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胡凤山
诗人窦利亚,是我的邻居,也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朋友。他摔跤有灵气,学诗有感悟,写诗如有神助;佳句迭出、境界开阔、气势磅礴、又细腻生动;读之,有般振撼的力量,请看——
风把春天吹进土里
——《风首》——
象鱼鳞一样翻一飞/老海多么老……
生命的份量/是太阳照出的老茧……
——《全在海洋中》——
年轮是一叶生命的记痕/高兴与痛苦在这一站呼唤……
——《生日》——
春天的声音/是从草根叫出来的……
——《春天》——
不用多摘,已见工夫。想像新颖,出语奇特,结构精巧。铸炼语言,打造精神,全无平庸、直白,更无流水记帐,婆婆妈妈。今天的朝气,唐宋的气概,融于一炉。像酷署严热中,清风吹送,立觉舒畅,提神。每至此,我立刻想起鲁迅先生称赞殷夫的话“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引此,绝非作者有意谬赞,而是出自内心的悦服,尤恐话不到位;更非以长者自居,实是含着巨大的希望,所以,更想引用古人的话,“状难出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利亚的诗,对于这四句话,也是当之无愧!这样,精神与艺境,我认为都算说到了。执教一生,我喜欢古诗词而不喜欢新诗,至此一改,对新诗也有了情感。
佳句迭出,利亚的诗新又有传统。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得益于自己丰富的经历,苦难成了财富,这即是工夫在诗外。面向新潮,但固守着民族的精神、风格,体现出了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性格……字字句句,使人似乎跃过千年,又看到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看到了“燕山飞雪大如席”、“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印迹、风格。千古绝唱,万人响应,是诗人的创造,也是民族大众的财产。这,似能为新诗重显激情,使诗歌回归大众,落入雄鸡高唱的黄土地。说此,井非复古,而是观察新
诗得出的一点浅见。望利亚攀登中参考。
其实,新诗目前正在受难。饿死诗人的时代,路越走越窄了,冷清寂寞,无人喝彩……这是诗人的自叹。我不爱看新诗,除一非给200大洋……,这是已故伟人的玩笑。最关的事物,为什么沦落至此呢?我以为,自有新诗以来,崇尚洋外,摈弃国粹,完全西化,是一个重大的原因。所以,现代诗人大如郭沫若,可谓集大成者,但能背出《女神》的民众又有儿人呢?!没有大众的唱和,就是没有土壤的庄稼,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老生常谈,也是真理。尤其是今天,文学都靠边站了,诗,不另辟蹊径,恐怕就有点悬。利亚的诗,出道不久,但起点较高,面向未来,背靠中国历史文化,读之有诗词的韵味。望利亚探索努力,攀登、乘长风破万里浪。