贴式双焦点眼镜,1885年制成有屈光指数和色散率的光学玻璃,开始用科学的数据规定眼镜的度数。20世纪初,发明融合式和整体式双焦点眼镜,后来又出现了三焦点眼镜及新型的双焦点眼镜。
口红小史
口红是在19世纪50年代才开始普及的。早在17世纪初,妇女们涂染嘴唇使用的是“葡萄油”,即一种用葡萄汁和阿香草液汁制成的硬而微香的有色油膏。后来,还使用过一种用蜡和油制成的软膏“蜡膏”。
到20世纪,在化学家的帮助下,美容师才成功地制造出圆柱形口红。它塑形方便,质地坚硬,而且对嘴唇粘膜无刺激作用。由于这些口红有的油质光亮但很快就可擦掉,于是法国光化学家保罗?博德克鲁在1926年研制出一种不易抹掉的口红。为了招徕顾客,他还给它取名为“亲吻口江”。到1935年,装在漂亮的电木管儿里的著名的亲吻口红己受到多数妇女的欢迎。著名画家保罗?格律奥曾画了一幅题为《蒙眼妇》的广告画,为这种耐久性口
香水的历史
了解香水的历史,必须首先了解香料的历史。在东方,人们认为香料发祥于帕米尔高原;而在西方,则认为公元前20~18世纪的古埃及为香料发祥地。古代的香料基本是固态的,如白檀、肉桂、丁香等香树;乳香、甘松、没药等树脂以及麝香、海狸香等动物分泌物。焚烧香料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古代人认为上升的薰香烟雾中凝聚着祈祷,同时薰香烟雾还能消除动物供品的异味。在饮料中加入香料能够防止变质,祭祀用的酒由于加入香料而增加了香味。在向神叩首前,还要在身上徐上香料以净身。
除了焚香,古埃及人还知道从指甲花中得到香料的方法。从古埃及历经巴比伦王朝、亚述王朝,进人希腊时期,人们经常在生活中以香油和香味的水作香料使用,但仅仅是富裕阶级的奢侈品。香油是把香花掺在兽脂中,用吸附的方法制造的,一般在沐浴后涂在身上。在古希腊,人们在脸部和胸部抹棕榈油,在眉毛和头发上擦花薄荷,喉咙与膝盖处涂麝香草的浸液,手上用薄荷,小腿和脚上则涂满没药。在各种香花的浸液中,蔷薇香型最受欢迎。在罗马尼禄时代,香料已成为极大的消费品,以至最后只能发布限制消费香料的法令。罗马帝国崩溃后,香料除祭祀外,基本禁用。后来,阿拉伯人发明了从花的浸出物中析出液体的方法,开始向世界各地输出有名的戈雷香水。中世纪,十字军的兵士们把在欧洲已被废弃的香料再度带回祖国。到14世纪,流行的香型已变为薰衣草和堇菜。
在中世纪,教堂和修道院已能制造香水。15世纪末,意大利已广泛使用香水,16世纪的意大利市场上出现了带有浓烈的动物香味及杏红花香味的手套,随后也流传到法国和英国。被称为“现代香水之父”的匈牙利香水是在16世纪间世的,极受英国伊丽莎白王宫的青睐。17世纪时,法国的红衣主教马萨兰也浑身涂满香水。
在18世纪前后,出现了酒精香油混成的香水。詹?玛丽?荷莉娜香水店可称为专门出售酒精香水的鼻祖。这时的男女老少都对香水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因而谓之“香水的时代”。路易十五的宫廷被称为“香宫廷”。使用香水的习俗从宫廷流传至市民阶层,使整个巴黎变成了“香都”。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万内特喜欢以堇菜、蔷薇为主的柔和香型,因而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了名为“绞架之精”的香水(因皇后在革命期间被处绞刑得名)。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特别嗜好麝香,故有“麝香狂”的别称。
19世纪下半叶,以法国为中心制造出合成香料,香水也不再是单纯的蔷薇或堇菜的花香.第二次世界大战曾使香水的发展出现停滞,到1945年后,香水制造业又逐渐复兴并急速发展。
化妆品发展大事记
早在公元前7500年,埃及尼罗河谷一带的牧民和猎户已懂得用蓖麻子油涂抹皮肤,以防烈日灼伤。
公元前35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妇女用指甲花染抹手足。又用铅矿石、锑和孔雀石一起研磨制成眼圈墨,认为涂上可以避邪。
公元前1370年,埃及王后尼菲提把指甲和趾甲染上红色,井禁止非王室人员仿效。
公元前750年,希腊妇女把头发染黑,又用铅粉使皮肤增白。
公元前150年,罗马人成了地中海的新霸主,他们用藏红花提炼金色的颜料来画眼圈,又用木炭灰来画黑眼盖。
公元前50年,埃及女王克娄奥帕特拉用赤赭石做胭脂,用青黛色涂上眼盖,下眼盖抹成翠绿色。
公元10年,罗马诗人奥维德写成了历史上第一本化妆专著。他建议人们用大麦粉、豆粉、鸡蛋以及捣成糊状的水仙球根敷面,使皮肤嫩滑。
公元65年,罗马皇帝尼禄和皇后波普娅用铅粉以及白垩粉擦脸,再擦以胭脂,并涂上眼圈墨。
公元200年,希腊医生伽林把蜂蜡、水和橄榄油调成软膏,用以擦脸。现代冷霜的制造方法,基本上与此类似。
公元1580年,伊丽莎白女王把头发染成红色,把睑孔涂白,又将部分眉毛拔掉。当时英国有玻璃镜子,她是英国第一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容貌的女王,所以晚年她禁止在宫廷中设置镜子
公元1660年,英国复辟时期的妇女都爱擦粉,又爱在脸上贴日形、星形和新月型的黑花钿。这本是纽卡塞公爵夫人为遮盖雀斑想出来的新花样。
1700年,英国的乡仕淑女都爱在脸上、头发和币呢烈父上扑粉,因此为他们设立了化妆室。当时以肌肤滑嫩为美,妇女睡觉时都戴上手套,在额头敷上浸过油的布,以防出现皱纹。
1840年,化妆热潮在英国没落。维多利亚时代审美的标准是皮肤娇嫩白里透红,以及天然粉红色的樱桃小嘴。
1886年,美国的麦康内尔挨门逐户地推销莎翁选集,却无意中发现了香水对顾客的吸引他索性改行推销香水,后来还拥有了加利福利亚香水公司,得到很大利益。
1916年,美国市场上首先推出了指甲油,接着批量生产鲜红色唇膏。
1920年,好莱坞开创了电影时代,片场里的化妆师塑造出不少西方女子刻意模仿的银坛美女形象.弯眉、弓唇和夺目的色彩风靡一时。
化妆品史话
化妆品是保护、清洁、修饰和美化人们面容的生活日用品。
远在史前时代,人类就使用化妆品了。他们用红草汁涂在骨片或贝壳上做成装饰品,用花叶汁加工成脂修饰面容。随着化妆品的广泛使用,逐渐出现了“妆饰”这一名词。与化妆品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的香料,其发样地在亚非地区。古书记载距今5000年的埃及人每日洗澡后必梳头打扮。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可以复活,于是用香料做涂料制作能保存很久很久的“木乃伊”,还为此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化妆品工场,其中最大的工场人数多达几百。
古希腊人为了美观和保护皮肤而制造化妆品。他们从孔雀石中提炼绿色的碳酸铜,从方铅矿中提取黑色的硫化铝。用玫瑰花焙烧出画眉毛用的又黑又细的画笔。他们将香花晒干,焙成粉再掺入植物油来保护皮肤。海伦女王极爱打扮,她常用红染料染头发和指甲,用炭黑做的画笔画眉毛。宫廷还为此办起了御用化妆品工场。
罗马人用红色植物的汁掺以白脱油,做成胭脂、唇膏、花粉等等。罗马暴君尼禄王为了满足后妃们化妆的需要,派人去亚非一带征收和搜括各种香料来制造化妆品。他们最有价值的发明是把碳酸钙磨成粉,用来刷牙齿,以使牙齿洁白美观,牙膏就是从这里起源的。
18世纪,科隆香水间世,这卜世界名牌香水的出现标志着化妆品生产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到19世纪初,法国香水后来居上,接着,美国也赶上了法国。
进入20世纪,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用于化妆品生产,使化妆品集自然科学、医学、美学和艺术于一身,成为高度艺术和科学的结晶。
谜语卫生纸
日本生产的一种印有字谜的卫生纸,在世界各国极为抢手。这种卫生纸的设计极为科学,既柔韧,又干净,特别在手纸上印有字谜,可供人厕者片刻消遣,增长知识。它的一面印有谜面,而谜底则印在另一面不显眼的地方。有的几个谜面交错着印出谜底。这十分有益于“读者”一思考,思之不及,则可“检阅”背面的谜底,会心而笑。对惯于“厕上”阅读的人,有消除“厕中”寂寞之用。
这种印谜手纸,首先在美国畅销,黑市价格成倍地高于标价,仍不能满足美国国民的“渴求”。欧洲、非洲各地也很畅销。
形形色色的旅馆
最大旅馆:苏联莫斯科露白亚旅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馆,共有客房3200间,能接待5500人,整个旅馆有电梯93部,职工3000人。
最高旅馆: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桃树口旅馆是世界上最高的旅馆。高215米,分70层,内有1100个客房。
水上旅馆:瑞士的巴塞尔城,每年国际博览会期间,为解决旅客住宿间题,便用客轮出来解围,从此有了“水上旅馆”的传统。
最大海上旅馆:新加坡在海上兴建的旅馆,面积2.43万平方米,中间主楼50层,共1600个房间。虽无法行驶,但可更动位置。
环球遨游的“旅馆”:创始者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人。那里现有20多艘万吨轮,常年周游在欧美航线上。其中最豪华的是挪威的“皇家之馆”号。而世界最大的旅游船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号。它载客1900人,工作人员达千人。一个航次SO天,周游20多国几十个港口。
树上旅馆:非洲肯尼亚一个自然动物园内有一座树上旅馆。这个旅馆搭在许多株大树的树干上,底层距地面约10余公尺。旅客居高临下,可以观赏动物世界的千姿百态,别有情趣。
鸟翼旅馆:突尼斯的一座旅馆,底层短,顶层长,形如鸟翼;故称鸟翼旅馆。
古堡旅馆:西班牙的古堡旅馆,从里到外,都保持古风。还出租盔甲之类。意大利后来居上,多利用古堡改建,使之更名符其实。
颠倒旅馆:希尔顿的颠倒旅馆,旅客从屋顶进去,然后乘电梯下到客房.因为旅馆是紧贴悬崖修建的。
花鸟旅馆和猫旅馆:巴西的长诺阿市有一个专门接待鸟和花卉的旅馆。东京则有猫旅馆,设备俱全,装饰华丽,还为猫备了彩电等。猫一宿3.4万日元。
伤残人旅馆:西柏林库夫斯特丹的“世界旅馆”是欧洲第一家专为伤残人员设计的旅馆。
全电脑化旅馆:日本东京25层高的新宿华盛顿大饭店,是世界上第一家全电脑化旅馆。可容2000多名旅客,由于全部电脑化,只有130名职工。
此外,还如非洲的蛇缠旅馆、希腊的石洞旅馆、澳大利亚的车轮旅馆都是各具特色的。
形形色色的住宅
在世界各地,住房的式样千奇百怪,建筑房屋的材料也多种多样。
雪屋 生活在北极圈附近的爱斯基摩人的住房是用雪建造的。他们先把积雪夯实,切成雪砖,然后用雪砖垒墙,用冰块盖顶,并在室内燃上篝火使浮雪凝结密封,只留一个窄小的门进出。雪屋是北极圈内最结实、最保暖的住房。
穴屋 在西班牙中部卡斯蒂利亚地区的一些古老村镇,至今仍有人掘洞穴居。在马德里附近的比亚卡尼亚镇,最多时有1500户人家穴居地下。当地的风俗是情人们一旦订婚,就开始掘建穴屋,只有新居落成,婚礼才能举行。穴房一般是平她掘洞建成,内有卧室、客厅、厨房、水井和猪圈等,还有柱形的烟筒与通气口通到地面。穴屋一般深4米,其特点是冬暖夏凉。
凉亭式房屋 地处赤道附近的南太平洋地区,人们用椰树作房架蒲草作盖,搭成方形或圆形的大而低垂的住房。房屋四周无墙,挂着精美的帘子,掩荫在郁郁葱葱的丛林之中,显得格外凉爽。
“蜂窝”式房屋 在叙利亚西部霍姆斯到阿勒颇之间有一段地域,房屋是用红土筑成的。其外表很特别,房顶像窝窝头。早期的意大利商人到此经商时,称这种房屋为“蜂窝”。这个名字沿用至今。
尖塔式房屋 西非加纳的阿散蒂人住的房屋高大、宽敞,适合于干早炎热的气候。这种房屋的顶端是尖塔式的。
瓜棚式房屋 智利的马普切人,居住在比奥河一带。这里住房简陋,全是四壁无窗的草棚。房内光线黯淡,中央放着一个由3根木棍支着的三角架,上面吊着铁锅,底部昼夜燃着木炭,既供做饭.又可取暖。
蚕茧式房屋 在东非马萨伊人那里,房子用树枝编织为墙,上盖茅草树枝,然后把牛粪拌上粘土抹墙。屋顶呈椭圆半拱形,长6米,宽4米,高1.5米左右。整个房屋的形状犹如半个蚕茧,故称“蚕茧屋”。
蛋形屋 非洲乍得人的住房像鸡蛋的形状,泥糊墙,下厚上薄,弧线优雅,别具特色。
树顶房屋 印度尼西亚海滨地带,当地居民为免遭洪水袭击,常常就着大树的枝权,搭起别致的住房。
“提皮”房屋 生活在大草原地带的北美印第安人,他们靠追捕野牛群为生,住房也是用野牛皮缝制成的圆锥形帐篷,它以云杉或松树干为骨架。当地人称这种住房为“提皮”。
芦苇住房 西亚两河流域南部,居民的住房都用7~3米高的芦苇编成,它本身就是一件大工艺品。
电梯的出现
电梯作为一种升降装置的出现,有一段较长的历史。它是从原始的升降机慢慢发展而来的。
早在罗马和中世纪时代就出现过最原始的升降装置。10世纪,法国人韦莱尔发明了一种平衡升降机。1743年,通过对这种平衡升降机的改进,第一部真正的升降机在路易十五时期的凡尔赛宫建成,它是专供国王与他的情妇所用的。到了1830年前后,欧洲一些国家发明了一种水力升降机或液压升降机。“蒂格尔”牌的水力升降系统就是英国的弗罗斯待和斯特拉特对原来的水力升降机进行改进而成的。第一部公用升降机安装在伦敦摄政王公园,游客花6便士即可乘坐升降机登上公园圣保罗大教堂的圆顶俯瞰伦敦全景。1857年,美国纽约百老汇街霍特沃特公司的6层楼的商场安装了一部奥蒂斯在1852年发明的升降机,花费了近千美元,这是升降机第一次在商场使用。1867年,法国爱杜为当年的巴黎博览会建造了两部举升高度达21米的升降机。这是一种活塞式液压升降机,其举升速度比奥蒂斯发明的升降机快20倍,它从1879年起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应用。
1889年.爱杜又成功地为著名的艾菲尔铁塔建造了一部行程达160米的液压升降机,达到了机械升降机的顶峰。
1887年,德国的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发明了第一部电梯,它可在11秒内升到22米的高度。1889年,电梯开始进入批量生产,并逐渐取代笨重、缓慢的机械升降机。1904年,奥蒂斯公司首先研制出速度快、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不用齿轮牵引的电梯,这是现代电梯的前身,现代电梯一般是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速度快、功率大的电梯为建造摩天大楼创造了条件。1907年,建成的高达41层的辛格大楼和1932年建成的100余层的帝国大厦,都装置了电梯。
空调机小考
空调机作为一种温度调节设备早已进入影剧院、商场、库房、办公大楼和科学实验室,并在人们的家庭中也开始占有一席之地。空调机是在人工通风设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155年,意大利的阿格里科拉就发明了矿井通风法。达?芬奇对人工通风设备也曾有过一定的研究。
对空调机的发明和完善贡献最大的是美国人卡里尔。1902年,他在纽约一家印刷厂开始从事空气温湿度调节的研究。两年后,他设计出一种带有喷水过滤装置的空调机。1911年,他又绘制了一种空气湿度曲线图,供空调设计时计算使用。也就在这一年,他正式发明了空调机,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1919年,芝加哥城建成了第一座带空调机的影剧院。同年,作为第一家空调百货商场的亚伯拉罕和施特劳斯商场在纽约开张营业。此后,空调机迅速被各行业的仓库和办公大楼所采用。美国人舒茨和谢尔曼从1926年开始进行自主式家用空调设备的研制。1931年,他们得偿所愿,成功地制造出家庭窗式空调机,并获得专利。从此,空调机开始步人人们的家庭。
家用吸尘器溯源
可以说,家用吸尘器的鼻祖是19世纪的吸气机,那时的吸气机是一种使用吸管吸取空气的工业设备。
最初的吸尘器是用风箱吸尘,用手或脚操作,也有的借助打扫器上的轮子操作后来,美国人麦克?加菲发明了一种利用水把吸取的灰尘过滤掉的泵式吸尘器,他在1869年为他的发明申请了专利。1901年,布恩发明了较先进的真空吸尘器,他的吸尘器比当时任何其它的吸尘器都先进实用,因为他的吸尘器里应用了他发明的布过滤器,很好地解决了其他发明家屡屡失败的灰尘过滤问题。但是这种吸尘器仍很笨重,需要两个女仆才能操纵,极不方便。
1907年,美国发明家斯普兰勒制成了第一台电动吸尘器,揭开了吸尘器电气化的序幕。但在1906年,法国人比姆就发明了一种先进的机械吸尘器。这是一种手摇泵式吸尘器,使用时用手柄驱动气泵抽吸尘埃。这种泵式吸尘器达到了机械吸尘器的顶峰。小型电机出现后,人们将这种泵式吸尘器加以改进,并装上小型电机,制成了电动涡轮式吸尘器。
古老别致的“树枝牙刷”
在有牙刷和牙膏以前,许多地方以嚼树枝的方式清洁牙齿。即便现在,世界上仍有将近1/4的人用树枝代替牙刷。其方法是;先从树上折下铅笔粗细的树枝,去皮,咬碎,然后在牙齿上强烈移动。它把牙刷和牙膏合并一体了。
亚洲、非洲和中东的某些地区普遍嚼树枝,其根源是伊斯兰教,而美洲人嚼树枝则是从印第安人那里学来的。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要求信徒在向真主祈祷之前用嚼树枝的办法先清洁牙齿。尽管现代穆斯林已开始使用牙刷,而缅甸曼德勒的清真寺仍保持着嚼树枝的仪式,仪式前要分配新鲜的树枝供教徒一天5次祈祷时使用。
用于嚼树枝的材料大约有200种,其中还有少数在市场上出售。在非洲,有的部族用金合欢的藤曼,捣碎并浸泡至海绵状使用。在美洲,美国西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普遍用擦木,北卡罗来纳州的山区用多花紫树,南部其它地区农民则用枫香树。
新型科学牙刷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牙刷的设计和卸造慢慢摆脱了只在形式和结构上的翻新与改进,而设计与制造出许多新型的科学牙刷,这些科学的牙刷不仅能够刷净牙齿、而且能起到一定的医疗效果。
离子牙刷是一种洁齿效果颇佳的牙刷,在欧美等国深受欢迎。它的刷柄作为阳极装有电池,刷头为阴极,牙膏里含有防龋作用的氟化物。刷牙时,刷头的氟化物受阴极电的排斥作用而向牙槽渗透,这样既强化了防龋效果,又使钙离子脱离齿面,提高了洁齿效果。
水压牙刷在国外也很有市场。这种牙刷的刷柄接有导水管,刷毛有细微孔,刷牙时打开水龙头,利用高速水柱冲刷将牙垢洗掉,以提高洁齿效果。液压牙刷和水压牙刷的原理相近,它运用液压原理,对残留在齿槽与齿面的食物残渣进行冲刷,并起消毒作用。
电子牙刷的洁齿效果也很不错,而且有消炎除味的作用,是口臭患者的理想牙刷。它的刷柄装有一节小型电池,刷头附有电极反应器。刷牙时唾液作为反应过程的媒体,若牙面上的食物蛋白质显正电时,刷毛产生负电和覆波,覆波能清除掉齿面珐琅质上的齿垢和乳酸,并能起到消炎作用。口臭者使用这种牙刷,两个月即可根除口臭。
助听器的历史
1819年,英国伦敦的赖因公司为葡萄牙国王约翰六世研制成了一个助听器,这个助听器要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助听器。大臣们跪在朝殿上向空心扶手端的狮子嘴巴讲话,声音送入共鸣箱,再通过一根长管送入国王的耳中。耳聋的国王就借助于这个巨大的助听器听清朝臣的奏章。
尽管后来人们发明的助听器五花八门,但聋人总希望助听器能又小又轻,能戴在耳朵上。据说贝尔就是在努力研制助听器时发明电话的,而电话的制造原理又可用来研制助听器。碳精传声器将声音转换成电流,再经放大后还原成声音,但携带的电池又是个极麻烦的问题。1923年,马可尼公司研制出一个16磅重的电子管控制的助听器。后来由于电子管的改进又减轻到4磅,但还是太大了点。到1935年,史蒂文斯制出了第一个重两磅半,真正可以戴的助听器。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晶体管的间世,助听器遂向全面微型化发展。现在世界上最小的助听器只有0.2英两重,而且效果非常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