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婚俗的遗风
在西班牙南部的巴伦西亚、塞维利亚保存着古老的风俗。男青年在两名手执火把的人陪伴卞,来到姑娘的阳台边,弹起吉它或曼陀林,唱着倾心相爱的情歌,以表达对姑娘诗意般的赞美。巴伦西亚举行婚礼的时候,一直热闹到半夜三更,新郎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新娘从欢腾的宾客中拉走。之后在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间展开一场象征性的拔河比赛。新婚夫妇乘机溜走后,很可能在屋顶平台上度过新婚之夜。
在德国埃母斯河口的波尔库木岛,男青年向姑娘求婚后,就应该马上结婚。如果男青年迟疑不决,必将受到公众的惩罚:青年们把男青年的家团团围住,堵住烟囱,往里面灌浓烟,然后把房子撬开,爬进去质问那个男青年:“你已订婚了吗?”要是他果断地回答说:“是”,那么全村人就会马上庆祝;否则,青年们就会把他五花大绑,丢进池塘,在水中来回拖动3次。前者叫“烟罚”,后者称“水罚”。
叙利亚人的选亲
在叙利亚,小伙子到了20岁左右,其男家长便责成女家长组成一个选亲小组为其找对象。选亲小组通常由小伙子的姐姐、婶母、姨母、舅妈和几位女邻居组成。选亲小组了解到谁家有合适的姑娘,她们便亲自上门相亲。选亲工作至少要持续一年。选亲的标准一般包括姑娘的身分、年龄、举止和家庭经济情况。确定对象后,他们便要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频至姑娘家进行观察,了解姑娘在家中干家务活如洗刷、做饭和整理房间的能力。姑娘家长对前来选亲的客人热情接待,让女儿为客人端茶送水,以便客人观察她的举止。如果选亲者对姑娘感到满意,她们还要带姑娘到附近的公共浴室,亲眼观察姑娘去掉装束和衣服后的头发和体型。最后,她们把姑娘的一切情况详细告诉求婚者及其家长。
女方家长同样要对求婚者进行一番了解,通常是由女方的亲戚和邻居秘访男方的邻居,了解男方的身高、长相、举止、学历、职业、家庭经济状况等,姑娘也亲自到男方工作单位或上下班的路上去亲眼相看。
双方进行一段时间的明访秘探之后,男方的家长便组成一个包括几名女方家长的熟人在内的代表团,到女方家请求同意这门亲事。如果女方家长同意,她们便商定嫁妆的品种和数量。3天后,求婚者向未婚妻赠送订婚戒指,接着举行订婚仪式。订婚后两三个月内,姑娘做好出嫁准备,便共同商定结婚日期,举行婚礼。
婚前的“辞旧迎新”
在法国很多地区,青年男女婚前的最后一个仪式是分别举行告别晚会。男青年为自己的朋友们举行“埋葬单身汉生活”的告别晚会,姑娘为女友们举行的告别晚会叫作“辞行宴会”。
在萨瓦省的阿里区,男青年的“埋葬单身生活”晚会颇具有戏剧性。晚会要像办丧事一样,在饭馆里摆酒设宴,充满诚意地招待前来“吊丧”的亲朋邻里,闹腾一场。酒宴过后,哀乐四起,烛光闪烁,安魂祈祷仪式正式开始。仪式一结束,人们簇拥着象征性的“棺材”,进行“送葬”,最后将“棺材”埋在花园或田地里,或扔进江河中。这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婚前葬礼”。
男女青年结婚时,新郎家要在后院草坪上搭一个帐篷,摆上几张木桌和长凳。傍晚时分,双方的亲友陆续前来,他们手中都提着一个小包,里面装的并非糖果糕点等礼品,而是一些破盆破碗和破碟等。当新郎新娘出现时,亲友们先向他们表示祝贺,然后一声令下,众人纷纷把破碗破盆等拿出来打个粉碎,有的连小孩用过的作业本也拿出来撕个粉碎撒满一地,最后新郎的父亲用铁铲把这些铲进三个铁桶里,点火焚烧,当火焰腾空时,人们欢呼跳跃,畅饮啤酒,热烈庆祝。这一婚俗表示除掉旧东西、迎接新的幸福生活。
北美洲的奇特婚俗
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爱斯基摩人,流行“抢婚”。冬天.男女结婚时,小伙子事先悄悄躲藏在姑娘家附近。事先已知小伙子在外边受冻的姑娘,此时却在屋里谈笑风生,故意让小伙子在寒冷中多经受些“考验”。一侯姑娘出来,即被早已等急了的新郎“抢”回家去。若是夏季,小伙子则直接钻到女家,拉上姑娘就走。虽然他们早已定婚,姑娘还得假装哭闹不从,直到被新郎“抢”走为止。
美国在60年代后期,曾出现了一种在法院里举行婚礼的方式。一些人为了婚礼从简,主张由一名法官证婚,婚礼在法院举行、新娘、新郎都穿着普通衣服。不办宴会,不请客人,不接受礼物。通常只有双方的父母、亲属在场。
美国人的婚礼中有“新、旧、借、蓝”。“新”,是指新娘的白色礼服,标志着新生活的开始;“旧”,是指新娘戴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以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借”,是说新娘手里拿着的白色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里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谊;“蓝”,是指新娘身上披着蓝色缎带,象征着她对爱情的忠诚。
婚纱的来历
如今新婚的伴侣,喜欢男着西装,女披婚纱,拍一张合影纪念。但这种结婚礼服却不是中国的传统方式,它起源于欧洲的服饰习惯。
新娘所穿的连衣裙款式,下摆曳地的白纱礼服,原来是天主教徒的典礼服。在古代欧洲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和祝福,这样才算合法婚姻。新娘穿白纱礼服是向神主表示虔诚与纯洁。
新郎的礼装款式来源于欧洲19世纪骑马所穿的外衣,进入20世纪后才逐渐被作为正式礼服来穿用,它采用黑颜色以示高贵和严肃。近年来,这种男礼服已被黑西服套装代替了。
婚礼中撒彩纸屑的由来
在婚礼中,有来宾向新郎新娘撒彩纸屑的风俗,以此表示对新人的祝福。
这种风俗起源于中古时代的意大利。当时有这祥的习惯: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细小的糖果,以祝福新人过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纪,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但名称却没有改,仍是意大利文中的“糖果”。
“蜜月”又一说
人们把新婚的头一个月称做“蜜月”。“蜜月”一词,除了前条所说之外,还有一说源于6世纪初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当时,英国的爱尔兰居住着克尔特部落。部落首领的女儿爱丽丝长得十分动人.并喜欢吃蜜糖。邻国的王子便带着许多上等蜂蜜向她求婚。爱丽丝结婚时,就用蜂蜜酿成又香又甜的酒招待来宾。但蜜酒一下子喝不完,因此新婚夫妇就将剩下的酒足足喝了一个月,同时款待亲朋好友。于是,当地人们结婚都仿效着饮蜜酒。并称新婚的第一个月为“蜜月”。在这一月内,新婚夫妇偕同旅行,叫“度蜜月”。
1747年,法国作家伏尔泰在小说《查第格或命运》第三章中写有:“查第格体验到,结婚的头一个月是蜜月,而第二个月是艾月。”从此,“蜜月”的说法相继进入许多民族的语言。
现在,“蜜月”一词,除了专指结婚后的第一个月,还比喻事物开始时美好的阶段,这时,表面看来一切如意,没有矛盾,但同时预示着随之而来的将是失望和痛苦。
婚礼中的体育运动
在一些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中,举行婚礼时也掺和一些体育活动。
罗马尼亚民间在举行婚礼时,要举行一场紧张而激烈的赛马。赛前,新娘、新郎双方的父母要物色几名骑术超群的骑手。如果赛马的结果是男方获胜,婚后的幸福生活就归功于新郎。友之,则归功子新娘。
匈牙利的普斯陶沃奇镇,是全国独一无二的“蜜且之乡”。凡来此度蜜月的新婚夫妇都要报名参加新婚运动会,还要爬高达35米的婚礼树。
马克格罗宁根是德国和荷兰交界处的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城。这里一年一度的“牧羊人节”也是青年男女恋爱结婚的喜日,而“赛跑”是节日的高潮。“跑道”是数百米见方的、刚割去麦子而留靡爹麦茬的场地。打着赤脚的青年男女要以最快的速度争夺冠军。在这布满麦茬的地上夺魁要有勇敢顽强的精神。之后,跑得最快的男女青年被确定为“牧羊国主”和“牧羊王后”。他们被戴上金子做成的“王冠”,在众人面前举行古朴的婚礼。
在夏威夷群岛,举行婚礼的那一天,新郎、新娘和双方亲属一起到附近的海滨,歌舞之后,男方就选出几个强壮的小伙子,把新娘投入大海.女方也选出几个漂亮的姑娘,把新郎投入大海。在一片亲切的祝福声中,新郎、新娘奋力向事先准备好的小船游去。他们在小船上向亲友们躬身道别,然后到另一个岛上去欢度“蜜月”。
在南美哥伦比亚土卡罗部落中,姑娘结婚的当天.要亲自划船,到别的村子去寻找意中人。然后,再划船把“新郎”带回娘家。这种婚俗被称为“新娘旅行”。
阿拉伯人举行婚礼时,要进行骆驼赛。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最北端的哈伊马角的比塔村,婚礼中获胜的骆驼可以从新郎那里领到一笔数量可观的奖金。
婚礼古今谈
首先从举行婚礼的地点来看,起初是在女方家中举行,后来改为在男方家中,现在则不讲究地点。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徒的有效婚礼是在教堂举行的。苏联的新式婚礼是在“结婚宫”举行。中国、日本等国的婚礼各式各样,在不同地点举行。婚礼的地点反映了婚姻的重心。在女方家中举行是重母系,在男方家则重父系;在教堂进行是重宗教;不讲究地点者,是现今一般人的做法言。
从结婚礼仪来看,也经历了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曲折过程。从没有婚礼到有婚礼,标志着个体婚的开始。从简单婚礼到复杂婚礼,反了个体婚日趋巩固。在现代,各地婚礼繁简不同:埃及上层富裕人家婚礼要持续一个多月;尼泊尔女子要先举行和大树结婚的“真婚礼”,再举行和男子结婚的“假婚礼”;在印度北方新娘只要围着圣火转上7圈,就算举行了婚礼。
结婚要戴戒指、面纱和手镯。戒指用在婚礼之前时,许多早期民族把它作为定婚的信物。在古代,圆形的戒指由于象征着魔力而受到推崇,纯洁的圆形象征着婚姻关系把男女双方联系在一起。金戒指体现着真挚的爱情,而银戒指却可以体现温婉轻柔的感情。面纱用来遮住新娘的容貌,以免引起其他情敌争风角逐,而手镯则意味着女子加入男人的亲族后,永不反悔。
结婚送彩礼起源于用彩礼拴住妇女、把婚姻当成买卖。婚礼中的大摆筵席,起源子“参加婚礼的人都可以提出古代遗传下来的对新婚的权利”。古代欧洲有权势的贵族对新娘享有初夜权。
新婚夫妇要度“蜜月”。“蜜月”一词源于北欧的古俗。德国境内的古条顿人在新婚第一个月内,新婚夫妇每天都要喝蜜水或蜜酒,还到风景幽美的地方旅行,以示幸福生活的开端。因为蜜糖难得,而且天天喝不合胃口,所以后人摈弃前者,而取婚后旅行。现代欧洲人婚后第一个月到各地旅行,美其名曰度“蜜月”。
现代欧美流行的《婚礼进行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欧美各鲡勺婚礼均在教堂举行,婚礼中一般都要演奏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序曲》,作为喜庆的音乐。自从1850年,瓦格纳创作的《婚礼进行曲》在路易丝公主的婚礼上演奏后,人们争相仿效,已成为欧美各国婚礼不可缺少的内容。
恋爱树
恋爱树,又称五具树本本婚树,是匈牙利青年男女正式订婚的标志。每年9月,热恋中的小伙子约邀几个好发,到山林中寻找一探又高又直的树,剥丢树皮,剩下树尖上的叶子,到9月30日的深夜,把它栽到女方家的庭院里,表示正式求婚。如果女方父母不反对,则是同意这门婚事了。这一习俗来源的传说是:从前有个贪婪的财主,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地主家的又懒又笨的儿子,而俊俏聪明的姑娘却爱着一个勤劳能干的小伙子。于是姑娘想出让两个小伙子比赛爬树的办法,谁能把挂在她家后院树梢上的两瓶酒拿下来,她就嫁给谁。比赛的那天,全村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比赛的结果,地主的儿子爬不上树,而那个能干的小伙子很快地爬上树梢,摘下两瓶酒。此时,众人阵阵喝彩,姑娘的父母只好同意她的选择。后来,这种风俗流传下来了,称之为陌爱树”。
以物传情种种
在希腊的马其顿地区,姑娘们身上服装的颜色表示其身份:穿白花边上衣者是已婚,穿浅紫色花边上衣的是寡妇,而穿紫色花边紧身衣的属未婚,是男青年追求的对象。英国约克市的女子对男人求婚的答复采用“交通信号灯”方式,即穿着不同颜色紧身衣向男子示意:黄色表示有一半希望,绿色表示同意,红色表明女方不同意。
缅甸卡钦族的青年男女,用卷烟表示爱慕之情。把点着的烟送给对方,表示爱情似火,递过一支半空半实的卷烟,表示“我已看中了你”。卷烟上缠着的各种颜色表示交往的分寸和程度,缠绿色表示“对你有点意思”;缠蓝色表示“希望见面”;缠黄色表示“非常想念你”;缠白色表示“只限一般交往”;缠黑色表示“我不爱你”。如果在卷烟上缠着头发,则表示希望经常见面。斯里兰卡男青年的求爱方式是剪下自己的头发送给姑娘。
在南太平洋一些岛屿,如果姑娘把一朵花戴在左耳上,表明未婚,如果把花戴在右耳根就说明她已订终身。荷兰在这方面则更富情趣:未婚女性在卧室窗台上置一盆玫瑰,以招揽求婚者前往。
欧美人盛行送花,形成了独特的“花语”。欧美国家常用石竹表示拒绝,而香港地区则用石竹表示尊敬和孝顺。
荷兰人创造了一种以风车作为求爱工具的方式。姑娘为了招来求爱者,往往借用车叶的位置表示心意,有时还把爱情的信物挂在风车上。
还有一些国家,以食品作为求爱的赠品。欧洲一些国家以赠送对方蕃茄表示求爱;萨克森人的甜菜汤、南斯拉夫中部地区的苦咖啡都表示拒婚。
西德一份青年画报曾汇编了以邮票表示爱情的10种方式:如邮票上端向下表示“我很爱你,但又怕向你倾诉衷情”;邮票的上端向右向左分别表示“我怕失去你”或“盼望再次见到你”;两张邮票斜着对贴表明“我想单独和你在一起”等。
西班牙女性善于用扇子表达情感。当她打开扇子,把脸的下半部遮起来时,就是说:“我喜欢你!”如果打开的扇子顶着下巴,就等于说“争取下次早些见面吧!”如果将扇子时开时合,意是说:“我真想念你!”如果把扇子翻来翻去,或把扇子收起来,甚至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摔,那就是说你的求爱遭到了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